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陪或監督作業,怒火從何而來?分析且該如何做?
02-14
家長們常說一句話:「看到他做事毛毛糙糙,心不在焉的樣,火就起來了,怎麼都忍不住!」有沒有仔細想過,為什麼忍不住呢?
孩子放學回來,照例慢悠悠地看著課外書,吃著小零食。讓他寫作業,他說等到17:00才寫,可是作業很多,平常都是寫到22:00才寫完,我私下裡替他著急,嘴巴又禁不住催他,絮叨個沒完沒了。最後,孩子拿起書包走了,生氣把門關了。我也氣的幹什麼活都沒勁。 下面我們從頭分析一下,看這位媽媽內心的情緒是怎麼一點點高漲起來,最後演變成埋怨和生氣的。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孩子一邊說作業多,一邊卻還慢悠悠地看課外書,一點兒都不著急。看到他這個狀態,你是怎麼想的?」
媽媽說:「看到他看課外書,我沒說什麼,他吃完東西,還沒做作業的意思,休息了40多分鐘才開始寫,這時候我就有點心情不太舒暢。聽寫時都晚上10點了。嚴重影響睡眠,耽誤第二天學習。我一次次看錶,不高興的話也就跟著說了出來。」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他說作業比較多,按照你的習慣思維,是不是認為孩子應該馬上投入到寫作業的狀態?他沒有按照你的思路來,你心裡有沒有隱隱的不快?或者說有沒有一種輕微的挫敗感?」媽媽說她的確有不快的感覺。我繼續追問:「仔細想想,這算不算一種挫敗感呢?表面上看你生氣是因為孩子不主動,深層的原因,是他不符合你的意願。」 這裡是情緒的分水嶺。、如果僅僅是不做作業,這是孩子的問題。如果孩子的行為引起了媽媽輕微的挫敗感,問題就變成兩個人的了。也就是說,作業與媽媽發生了直接的關聯,在心理層面,媽媽部分地承擔了孩子做作業的責任。
雖然媽媽的策略可以先不管孩子,由孩子自己決定何時寫作業,但是媽媽心裡並不超脫,並且在不斷地積累不滿。儘管這時候媽媽可能在做別的事情,但一直牽掛著孩子的作業,媽媽的情緒已經和孩子的作業糾纏在一起。 到最後,媽媽忍不住發牢騷,孩子因為忍受不了媽媽的責備,也發了脾氣。如果做個情緒的成本核算,會發現兩個人都不是贏家。媽媽費力不討好,孩子有對立情緒,兩個人不歡而散。 這種不愉快能否避免呢?最關鍵的,是要切斷挫敗感的鏈條。 怎樣對待這輕微的挫敗感呢?媽媽的做法是指向孩子,希望孩子能表現好點,符合自己的意願,這樣她的心情就會好起來。其實媽媽這樣做是通過孩子來處理自己的情緒。當然,最開始媽媽並不認可這個說法,她說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希望他能早點睡。這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我反問了她一句:「僅僅是為了孩子著想嗎?有沒有為你自己考慮的因素呢?如果僅僅是為孩子好,他不聽也就算了,為什麼你會那麼生氣呢?」 我繼續幫媽媽分析:「有些事情,明明有替自己考慮的成分,但承認這一點顯得不那麼『高尚』,所以,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強調自己是為對方著想。其實你已經被自己催眠了。你並不覺得是為了自己。他快點做完作業,早點睡,的確對他身體有利,但是,這也是平息你的擔心和焦慮的一個方法。」於是,我們換了個視角重新來面對這個問題。我問媽媽:「當你聽到孩子說作業多,看到孩子在休息,心裡是不是已經對他有要求了呢?是不是希望他快點去寫作業?隨著休息時間的延長,你的擔心也在增加。現在讓我們停下來思考。」
「晚做一會兒作業是什麼性質的問題?危害大不大?」「你的內心能否允許孩子不按照你的想法來?」「如果要求你接納孩子的行為,你會怎樣說服自己呢?」在我的不斷追問下,媽媽羅列了如下的理由: 不就是晚做會兒作業嗎,只要知道做就行。他確實挺累的,回來放鬆一下也是應該的,晚睡一晚上沒什麼。從孩子以前的表現來看,他會安排好自己的作業,何必跟他計較,搞得最後大家都不愉快。不論是誰都不願意天天聽別人指手畫腳,他的事讓他自己做主吧。 我這樣想到底是為什麼?是為了跟他分離還是越纏越緊?從這幾條理由來看,只要方向對路,媽媽能很好地說服自己,消除心中的擔憂和焦慮,也順便切斷了她挫敗感的鏈條。我最後補充了一點:孩子的作業只要完成就行,並不需要按照你期望的狀態和節奏去完成。想了這麼多說辭,就是希望你發自內心地相信,作業是孩子的事情,他能安排好,與你沒有直接的關係,作業也不是你的責任,只是屬於你的監管範圍而已。如果孩子做完作業的時間太晚,事後提醒一句就可以。如果有足夠的耐心,甚至不必刻意說,過幾天,說不定孩子自己就會意識到問題所在,並悄然改正了。
當我們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通常有兩個努力的方向。要麼,控制他人,讓他人符合自己的意願;要麼,改變自己的想法,接納他人的行為。通常,沒有人喜歡被控制、被強迫,因此,通過改變他人來撫慰自己的情緒,遲早會引起對方的反抗,結果會引發矛盾和對立。調整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則是一種健康和理性的處理情緒的方法,這更容易使我們達到人際和諧的狀態。這在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中一樣重要。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家長資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