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歌手 2019》第三期中吳青峰對《起風了》的演繹?
感覺吳青峰開口脆啊,中間很多啟程轉換的地方似乎很難呀。這首歌的演繹主要難在哪裡?你喜歡青峰的演繹嗎?
先說編曲吧,歌手版本和網易版差距不大。為數不多的幾個區別:
1,網易版的編曲樂器是整首曲子鋼琴+弦樂隊,歌手現場版是在原編曲基礎上加上搖滾三大件鼓貝斯吉他,其中還有不短的一段小洋的吉他solo。這裡是引發我第一個思考的地方,那就是為什麼在我的潛意識裡,純弦樂+鋼琴的組合這麼有氣質?我也不是說搖滾三大件就low,而是這三大件的上手相對容易,海量技術稚嫩甚至人員不齊的小樂隊就是這樣編曲的,覺得好像貝斯打一下底,鼓按照常用基本節奏敲一敲,吉他能力強自己隨便加點solo能力不強自己刷個弦就算一首歌編完了。因為這種粗製濫造的三大件編曲太多了,那些將三件樂器編的很細緻精準的作品的曝光率就受到了限制,同時也拉低了這種類型編曲的整體平均水平,然後集體螺旋向下,這其實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體現。
而在純鋼琴+弦樂的編曲中,為了在高潮處對疊起氣勢,弦樂隊會編排的非常厚重而純粹。這種音色的純粹會讓整首歌遠離「過多音色混合導致的雜亂」,整個編曲乾淨了,自然就遠離了low和油膩。尤其是在表達像《起風了》這種風格的歌時,編曲乾淨的附加分非常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一下網易版結尾青峰嗓音驟停配合的那段鋼琴solo,然後再去聽一下歌手版結尾,你會發現意境的對比真的很明顯。想像一下,如果這首歌是阿龔編,只用弦樂和鋼琴,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所以雖然小洋不背鍋,但還是想小小的吐槽一下小洋,你在冬專輯和故事未了演唱會裡的solo編寫水平怎麼不見了呢?也可能是準備時間緊張來不及做的精細,但確實本次現場版編曲並沒有給我驚喜。
最後還是補充一小點可能選擇這樣編曲的原因,記得以前看過分析文章里講到live編曲里三大件給觀眾聽覺的刺激之明顯,以及在白雜訊狀態下弦樂和鋼琴的信噪比確實有限,無法提供出錄音室般純粹的聽感。
2,吳青峰自己的版本相對於日文原版和辣椒版,在歌曲後半程不斷推高的過程降了個八度。這是我在一月初剛聽到《起風了》時就感到詫異的地方。後來想了想,確實這首歌的音域跨度比較大,在不升key的情況下已經是整兩個八度的音域。吳青峰有沒有能力完成這樣的一個版本呢?也能,反正就像第二期《我們》一樣犧牲一下主歌最低音唄,只是這樣唱的話等於音域與原唱重合了,雖然高音可以唱實但低音唱不出洒脫和坦然,等於是個單純柔弱版的原版翻唱。那為了加強前後對比的差異,也可以從編曲下手,結果就是捨棄了伴奏的純凈轉而增加爆發力。或者在後程堅定的選擇持續升key,把高音抬到E5去,他能哼唱,但卻可能唱不出力量感。所以感覺不論是單曲版還是歌手現場版,都是選擇犧牲某些東西而凸顯另一些成分。最後編曲團隊達成的平衡估計就是保持升key效果,同時要降八度(其實是升了又降了,所以最終是降了6度,沒有真正降8度那麼明顯)完成最後一遍充滿力量感的演唱。而為了中和這種降八度帶來的落差感,弦樂編曲沒有跟隨演唱降八度而是繼續往上攻,兩句後再弱化弦樂來彌合這種演唱和伴奏的八度差。怎麼講呢,那種想相比大橋版升key加花加力量的編曲還是最適合林俊傑張傑這種5組強混聲有表現空間的歌手去突破,青峰唱的話只能是編曲上花心思做取捨,無論如何都是他以及自己團隊的權衡和選擇啦。
