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兩口在路邊做燒餅,銀川人排隊吃!

小宇/主編/攝影

「不值錢,不值錢的,別付了」岳師傅的愛人一邊拿著夾子翻動烤腸一邊說。

儘管戴著口罩只能看清她的眼睛,

嘴巴隔著口罩每一次大笑也只看到一個大大的「O」字型。

興許是由於尷尬,她把翻過的烤腸又重新翻了一遍。

吃過了一個餅子閑聊的功夫,知道我的來意後,

岳師傅夫婦堅持不收錢。

不過和大多數中國家庭的默認分工一樣,

這樣的「你來我往」的客套只發生在家裡女主人和來客之間,

一旁的岳師傅只是尷尬的笑笑繼續忙活手裡的麵糰。

裹料、揉卷、按壓、手擀....一個麵糰在手裡不到幾秒的功夫就變成了橢圓。

這還不是關鍵,關鍵的一步是岳師傅像跳芭蕾一樣邁出左腳腳尖,從面前的案板轉移到烤爐前,手裡也沒閑著,幾乎是一秒的功夫,橢圓麵餅在岳師傅手裡被扯成長條狀...

頭幾乎探進烤爐里找到合適的排列位置,「啪」的一貼!

順便再檢查下從烤爐內部帶出兩個已經烤好的!

鞋底子燒餅出爐!

由於外形酷似牛舌頭,在岳師傅老家,他們管這個也叫「牛舌餅」

十幾年前夫妻倆從安徽初到銀川,

就開始賣牛舌餅,和現在一個2塊錢的價格不同,

夫妻倆準備以低價致勝,一個餅子5毛不到,大多數時候甚至一塊錢3個,兩塊錢7個這樣的賣。岳師傅一開始對自己的經營策略滿懷信心,兩年下來...一算賬,算上夫妻二人的勞力成本。「沒意思,沒掙到什麼錢!」岳師傅的原話就是這樣!

牛舌餅脫貧致富計劃,擱淺!

最早擺攤兒的地方在北環批發市場,大部分食客都是裡面做蔬菜批發生意的攤販,夫妻倆也算是因為擺攤接觸到了很多蔬菜批發的「資源」,賣掉了做燒餅的爐子後,夫妻二人開始做生薑蒜的批發生意,這一做就是八年時間。

關於為什麼又重新做起了牛舌餅?

岳師傅似乎反感提起這個階段,岳師傅愛人一句話總結:我們臉皮薄,別人賒賬拿貨什麼的最後要不來錢,他也要不回來錢。

所以,岳師傅的二次創業蔥姜蒜項目...失敗。

那之後,夫妻二人又開始了路邊擺攤的生涯,這一做又是5年多。

從最開始的路邊擺攤到後面看準機會盤下了新華街朝陽巷這樣黃金地段的一間小鋪位,有了店面,兩個人就把工作時間也延長了,不用打游擊戰,安安定定的從每天上午7點半到晚上8點半持續營業。除了燒餅,也順便零售各種瓶裝飲料。

每天上午5點夫妻二人起床拾掇各種食材用料,頭一天晚上就要發好面,熬好所需要的醬料,筋道的餅子趁熱抹上這層辣醬,對摺!才是這個燒餅的靈魂所在,每天揉完最後一個麵糰也就收拾準備打烊了,每天幾百個餅子已經是常態。

當我堅持付錢的時候,

岳師傅的愛人還是重複著那句:不值錢的。

這時候工作太久的岳師傅轉身拿起身後架子上的一瓶康師傅綠茶,

旁邊的愛人白了一眼,用方言嘟囔著:白開水喝不慣了?這一瓶幾塊錢呢....

岳師傅一邊喝著水一邊嘟囔著什麼,我也始終沒聽太清楚。

這一幕讓我想起最近正在看的彼得·海斯勒的《尋路中國:從鄉村到工廠的自駕之旅》中記錄的最質樸最可愛的中國基層的鮮活生活。

大時代,小人物。

魔幻與現實不斷交替。

推薦閱讀: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