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股票,看空人生,人這輩子得學會反著思考才能脫離底層。

山雨欲來風滿樓,但風起之前的海面是平靜的。

波瀾不驚的一周里,市場已經提前嗅到了初冬的陣陣寒意。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在經歷著陣痛。相信處在經濟前沿的資本行業里的兄弟,以及經濟和實業啃合部分工作的兄弟,應該已經開始進入冰霜期了。

再往下一點實業層面的螺絲釘,應該也開始覺得歲月沒那麼靜好了。

還是非常期待月底阿根廷的會議能帶來共同發展的態勢。整個資本市場對於月底的反映會相當敏感。所以我們看,當你越來越融入這個社會之後,很多新聞里的東西,你就會用完全不一樣的眼光和思維去思考了。別說這些沒用,量變的勤于思考才能帶來質變,不可能你某天晚上突然就開竅然後醍醐灌頂的。

今年大半年的文章,我們都斷斷續續的在說周期的事情,畢竟這次是所有95後以及大部分90後所能親身感知的第一個谷底。很多事情也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能從中學到一生受益的東西。就像很多人說失敗很重要,但大部分人這輩子充其量也只能叫做平凡,還談不上失敗。

所以很多事情真的得親身去經歷一次,比如很多人就願意去外企工作,那你得讓他去一次,讓他工作幾年,他才會知道問題在哪裡,知道優劣在哪裡。然後再跳槽。因為人很多時候不親自去撞牆是不會回頭的。

所以周期谷底的日子,也是一種個人的出清和進化。雖然可能會實業會降薪會痛苦,但也真的才會不破不立的找到人生新的階段罷。

1

今天不聊這些絮絮叨叨的事情,聊聊一個做人和成功的道理。

我國的整體二級市場機制其實發展也才幾十年。甚至可以說兩年前,仍然處在一個野蠻機制的階段里。

以至於到了現在,股市裡仍然沒有合理的做空機制。炒股的都知道,我們有漲停跌停,但是普羅大眾唯一賺錢的方式便是只能看漲。

什麼叫看空呢?就是你覺得一個東西會跌,那麼你就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方式來進行賺錢。這也是你判斷能力的一種資本回饋。

港股有窩輪,有牛熊證,這些可以讓你用不同維度的方式去進行做多和做空。而美股則是有put和call單實現這一切。

不僅僅是在股票市場,大宗商品市場也是同樣的道路。

這幾十年,金融衍生品的花樣數不勝數。期貨期權,槓桿疊加。而我們起步的速度還是太慢了。

合理的做空機制到底是會讓股市更健全,還是更加信息不對稱?這也是一個很複雜的命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當一個市場只有單邊的時候,它必定會加劇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巨大問題。

所以很多時候,上市公司的老闆們過去十年會有這個那個違背社會經濟發展的小想法和做事風格,有時候也是和所依附的框架有關的。

2

人的慣性之一,是會把自己的成功之路與「增量」的看多強行綁定。

做空股票,做空大宗商品,都有可能給你帶來巨額的收益。

但在這個社會裡,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和工作,地位和財富,就和我們這個不健全的資本制度一樣,並不是來自於「看空」,而是來自於「看多」。

因此,在整個人生里,把增量當成逐漸活的更舒服的一條道路,是沒錯的。

只要你不是從事那些「做空類型的工作」或者這種對人生的「做空」不是你的責任或者義務,那麼這輩子就會要把注意力放到增量上。這是人的思維的慣性之一。

比如最簡單的學生生涯里,你看的書越多,自然而然就越有用,沒有沒用的書,因為這些都是增量。只不過是在這個過程里你增量效率的問題罷了。看好書,你的效率就更快。

但這是不夠的。

因為人的時間是固定的。你如果和你自己比較的話,你當然任何時候都是在進步的,因為你每天還在吃飯啊,你永遠在獲得增量,哪怕你每天只看一頁書。

這種增量思維就慢慢的讓人有雞湯感了。「不要和別人比,只需要和自己比」這種爛大街的雞湯就是典型的犯懶的思維帶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正常的焦慮感。

成功之路很多時候不是一個增量過程,而是看多看空再看多反覆跌宕的一個過程。就和周期一樣。

甚至在人生前三十年裡面,都不是一個增量爬坡過程,而是一個上下上下波動的水平線,直到某一天積累了足夠多的波幅後,開始直接爆發指數增長,這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

哪怕你是在體制內,你的增量思維就會讓你覺得反正都是混日子,每混了一天,就多了一天的資歷,那樣你最後只能在40歲該爆發的時候一敗塗地。

體制內真正的道路永遠都是前期的上上下下,有焦慮有對比有迷茫有困惑,有升高也有下降,然後到了某一個點厚積薄髮指數爆發了出來。

為啥大部分人都有中年危機?很簡單,因為大部分人的曲線到了40歲之後就開始往下走了。哪有那麼多越老越吃香的行業啊,你以為誰都是教授、醫生、體制內的嗎?

但你有沒有想過,教授、醫生、體制內的,在你們覺得增量增長的前30年甚至前35年里,一直承受著更低的收入,承受著看多看空的大波動,才有了最後的爆發呢?