3,第一遍間奏結束後現場版好像把a段省了直接接的b段。確實能讓整體歌更緊湊一些,但在聽熟了原曲的情況下一定會錯愕一下子。(所以你看,在風格相對固定情況下,一個完整優秀的編曲像是一個穩態,修改任何一個環節可能都要連帶著做出一系列修改最終還不一定打到原來的完整度。所以我們如果想聽極其優秀且新穎的編曲,那編曲人肯定要花大量時間慢慢磨,歌手的幾天準備時間其實不一定夠)
其實分析完編曲一定會產生一個疑問,這首歌在音域、力度(不包括音色,因為對音色的偏好是極度主觀沒有統一標準的一項。有人喜歡他的Gb4-A4,覺得明亮清澈;有人喜歡他C5以上的頭聲,覺得銳利又飄渺;像我就喜歡他E3以下的低音,覺得異常親近而又溫暖,覺得這首歌唱得最好的一句是「風吹起了從前」。不同的音色偏好是需要彼此互相尊重的一項)並不適合青峰的情況下,為什麼他堅持要選這首歌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他可能被資本綁架了,接到了一首命題作文,那就只能硬著頭皮交出一個相對滿意的方案。或者是一些人認為這首歌太適合青峰的音色去表達,那種飄在空中不落地的方式詮釋一首日本原曲比其他華語歌手更獨特有味道。或者是節目組看到了1月1號開始新發的歌有如此高熱度希望引導流量為《歌手》節目所用。這些原因可以歸類為外部原因使他選擇了這首歌。
不過很快他自己就在小片中和小作文里介紹了他選擇這首歌的原因是看中了歌詞。他在蒙面節目演唱《逆光》期間經歷了明顯的心態低谷。(希望大家也不去揣測是為什麼,這是他的隱私)而《起風了》中文版歌詞的「逆著光行走,任風吹雨打」確實與《逆光》整首歌完全切題。吳青峰嘛,多麼多愁善感多麼心細的人,完全可能只因為一句歌詞符合時下的心境就喜歡上整首歌。事實上,會因為蘇打綠過往音樂作品而入坑的我們,心思又能粗糙又能理性到哪去呢?這種事,完全可能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我也曾經因為一句「請放下手裡那鎖匙 好嗎」切中當時心境大哭一場,進而愛上《喜帖街》這首歌,因此雖然這首歌並沒帶給我驚喜,我依然理解並支持青峰的選擇。
看過節目後,我也簡單看了看各個音樂評論大V的態度,其中有兩三位對這首歌的選歌持比較鄙夷的態度。
其中一派觀點是,這首歌完全就是首網路歌曲,根本不登《歌手》大雅之堂。顯然即便已經有不少簇擁的大V們,也並沒理解「不要被偏見蒙蔽了眼,不去了解和嘗試又怎知別人認為的庸俗就是真的庸俗呢?」這首歌畢竟在網路火爆前就作為深夜食堂主題曲推出,如果沒有中文翻譯填詞,沒有被加上網路歌曲的光環(褒貶),那麼這些評論者又會有什麼樣的觀點呢?在網路爆火,必然是許多人被歌曲吸引和打動。如同吳青峰所說,此時若是抱著「我就是要與眾不同」來批判那些被大範圍認同的歌,這種追求「與眾不同」除了與眾不同本身沒有任何意義。這個觀點我在前兩篇回答中也曾提到,眼看著18年復出後吳青峰越來越火,吸引到一大批新粉絲,開始有了聲音說「吳青峰網紅化,我不喜歡了。我只喜歡原來那個不被多數人熟識的蘇打綠。」如果你欣賞蘇打綠與吳青峰僅是因為他們小眾,能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此等程度的買櫝還珠會讓你錯過多少蘇打綠真正優秀的作品呢?
