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埃坦克戶口本(十)——T-50輕型坦克

在老版本的《坦克世界》中,有一輛號稱「萬能膠」的5級輕型坦克T-50-2,憑藉鬼畜的速度以及混不講理的機動性把各路豪強噁心得一愣一愣的。然而在現實中,T-50-2坦克的原型T-50坦克卻是一輛步兵坦克。

【圖1:《坦克世界》中的T-50-2坦克】

一般認為,步兵坦克起源於英國,其作用是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及裝甲掩護。在步兵坦克的理念傳播至其他國家後,各國對於其定義和用途有一定差別。法國人認為,步兵坦克不宜很大,需要裝甲厚重,速度無所謂,火力能打個機槍據點就夠了,因此法國的步兵坦克就是R-35、FCM-36那種東西。

【圖2:法國R-35步兵坦克】

蘇聯人認為,步兵坦克的作用是在必要時為步兵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而並不負責用自己的裝甲掩護步兵。因為蘇聯的坦克秉承「只在需要的時候才上場」的原則,對於其速度與機動性的要求絲毫不低,需要步兵坦克迅速到位。從最初的MS-1坦克開始,蘇聯坦克就開始研究步坦協同戰術。

【圖3:MS-1輕型坦克】

1931年蘇聯人從英國進口了15輛維克斯Mk.E輕型坦克,隨後在其基礎上打造了自己的T-26坦克。T-26坦克就是蘇聯軍中第一款相對成熟的步兵坦克。蘇聯人為T-26坦克換用了一門45毫米火炮,並且為指揮車加裝了無線電設備。後來蘇聯人在T-26的基礎上換用了類似克里斯蒂懸掛的一種新式大直徑負重輪扭桿懸掛,打造出了T-46坦克。T-46坦克的機動性雖然大幅提升,但成本過高,費效比不佳。

【圖4:安裝了無線電裝置的T-26坦克】

30年代中期,蘇聯人在「防護強化」的指導思想下提出了111工程,設計了一款採用小直徑負重輪扭桿懸掛、重達28噸的中型坦克T-46-5。該坦克正面裝甲達到60毫米,火炮卻依然是那門45毫米炮,因此攻防能力極度不均衡的該方案被放棄。

【圖5:T-46-5中型步兵坦克】

西班牙內戰中,蘇聯提供給政府軍的T-26坦克在德國援助給民族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面前表現得十分脆弱,遭受了重大的損失。為了提升步兵坦克的防護以及機動性能,蘇聯軍方命令OKMO設計局研發一款新式步兵坦克取代表現不佳的T-26。OKMO設計局提出了126工程和127工程兩個方案,經過評選後,126工程被定為T-50坦克的原型方案。然而,由於清洗運動使得OKMO設計局無法正常工作,T-50坦克的後續工作被轉交給伏羅希洛夫工廠。

【圖6:T-50步兵坦克】

1940年5月,T-50坦克的設計工作完成,但一直到德國人入侵前都因為一些技術問題未能投產。伏羅希洛夫工廠在戰爭中前往了烏拉爾,後又來到鄂木斯克。到了9月,T-50坦克生產線終於啟動,但一個尷尬的問題出現了——它的生產成本竟然與T-34坦克不相上下,但其只是一輛重14噸、裝備45毫米火炮、最大時速60公里的輕型步兵坦克!儘管如此,T-50坦克還是生產了70輛左右。絕大多數T-50被部署在斯大林格勒戰線,曾有一輛T-50坦克被芬蘭軍隊俘虜並使用至1944年。

【圖7:芬蘭繳獲的T-50坦克保存至今】

T-50坦克單從性能上來說是很優秀的,但其高昂的造價無法讓人接受。隨著廉價的新型步兵坦克T-60的登場,T-50一下就顯得雞肋了。但T-50坦克的部分技術被轉入技術儲備,最終融入新型步兵坦克——T-70當中。T-70坦克及其改進型T-80輕型坦克在融合了T-50和T-60的技術之後,成為了二戰蘇軍輕型步兵坦克的終極型號。

【圖8:T-80輕型步兵坦克】

歡迎提問歡迎吐槽,如需轉載引用請與我聯繫~

系列鏈接:

碼字的赤影同志:《這是一本有趣的兵工廠日誌》專欄文章索引?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TAG:坦克 | 蘇聯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