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越來越臭美了?恭喜,培養孩子審美的最佳時機到了!

周末,有朋友私信我,說她正在上幼兒園的女兒,最近突然變得很「臭美」——特別喜歡穿著白色紗裙在鏡子前扭來扭曲,還經常偷用媽媽的指甲油和口紅,試穿媽媽的高跟鞋,對自己的穿衣打扮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其實,孩子之所以變得「臭美」,並不是由於虛榮,而是因為他們進入了「審美敏感期」。

「審美敏感期」一般是2.5-5歲之間出現,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事物產生了自己的標準和要求,變得異常敏感和挑剔。審美敏感期是孩子審美能力發育的一個重要階段,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凡的意義。

威廉·詹姆斯說過:「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被讚賞。」審美的提升,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認可和讚賞,收穫自信與陽光。

那麼,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度過審美敏感期呢?下面這3個建議會對你有所幫助……

尊重孩子的選擇

讓孩子多觀察生活中的美

最初,孩子對美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光鮮亮麗的層面,此時的他們通常會選擇各種顏色鮮艷、誇張,充滿視覺衝擊的東西。

家長不要對此過於頭疼,因為孩子之所以會產生類似的意識,絕大部分原因是來自周圍事物的衝擊,不論是鄰居家的孩子,還是動畫片里的某個形象,亦或者媽媽的裝扮,都會對孩子的審美造成影響。

關於審美能力的培養,家長首先要做的便是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排斥孩子的審美,要多帶孩子去觀察生活中的美。比如,可以帶孩子多與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親近,領略大自然的風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讓孩子理解:美的形式多種多樣

我認為,美麗與否,是廣義的、寬泛的概念,並無統一標準。有人喜歡顏色鮮艷的視覺衝擊感,有人喜歡黑白相間的極簡樸素美學,而除了這些「外在美」,還有「內在美」的存在,它體現在人的素質和道德修養中。

我們要告訴孩子,外表不是評判一個人的唯一憑據,性格、言行、舉止、素養等都可以成為「美」的體現。

以貌取人是片面的,深入內心,才能發現更為真實的美。

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審美強加給孩子

審美標準是一個比較龐大的系統,它除了包括我們日常的穿衣裝扮、素質品格,還涵蓋了藝術鑒賞、人文修養、道德品質等多層次的標準。

在孩子建立自己的審美標準時,需要家長的引導,但這並不意味著家長需要把自己的審美標準強加給孩子。

說實話,很多家長本身在審美敏感期便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審美標準,如果將這種具有強烈主觀喜好的審美觀灌輸給孩子,非但不利於孩子審美觀的建立,還可能會阻礙孩子審美的形成,造成誤導與損害。

孩子的審美觀會因為身心發展、教育環境的不同而出現差異,因此,家長必須以客觀的態度,在日常的生活與活動中細心觀察孩子,給孩子以正確的協助和客觀的引導,幫孩子樹立健康、正確的審美觀念,這樣才能使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表現出優雅的談吐,養成彬彬有禮的氣度。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家庭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