因此我理解這些樂評人們迫於精力有限或時間限制可能草率的為某些作品安插了標籤化的偏見。只是在看待這些樂評時,一定要帶著自己的主觀判斷能力。不然當他們良莠不齊的公關軟文和真實感想都被你當作精華吸納進腦海里,你的欣賞水平和判斷標準到底有沒有成長呢?
也想對那些人生某個階段真的被這首歌感動、鼓勵的人說點話。如果這是你的真實感受,那就接受它,堅持它,不要在意別人對這首歌各個方面的批評。每個人的人生際遇、內心敏感程度與思維開闊程度各不相同,不要屈就於他人觀點,因為那不一定適合真實的你。
此外,另一派觀點是,這首中文詞的水平太低了,有生硬拼湊的感覺。我完全同意。事實上,吳青峰過往填詞作品中有幾個類別極度吸引人。
首先是浪漫系歌詞,將一個填詞人在文字遊戲和選詞甄字上的可能性發揮到極限。例如《交響夢》的歌詞,整首詞才氣噴薄而出。「蟄睡了一世紀的下午被你驚醒」這句寫的真的可以用妙筆生花形容。
其次,青峰在寫一些搖滾作品,批判題材的歌詞時可以說天賦異稟。例如《彼得與狼》、《包圍》,明明比許多搖滾樂隊主唱音量小得多,聲音細的多,卻寫出「知道么?乾淨的就不是人世間」、寫出「你說我娘但我敢說你比我懦弱。人家今天說什麼你明天就說什麼,還以為自己真有滿腦子的思想」這樣不兇狠卻鋒利的歌詞,從而讓自己的唱腔格外的有力量。
此外最打動我的一類作品便是他和你訴說那些尋常的大道理,卻意外的能夠聽進去。比如《十年一刻》中「如今我站在台上,這麼對你講。生命舞台發光的人,絕不是只會說。可是我明白啊,是我的執著搏來,在你面前歌唱。」再比如《近未來》中「夢中的浮士德迷路幾遍,說不定就撿到遺失很久的那一塊。終於了解生命必須有裂縫,陽光才照的進來。」這些道理在他筆下,在他口中,就格外的令我認同,並且使我苦思冥想:這些字我都會,道理我都懂,怎麼就寫不出這些詞?!
因此我同意這一派觀點。無論他讚美歌詞是出於恭維的原因,還是確實真實有感,《起風了》這首歌的歌詞完全達不到吳青峰自己寫詞的水平。這首歌歌詞一看就不是吳青峰寫的,是因為歌詞犯了一些初級填詞愛好者的通病——大量使用不同於日常用語文字密度的字句。例如「不禁笑這近鄉情怯」、「看著天邊似在眼前」、「不得真假,不做掙扎,不懼笑話」。意思我們都懂,但有沒有感受到這句話是經過壓縮的?這是因為填詞人是新手,雖然在立意上可能有好的視角,但語感和語用不突出,找不到最適合這個情境和段落的字,所以用字會相對平庸和可預見。與此同時歌詞對字數長度的格式化限制會驅使填詞人將自己想講的話「盡全力」塞進有限的長度內,有些本身還算節奏通順的詞語經過縮減變得不太像日常用語,最終呈現效果就是這個樣子。
其實蘇打綠之前就出過好幾首這種激勵人在生活中堅定的走下去的作品,像你在煩惱什麼啊,當我們一起走過啊,飛魚啊。我對飛魚的印象尤其的深,不僅是因為多個版本的編曲各具特色很有吸引力,還包括他的歌詞及背後的故事。當年他寫出了《飛魚》,治好了自己心裡的病,跨過了這些挫折,最終走向了出道面對所有人目光的舞台。而他作為《飛魚》的作詞人,自己的歌安慰不了自己的時候,可能不得不從其他人的作品中汲取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動力。但對於我們來說,兩首歌都是別人的作品,是哪首詞更溫暖卻讓你有勇敢的走下去的動力呢?
