傳統風箏的製作方法。?


傳統風箏製作(一)材料

風箏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

製作風箏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主要有竹材、紙、顏料、糨糊、捆綁骨架用線和施放拴線等材料,以及小刀、剪刀、小鋸條、鉛筆、毛筆、蠟燭或酒精燈等工具。

骨架材料—竹材

毛竹(楠竹)材質堅硬,強而韌,篾性良好,是製作各類風箏的良好材料。

桂竹用於製作風箏主要受力部分。

水竹竹型中等偏薄,可用於製作風箏的細部骨架。

慈竹竹質柔軟,力學強度較差,但材質較輕,可用於製作中型風箏的直桿。

(PS:竹材質輕、纖維直而密(皮部),有一定的強度、韌性和彈性加工方便,便於劈成各種規格的條易於彎曲,而且定型後不易變形,但剛性不如木材。)

綁紮和施放材料—線繩

傳統風箏的綁紮用線,最常用的有棉線、絲線。近年多用尼龍線,但很松滑,容易自行脫落。目前一般喜用白色的滌綸線

放飛所用的拴線傳統上多用棉線、麻線和絲線。棉線質地柔軟,價格便宜,但不夠結實,只適合放飛小型風箏;麻線較棉線結實,價格也不貴,適合放飛。大型風箏,但質地較硬絲線既結實又柔軟,而且耐磨,是理想的材料,只是價格較前二者昂貴些。現代風箏的拴線還可使用化纖材料的線製品,如滌綸線、尼龍線等。

蒙面材料——紙、絹

傳統風箏的蒙面以紙、絹為主。

現代也使用其他多種新材料
風箏蒙畫所用的紙要求溫度變化所引起的變形小,所以要選用纖維長、有韌性、薄而輕、透氣量小、著色性好的手工紙。如綿紙、皮紙、寓紙、高麗紙等。現代也選用符合條件的機製紙。

紙的選擇取決於風箏的大小、部位、飛行條件和著色要求等多種因素。

其中主要受制於風箏的大小。一般來說,風箏越小,用紙越薄,越輕柔。

絹重量輕、強度大、著色性能好,是傳統風箏的常用蒙面材料,但成本較高。

有的用人造纖維紡織品代替絹。蒙面用紡織品大都要經過先期處理,即用膠礬混合液浸濕後晾乾熨平,既減小透氣性,也便於繪畫時的著色。也有使用未經膠礬處理過的"生"絹蒙面,另有其特殊效果。

大型風箏的蒙面往往要使用複合材料,即用綿紙或皮紙托裱後的絹。這種材料強度大,氣密性好,著色性好,具有單獨的紙或絹無法比擬的性能。

由於傳統的蒙面材料沒有抗水性,強度差,經不住大風或高速飛行,遇濕後顏色易脫落,現在風箏的蒙面也往往使用尼龍綢、無紡布等新材料。

彩繪材料——顏料

中國傳統風箏彩繪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採用自製的方法,價廉、物美,色彩鮮艷而且持久。

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三類

黑色用鍋煙子加人牛皮膠水熬制、沉澱、過濾而成。

水色胭脂、槐黃等色用紫草梗、槐樹花等材料加水熬制而成花青、靛青則用經過漚漬的藍靛草(又名蓼藍)加石灰水並攪爛,使成靛水,再濾去雜質,製成膏狀。

石色取各色礦石,用乳缽研碎,可製成石青、石綠、赭石等石色顏料。

調和各種顏料所使用的膠礬,是將研成細粉的白礬,加開水製成礬水,澄清去渣後倒入熬好的膠水中即可。膠、礬比例以發酸為宜,味澀則礬多,味淡則礬少。
風箏彩繪還可以使用水溶性化學染料——品色,品色"能完全溶於水,不必加膠,而且透明度高,透光性好.繪製的風箏逆光時顯得格外艷麗,為其他顏料所無法比擬。

缺點是部分顏色(如黃、綠等)耐久性較差,時間長了容易褪色。常用的"品色。有品紅(大紅)、酸性桃紅、槐黃、鹼性橙黃、品綠、湖藍、青蓮、玫瑰精(紫紅色)等。

此外,現在繪製風箏也可使用中國畫顏料、水彩畫顏料、水粉畫顏料、丙烯畫顏料等。除鍋煙子和墨外,黑色還可用碳素墨水。

iiiiiiiiii

本文多摘自《中國國粹藝術讀本風箏》一書

傳統風箏製作(二)綁紮1

中國傳統風箏技藝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扎,糊,繪、放,簡稱風箏。四藝簡單地

說「四藝」。即綁紮骨架、裱糊、蒙面、彩繪和放飛、基本上囊括了風箏的全部主要內容。

製作風箏首先要考慮的是風箏骨架的扎制。

根據風箏的設計,將經過刮削、打磨好的竹條,用小刀或小鋸依據風箏的大小截取適當的長度。

製作大風箏要注意選用較結實、韌性較高的竹青部分。

骨架的結構要依據風箏的類型而定。

板子類風箏骨架簡單,有「干」字形、「田」字形、六角形、八卦形等。

  • 「干」字形、"田」字形骨架就是用三根或多根竹條紮成。「干」「田」等字的形狀。
  • 六角形骨架是將三根同樣長短的竹條的中心扎在一起,然後再等角度分展開來,使毎個夾角呈60°。以此為骨架,還可以禮成圓形或多邊形,組成「七星」。
  • 「八卦」風箏骨架要先禮成兩個同樣大小正方形,使之交錯相疊、再在兩對角線各加一竹條,綁紮在一起。

硬翅類風箏整體上是一個十字形,豎向為軀幹,橫向為雙翅,軀幹中心骨架是將三根

竹條在中心處連接,相鄰兩根夾角約15°角,周邊骨架依設計內容確定輪廓。雙翅骨架上下、左右分別對稱,兩側的相接處要注意彎曲並且向後傾斜,以便於排風。

軟翅類風箏豎向軀體的骨架較為複雜,要根據風箏所模擬的對象進行相應處理。其典型結構為浮雕式造型,需要在雙翅的上沿設置左右對稱的竹條。

面積較大的雙翅還可以加輔助竹條作為支撐。

立體類風箏的骨架則需要外輪廓竹條與內部支條相結合,內部支條起到支撐加固的作

用。立體類風箏的骨架要求每一根竹條的長度十分精確,以保證風箏三維造型的準確扎

制。

扎制骨架很多時候需要將竹條進行彎曲,方法是用蠟燭(或酒精燈)熏烤加熱竹條的竹黃一面,再彎曲成預定的形狀。需注意的是,頭竹要烤至「出汗」,但不要揩掉油質的「汗」(我想的這個意思應該就是不要去擦掉烤出來的水),使其密封吸水孔道,以免竹條回復原形。在烤膀條和尾竹時,就要把油質揩掉,以增加彈力。

熏烤時竹條不要距離火過近,否則會將竹條燒焦。如果竹條過於乾燥須先蘸水再加熱。受熱後,雙手執竹條兩端慢慢加力,使其彎曲,並將竹條移開,等它稍微冷卻後再行鬆手,避免竹條自行彈回。

下一章就是講的怎麼扎線,我會儘快整理出來。


推薦閱讀:

TAG:傳統文化 | 手工 | 風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