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足夠好

圖文 | 心之愛

(本訂閱號第311篇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我是一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總是想把一切做得最好。最近總是做噩夢,被人追著跑,夢中的自己很累,但我不能停下來……」

聽著舟舟的描述,我也隨之陷入了人際交往的焦慮中,那個「別人說我好才是真的好」的女孩,心裡的自己開始抗議了!

很長時間以來,舟舟有意無意地忽略著自己的感受,壓抑著自己真正要表達的想法,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戴著「完美」的面具,努力地工作生活著。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

我這樣做別人滿意嗎?

他們會理解並認同我的做法嗎?

我到底做得好不好?

別人會怎麼評價我?

……

這麼多的想法縈繞在舟舟的腦海里,很多事情不願意去做,但又不得不做。所有的疑問都指向她對自己的疑問——「我做得好不好?」為什麼舟舟會如此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看法?難道她活得失去了自己,只剩下等著別人評判?

對於「沒有自己」這樣的說法,我是不敢苟同的。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己,Ta就不會因為太過追尋外界評價產生壓力。事實是,舟舟在追尋外在評價時,內在的自己感覺到被侵犯了,內心產生了不舒服的體驗,所以才有了各種矛盾衝突。

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答案。在尋找的過程中,他人對「我們是誰」的反饋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楚自己暫時看不到的盲區。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就是靠自己和外界的不斷碰撞而來。當一個人能夠很好的平衡「我眼中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的關係,我們自己就能維持心理平衡的狀態,如果有所偏移,就會進入失衡狀態。比如舟舟,當她把自己完全交給了外界,她的「好」與「不好」」完全依附於他人的評價,為了獲「我足夠好」的驗證,很多時候,就會委屈求全,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聲音、不敢拒絕……

是什麼讓舟舟那麼在意他人的聲音?

在舟舟的心裡,有一個核心信念:「我不夠好」。一旦一些容易激起情緒的事件在舟舟身上發生,她會第一時間啟動「我不夠好」的模式,把自己隱藏起來,然後做一些討好的行為,最後等著別人的評判。他人的一句「你做得很好」,讓舟舟開心興奮不已,但這樣的反饋卻很容易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在認知行為療法中,我們會對個案的行為進行功能分析,分析中的短期獲益和長期獲益足以清楚地說明,像舟舟這樣的個案,當開啟「我不夠好」的模式時,驗證過程中短暫的獲益不會幫助她有效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我們要做的是,幫助舟舟找到困擾自己的核心信念,聚焦於問題的解決,而非逃避問題。

最後,我想對舟舟說:「其實,你足夠好!」


推薦閱讀:

TAG:個人成長 | 自卑 | 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