這期我的吐槽略多,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劇透提到了第四期選歌《未了》。這首歌可說是蘇打綠輝煌的韋瓦第四季計劃的一個縮影。相比連續兩期翻唱他人作品,第四期的他能夠使用自己擅長的音區(紮實的B2-Bb4,C5-C6的頭聲哼鳴),自己風格鮮明的歌詞,蘇打綠時期積累下來的精緻編曲方案及完整豐富的專輯概念向大眾展現他絕佳的創作能力。我非常期待。也因此,我萌生了開個專欄寫蘇打綠的音樂的想法。已經在碼字當中了。時間有限更新不會太快,但我依然希望能有這樣一個平台和大家分享他們的音樂。
先說結論:表現挺驚艷的,換個人來也不能比他做得更好。那些覺得不夠驚艷的,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單曲循環太多次了……
由於先前的邏輯有點混亂,基本上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回頭再看時強迫症發作,加之有點空閑,就重新碼過。
1.關於這首歌
這首歌的身世其實挺一波三折的,首先這是一首日文歌的填詞翻唱,中文版原唱是個女生,在日文原版的基礎上升了key,編曲用的是Youtube上一個扒帶達人自製的MIDI伴奏,純屬小圈子自嗨的產物。(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搜搜「買辣椒也用券」的5sing主頁,小姐姐唱歌還蠻好聽的,低音醇厚,但是出於某種網路歌手的通病,混響開得很大,後期也比較粗糙,所以我對很多人吹捧的第一個版本是無甚感覺的。)
後來這首歌被某短視頻網站的用戶發現了,一夜之間成為熱門曲目,再後來又被半個唱見圈爭相翻唱,成了所謂「爛大街」的「網路神曲」。再後來經歷了下架、取得授權後重製再上架,現在又被電視劇《加油你是最棒的》買去做主題曲,才有了吳青峰翻唱這首歌的契機。
且不論其出身——填詞翻唱這種行為帶來的版權爭議——這首歌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不管是從音樂性,還是從大眾共鳴,它都已經得到了客觀的肯定。很多人在批判網路熱曲low的同時,往往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一首歌能夠入選唱見圈的熱門歌單,80%都是因為難度。
2.關於難度
這首歌的難度,真的是只有唱過的人才知道。
去年這首歌剛火起來的時候,網上的翻唱就聽過不少,由於日文歌旋律的日常反人類,加上中文版升key的操作,導致所有男聲在處理副歌高音的時候,都必須換頭聲或者假聲,出現不同程度的音色斷層、氣息等問題。
以及下面某位答主提到的附點和反拍重音,光靠文字描述大家可能很難理解,那就直接上視頻,為公平起見,男女聲版本各來一個:
起風了-周深(直播)?www.bilibili.com起風了-馮提莫(直播)?www.bilibili.com不難發現,當換假聲的時候,副歌高音部分都出現咬字和換氣困難,而日文版原唱不會有這個問題,第一因為key比較低,第二因為他用的是真聲。熟悉聲樂的人都知道,高音弱唱是最難的,因為無處借力,全靠氣息控制。從旋律設計上,你把一段必須要靠真聲爆發加咬字的副歌旋律,強迫別人用假聲去唱,當然是強人所難的。
註:為什麼放周深是因為,周深的音色和唱功有目共睹,而其他比他音域更低的男聲,在這首歌高音部分的表現也不會比他更好,還有他似乎在練這首歌,期待完整版。