一份付出,一分收穫。

所以前文說,大環境不好,未必是什麼差事,能親身經歷一次周期,人會對自己的人生,對所謂的「成功之路」,有更多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焦慮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找機場成功學雞湯。這些年好多出版的朋友都來找我寫,我說我能寫,你讓我寫十本都能,但是毫無卵用,都是給慣性和線性思維的人看的罷了。不親身經歷一次,人是不會成長的。

所以成功之路也有看空的價值,周期雖然讓你失去了一些東西,但是絕對也是有更長遠的價值的,這不是一句虛話。

3

恰恰反過來,人在日常溝通和生活中,卻恰恰有相反的一種慣性思維:喜歡看空。

人總是習慣於貶低他人,找他人的短處,用來彰顯自己的價值。人總是喜歡通過其他人的問題,來彌補自己線性增長速度變慢的悲哀。

你周圍這樣的人一定不少。比如考試的時候不希望其他人的分數比你高啊。比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人啊。

比如職場裡面,不把心思放到「找自己的天賦和道路」上,反而把更多的時間放到貶低他人,糾他人毛病上啊等等。

或者日常溝通里,經常在內心裡去想別人哪裡哪裡做錯了,哪裡哪裡有問題,瞧不起其他人等等。

這就是人的慣性。

但在日常溝通和生活里,貶低其他人,看空其他人,是沒有任何收穫的。你無法通過花大量時間去貶低他人而獲得自己的成功。

因為你沒有波動。你只是為了彌補自己初期增長緩慢的不快樂,而犯了人性之惡去貶低的他人。說起來挺傻的,但你人生過程里,或者你周圍的親戚們,一定花了很多時間做了上面的事情。

4

很神奇是吧?但人就是這麼矛盾,往往同樣的思維,在兩個大環境中卻分別擁有了兩個極端的慣性和低等思維。

所以我們經常說,很多事情要會換位思考,很多事情你要學會反著思考。我經常在課程里和大家說,遇到事情要反著思考,你會發現你思維進步的很多,慢慢脫離這種低等思維。

日常工作和生活層面,少去看空其他人,把時間放到自己成功道路上的看空里,你會發現之前很多雞毛蒜皮的事情都是把你拖入泯然眾人的東西了。

自己職業生涯里,少用那種增量思維思考問題,反而能夠從低迷期和迷茫期里找到收穫,能從其他人犯的錯誤身上吸取教訓,那麼你總有一天會找到自己的一個厚積薄發的指數增長的點。

所以別人愚昧你貪婪,別人貪婪你謹慎。別人謹慎你嘗試,別人嘗試你早就到了「裝愚昧」的時期了。永遠防止自己形成這些低層思維。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就和最近流傳許久的這張圖類似:

那這裡,舉一個非常具有普適應的例子:你在一個企業裡面。你處在了一個工作了2-3年的狀態,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麼你該怎麼做呢。

很簡單,說明你還處在線性增長的增量里,你需要有波動,才能有後面的跳躍。怎麼帶來波動呢?

當然不是辭職這麼極端,你可以去了解當前行業的上下游,了解當前職業的上下游,去找到行業和職業的愛好點,這就是一種波動。這時候如果你還保留著看多的思維,認為自己只要一直漲就可以了,你很難能夠放棄當前的安逸的。然後就上面第三條線,坐著等曲線掉下來吧。

但是你要平衡一下,因為你要養活自己,所以你需要在公司里找一個利益團體抱團工作下去。就像我之前文章里說的一樣,因為這樣你就可以用更舒服的狀態,不至於餓死自己的狀態去增加自己的波動了。

工作後還想不透某些事,這輩子基本也就這樣了。

這樣也會減少你的焦慮感。

然後在溝通里呢,你就要摒棄看空思維了,你要從你周圍每個人身上吸取東西,而不是花時間去分析他們都是不是傻逼。去反駁別人來滿足你內心那點小虛榮和小嫉妒,這真的非常底層思維了,但很多人就是剋制不了。。。

就比如你是做戰略工作的,你非要覺得下面做銷售的人都是LOW逼,非覺得戰略的都是高大上的。那不好意思,你永遠沒法學會銷售的精髓,不明白微觀經濟學裡那個圈兒上半部分的很多模塊(上過我課的應該知道什麼意思,而且我舉了非常貼切的可實用的例子,忘記了請回去聽一遍)。

如果更悲慘的恰巧一點,你恰好就是很缺這些東西,你就很擅長這些東西,你的天賦就在這裡,那麼因為你的這種底層思維,你可能就一輩子也沒法找到自己的爆發點了。

反著來思考,辯證的來思考,辯證這兩個字,真是價值千金。在成功里摒棄看多,在人際溝通力摒棄看空,你會發現人生會多了太多成功的可能了。所以有時候我挺遺憾的。我們應該在高中階段就普及看空機制,高中階段就應該把經濟學一些最核心的東西拿出來講,包括期貨期權,這樣真的對一個人的辯證思維的提升是巨大的。

殊不知很多大學生哪怕大學學的商科畢業了很多年都拐不回這個辯證思考能力。想想是蠻可惜的。

當然成功的都是少數的人,但誰渴望一輩子註定不成功呢?沒人生而為奴。

照例文末戰戰兢兢的破廣告:我的公眾號:驚雲小屋。 這裡一定有一些文章,能夠讓你人生路上少走十年的彎路。另外公眾號後台回復5和6,是關於工作和職業選擇的終極邏輯。在這裡等你。


推薦閱讀:

TAG:人生 | 工作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