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到底該怎樣訓練?
中小學階段,注意力不集中是最令家長頭痛的一件事。有的家長找了很多方法在家訓練孩子,效果不理想;有的家長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參加培訓機構的訓練,效果也不明顯,這究竟是為什麼?
首先,我們先分析以下二個問題:
問題一:學生在什麼時候注意力不集中?
通常情況下,學生在他不喜歡的課上走神;在有干擾時就扭頭或問話;在情緒激動或緊張時,無法集中注意力;在有心事或應付交差時做事馬虎、粗心;在遇到難題時就發獃。還有很多……,這些都叫注意力不集中!如下圖:
問題二: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社會調查表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他們大都情緒急躁、做事粗心、畏難、抗干擾能力差、缺乏耐心,比如,有的學生做作業時丟三落四,不是漏字,就是抄錯答案;有的學生做作業時坐不住,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有的學生上課時聽到教室里有掉筆的聲音,就扭頭去看;有的學生遇到稍難的題就要家長幫忙,等等。綜上所述,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家庭訓練和培訓機構訓練存在以下問題:
一.未抓住問題的關鍵,治標不治本。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家庭和培訓機構訓練的通病,如孩子做作業粗心,就進行視覺訓練(視覺掃描、視覺分辨、視覺集中);如孩子做作業磨蹭,就進行計時訓練(1分鐘書寫、1分鐘計算)。誠然,這些訓練對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這些訓練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意志力薄弱的問題。
二.目標不清晰,指標未量化。
由於沒有明確的訓練目標,也沒有將目標進行量化,所以孩子的訓練動力不足,在訓練中看不到進步,在訓練時就敷衍塞責。
三.訓練不連續。
無論是家庭訓練,還是培訓機構的訓練,基本上是每周1-2次,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式的訓練就是隔靴搔癢式的訓練。
四.訓練太多、太雜。
從網上和書上找到很多的訓練方法,今天冥想訓練,明天感官訓練,訓練的內容著實不少,可在每項訓練中沒有真正做到舉一反三,這樣的訓練是「貪多嚼不亂」式的訓練。
那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到底該怎樣訓練呢?
一、擒賊先擒王,從意志力訓練抓起
注意力不集中,其根本原因就是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抓住問題的關鍵,即以意志力訓練為核心,經過一定周期的強化訓練,讓孩子的意志力變得堅強起來。一旦意志力具有駕馭行為的能力,注意力不集中的所有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制定明確的量化指標
目標是前進的動力,是行動的方向。確定了明確的目標,孩子在訓練中就會有興趣,就會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差距,就會主動、認真地進行訓練。
三、循序漸進,從做好一件事抓起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孩子就會很容易獲得成就感,就會建立自信,就會勇往直前。
四、堅持一定周期不間斷的訓練
改變習慣的過程,就是與「痛苦」進行抗爭的過程。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在一定周期內進行持續地強化訓練,並最終形成新的習慣。
實踐證明,只要選擇了正確的訓練方向,只要遵循以上四項訓練法則,孩子們在1-3個月內就會取得明顯的訓練效果。例如:一個3年級的男孩,叫方超,在家做作業時,一會兒走動、一會兒上廁所,半小時的作業總要1-2小時完成;上課時,幾分鐘後就分心,不是做小動作,就是跟同學講話,老師講的課大部分沒有聽,作業總是不會做。由於他經常打擾同學們上課,而且學習成績又很差,語文數學總是40-50分,因此班主任老師經常批評他,有時不得已還體罰他。怎麼辦呢?後來,一位心理諮詢師為方超制定了1個月的家庭注意力訓練方案:
主題訓練:30天徒手掂量訓練(徒手分辨外形相同、重量相差15克的物體)
輔助訓練:30天自我督導行為訓練(我應該做什麼?我不應該做什麼?)
訓練計劃:每周訓練6天,每天訓練1次,每次訓練30分鐘
訓練目標:30天養成自我檢查、自我矯正行為的習慣;30天徒手掂量準確率100%。
以上訓練是簡單的,但非常實用。經過1個月的訓練,方超上課能從頭聽到尾,作業能按時完成,學習成績直線上升,班主任老師對方超的媽媽說:「方超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進步很大。」
北大校長指出,能力比知識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