這裡不得不膜拜一下林俊傑大神(畢竟是我男神的男神),雖然第一段副歌用假聲處理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但是第二段副歌憑藉彪悍的5組強混聲機能,強行攻下了這道難關。
一些人說這首歌不適合青峰唱,但事實上這首歌不適合任何人唱,視頻里這些人唱起來吃力,也不是因為他們唱功不夠,而是因為它根本就是一首「亂來」的歌。
或者換句話說,能唱上去不難,但要唱好聽不容易,這首歌本身的問題太大,導致它基本上離不開後期修音,可能只有洛天依才能完美地駕馭下來吧。
3.關於錄音室版本
青峰對這首歌的處理,和其他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特殊的鼻腔共鳴,基本上解決了副歌反拍重音及高音弱唱的矛盾,加之作為華語樂壇罕見的,能在一首歌里音域跨越兩個八度音色還沒有明顯斷層的男聲,他的真聲、假聲和頭聲之間的無縫切換,也使得他這個版本成了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版本,在網路上鋪天蓋地的翻唱中殺出一條血路,讓這首過氣的網紅歌曲又火了一次。
網易雲評論里很多人提到換氣聲的問題,在這裡解釋一下,錄音室的電容麥是一定會收到換氣聲的,而有時候錄音作品保留換氣口,是作為歌手能夠one take的證據。上面也說到很多人翻唱這首歌全靠後期修音,或是一句一句地拼接,相較之下一些人就會覺得live的真實感才是稀缺價值。
需要強調的是,青峰的聲音再高,他也依舊是個男聲,而且是個搖滾主唱,不是聲入人心,所以用女聲或者美聲的標準去要求他是沒道理的,各位討論唱功還是要建立在講科學的基礎上。
4.關於《歌手》現場
這裡主要說說編曲。
為了滿足競演需要,這個版本設計了多次轉調,最高贊回答都說過了,這裡就不再贅述,讓我感到驚喜的主要是鼓點。不管是第一段副歌里像是脈搏跳動、心臟復甦一樣的三次踩點,還是後半段充滿生命力的演繹,都帶著強烈的敘事和畫面感,戴上耳機開啟全景環繞,更能感受到那種希望破土而出的悸動,和歌詞所詮釋的意境完美融合。
而最後一段副歌降key的安排,一方面可能是為了避開青峰5組強混聲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反其道而行,聽眾平時聽多了升key式爆發,這種自由落體式的失重體驗倒也挺新奇的,像是從風起到風停,從起飛到降落,視野從天空又重新回到了大地。而青峰的絕對音感也在這個時候派上了用場,直接從女key落到男key,加上充滿畫面感的咬字,共鳴腔的迅速轉變,如此精準的著陸讓人驚嘆於其技巧的嫻熟。
雖然由於先天原因,限制了他的唱功往更科學、全面的體系發展,但天生對於音樂的敏銳直覺,以及屬於藝術家的工匠精神,讓他可以將自己的特色發揮到極致。毫無疑問這是一首精雕細琢的作品,和上一場的《我們》一樣,聽第一遍時可能沒有太大震撼,但多聽幾次一定會愛上並且開啟單曲循環。
唯一的缺點就是正如後台音樂人所說,可能還不夠熟練,畢竟是一首新歌,加上頻繁的男女key切換,練習起來也相當費嗓(我甚至能隱約聽出他的嗓子有一點疲憊),但總體而言還是一次完成度很高的表演,從難度、立意、設計上,前四甚至前三都是可以接受的。
個人覺得第二名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從整體格局上,這首歌的藝術性確實有些欠缺,但這也許正是當下小眾音樂需要打破的舒適區:贏在了深度,輸在了共鳴。《起風了》這首歌原曲的旋律線非常優秀,很有記憶點,所以在現場更能得到聽眾共鳴,也是可以預料到的。
謝邀。
連續三場第一個出場到底是什麼神鬼莫測的手氣??快別拜台北送子錦鯉了,運氣都要被你們分完了!
先說編曲吧,感謝劉胡軼,感謝梁翹柏,感謝小洋老師,個人認為比音源版好,尤其是葛格和樂隊的配合讓我覺得看到了轉瞬即逝的一絲絲以前綠團的影子。
再說選曲,很符合大家眼裡「那個唱小情歌的人」,又應該比他們想像中會唱很多吧hhh(更新:又雙叒拿了第二名,看來的確讓大家感受到吳青峰很會唱歌了hhh)
最後說演唱,比前兩次發揮的都充分很多,大概是已經習慣打頭陣了。唱得好實屬空谷幽蘭的正常操作,不知道該怎麼誇了,搬運一段劉天王的彩虹屁吧
「有些時候看似光環 其實是火焰 一次次閃避著長鞭 一個人背負這些 在滿地荊棘中歌唱 「逆著光行走/任風吹雨打」 聽他唱著〈起風了〉 都能感覺到他心中的平靜孤寂到狂風暴雨 而有誰可以在暴風眼中為他遮風擋雨? 把生命唱進歌里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聽完之後,誰的心都會起風了!」
期待第四期的《未了》,有麥架有大聲公還有你們都愛的冬專,旋轉跳躍迎接百分百解鎖的吳青峰吧
這首歌聽起來是輕輕的、淡淡的,但正是那些看起不起眼的東西卻更能掀起人心裡的波瀾。
誰能夠具體的描摹風的樣子呢?再厲害的藝術家都用畫筆畫不出,用鋼筆寫不出。但是當風輕拂過她的臉的時候,當她的發梢在在風中起舞的時候,當樹葉也忍不住晃動著成為這畫面的伴奏時,那陣風已經吹過了。不僅吹過了,還吹起了你心中那些飛揚的東西。
那些很細膩的情緒,平日不被注意到的心動與顫抖、電流與回憶,一瞬間全部翻湧起來了。
他唱著的時候,看似是不用技巧,卻恰是在充分投入感情之後再綜合運用了許多處理方式,才最終把這一份行雲流水般流暢的作品呈現在所有人面前。粗糙的,都被打磨成細膩了;濃烈的,都在風中吹得淡了;翻湧的,都隨音符飄向遠方了。
在談及自己的創作時,他說:「我覺得那個是一陣心情吧,心情像一陣風,一個情緒,突然回到了熟悉的地方,那個翻湧的感覺就像風起了一樣。」但是不同於起風時的即刻記錄,他說更像是等風起後,再撿起落在地上的灰塵或者那一片葉子,這就是自己的創作。
而作為聽眾的我,總能在他這一片片葉子里看到不同的故事。同樣一首歌,在不同境遇下聽總能產生不同的感受。他用心感受了一陣陣在他眼前颳起的風,讓自己的心在風裡起伏跌宕,再去抓住那一點點的碎片,去寫下歌詞和旋律。每一次創作,都是自我情緒的宣洩。因為創作建立在真實之上,想要動人先打動自己,所以才有了無數聽眾在他的歌聲中找到自己的故事。
就像這一次的《起風了》,我看見少年般乾淨的他用聲音畫著一副在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畫。他唱出回家時刻的近鄉情怯,懷念青春的滿滿懊悔,回憶中她笑顏的甜蜜,以及時光荏苒的感嘆、愛人不再的難受。
站在山坡上看風起的時候,好像一切都發生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
人不見,數峰青。
人生一場大夢,知多少。
這一陣青峰送你的清風,收好啦。
「不管何時風起,都會有人陪伴你。」
聽吳青峰在歌手演繹的live版《起風了》,心情是與初聽到這首主題曲時所不同的感動。
初聽這首歌,是被歌詞和青峰的聲線所打動,而今日見識過歌手節目中《起風了》這首歌的演繹,產生的一切感傷卻來源於一個蘇打綠偽粉的自顧脆弱。
休團三年已過多半,近半年裡吳新人去了各式各樣的陌生場合,音樂節、群星演唱會、頒獎典禮、選秀節目、蒙面直至今日的歌手,習慣了過去十四年綠團演唱會一大堆人同框的精彩與團結,今日猛然發現,歌手的舞台對於吳青峰個人而言竟然顯得有些大而空曠呢。
倒不是說他一個人在舞台上真的有多孤單,身經百戰的吳新人本人遠比大眾想像地更加堅強;
只是,好希望在舞台上,每一次他睜開眼看到合作夥伴時,眼前的鼓手、電吉他手、木吉他手、貝斯手和鍵盤弦樂,都能是熟悉的面孔。
看葛格一個人在台上唱歌,背後沒有熟悉的團員們,攝像機圍繞青峰的身影拉近拉遠再盤旋??
莫名覺得有些孤單呢。
慶幸至少有小洋老師在身後陪著。
(這是我看節目過程中自己寫的評論)
「 聽他唱著〈起風了〉
都能感覺到他心中的平靜孤寂到狂風暴雨
而有誰可以在暴風眼中為他遮風擋雨?
把生命唱進歌裡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聽完之後,誰的心都會起風了!」
(摘自劉家凱微博)
家凱說有誰可以在暴風眼中為他遮風擋雨,大概就是某種類似的心情吧。
作為新人粉,非常希望吳青峰能夠有更多的「歷練」和打磨,也希望他越發拓寬音樂上的造詣和深度(雖然綠團現在已擁有的成就早已超出我等所能理解的了),更希望他合作認識更多厲害的音樂人,當然最希望的還是他的才華能被更多人發現和欣賞。
但是今天看到他在歌手節目上唱歌的模樣,腦海中不自覺播放《當我們一起走過》的旋律,同時又開始放映演唱會上綠團成員們打鬧擁抱的畫面。
也許只是,不想他看起來孤單吧。
可能其他打粉們,也有各式各樣不同形式的糾結吧。
說回《起風了》這首歌本身,原本的主題曲版本已經被我在網易雲單曲循環了99+次了,雖說不上多明白但也算熟悉旋律了,吳青峰這次在歌手上的演繹有好幾處很明顯的變動,是我這個不懂樂理的人都能察覺到的。
開頭清唱的部分結束詞變為了「心之所動 且就隨緣」,而不是原本的「且就隨緣去吧」;進入主歌前青峰似乎已經將整個人融入曲中,手指不自覺地跟著鋼琴伴奏跳動,似乎對應了歌詞「也曾指尖彈出盛夏」。
鐵哥說「前半女key後半轉掉成男聲他一個人完成了一整首男女對唱」,仔細聽後半部分2:48左右青峰有一段長音前後明顯唱腔有所不同(這時青峰表情似乎也有變化,但我不知道有什麼特殊含義);還有之前2:20左右一段旋律突然停止進人聲開始第二段,也是和主題曲版本有明顯差異的。
不過我似乎不太懂,這些改編的意義是什麼……
倒是單純地覺得,這樣現場演繹的版本情感更加豐滿動人了,連我年過半百的母親跟我看節目時都說現場版比網路播放的版本好聽更多。
記得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出現在歌詞第一次出現「逆著光行走任風吹雨打」之後,青峰唱完這句蒙得一抬手,整個伴奏的節奏、舞檯燈光都變了,帥爆了。
(原諒我截的渣圖,希望不要太影響葛格的顏值)
最後,表白這一季純享版製作,放歌曲名的畫面設計地好像MV的封面,純享版單拿出來都可以當單曲MV一般,算是很用心了。
(不過私心還是希望能夠把節目效果刪去,單純放每位歌手演出畫面,不要插播其他選手的畫面純享版就更純粹了)
燕窩
後來起風了
未了……
期待下一期的紅色大聲公、麥架以及《未了》,真「有求必應吳青峰」。
張芯被淘汰的時候可人兒哭了,採訪時又是熟悉的「她真的對我很好」,小王子你難道真的不明白大家對你好都是因為你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吳美麗啊,不接受任何反駁。
依然還是很想吐槽網易雲和QQ的相愛相殺、彼此折磨,真「蒼天饒過誰」的版權之爭,害得歌手的全部歌曲音頻合集少了《起風了》。
影響的是吳新人的榜單數據,明明是第二名結果現在數據都快沒法看了……
不佛不行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