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心理學前,應該知道的五大心理學根基
請閱讀目錄查看跟多內容:Zs Mind and Brain 專欄目錄
------
你認為中學生應該了解哪些心理學知識?有小夥伴問我這個問題。看到這個問題,內心不禁一陣觸動:我距離「中學生」的身份已經快10年,如題所問,有什麼知識,但願10年前的自己就知道呢?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試圖評估10年前的自己是否能夠理解下面所羅列的一些東西。後來發現,自己想多了。中學(尤其是高中)可能是一個人智力最全面發展的時候,絕大部分的高中畢業生能夠解我現在已經解不出的數理化題目,能夠背下我現在完全忘記的洋流規律和馬列主義。希望以下的一些內容能夠引起一些中學生朋友的思考,如果能夠有幸激發讀者對這個學科的興趣,那也算一件好事(。。。不搞傳銷!!)如果有專業朋友希望補充,歡迎評論或另外添加回答。
什麼是心理學?聽起來好玄乎!
- 心理學研究的是心理活動現象,以及其神經生理基礎和外顯行為表現。
- 心理學以科學研究方法來探討與人相關的哲學問題。心理學自1879年從哲學中分家出來。
- 心理學可以初略分為科學心理學和大眾心理學。科學心理學的宗旨和目標是理清心理活動現象的規律(神經基礎或者演算法模式),而大眾心理學的目標是描述、解釋、或控制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活動過程(例如情感問題)。前者與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類似,後者可以理解為人生哲學的範疇。大學裡面的心理學專業主要教科學心理學。
- 學心理學不代表知道別人在想什麼(如果有人問你,「嘿,你學了心理學,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你可以回答,「我不懂讀心術,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但是我知道用什麼方法來科學地推斷你在想什麼。「)
- 科學心理學發展到現在才140年不到,這個學科還處在各家爭鳴的諸子百家時代。
心理學根基1: 許多心理活動過程,你根本意識不到!--> 精神分析的根基
- 有人質疑,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沒有終極大問級別的研究問題,如何作為一門科學?例如,物理學的終極大問是宇宙的誕生以及物理世界的運行規律,化學的終極大問是物質的基本結構與功能。那麼心理學呢?
- 其實,早在很久遠的時代,人們就開始思考人類心智活動的規律。而究竟其本質,我們所能夠了解的和觀察到的心理活動過程,基本上都是意識範圍內的事物。在19、20世紀之交弗洛伊德卻驚為天人地指出人類心理活動的過程*絕大部分*都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並且以我們所不能知曉的方式影響著我們日常的生活。例如,弗洛伊德口誤。這個精神分析理論的創舉,推動了人們對心理活動最根本的發問:
- 意識是什麼?意識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區分意識和無意識?人死後意識去哪裡了?。。。
- 在我看來研究人的內心意識與研究宇宙同一個等級的問題。有一段話,可供大家玩味。原文誰寫的,無考。以下純為引用。
- 「人類需要孜孜不倦地探索兩個未知空間,一是人類生存所必須面對的宇宙,是二人類自己的內心;宇宙的無限容量,把一切強大的內存,都變成宇宙自己的內存;心靈的無限向度,給人類自己提供了無限的探索性和可能性;內心與宇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對微觀與宏觀相匹配的超級感應物;內心的未知空間有多大,宇宙的未知空間就有多大;內心與宇宙之間的排斥與兼容,如同兩台不同性能、型號、年代的計算機;它們互相在程序上的試探、破解、溝通與交流,其實就是人類對自我,進而對未知空間的新發現、新拓展和新認知。」
心理學根基2: 人類的處理信息的能力有明顯的局限 !--> 認知心理學的根基
- 即使在意識範圍內,人類外部世界的認知能力也是有明顯的局限。為什麼我們有這些局限?換句話說,心智活動的基本規律是什麼?如何打破這些有這些基本規律所設定的認知局限?這些根本的問題,成為認知心理學的根基。以下,舉幾個明顯的例子。
- 1、短期信息存儲有明顯的容量限制,經典的7+/-2現象。這可以說是心理學裡面的一條黃金規律:人類大腦在短時間內並不能處理無限的外部信息,這個短期信息處理的容量,少得可憐。大概在5~9個數字(解釋了為啥電話號碼為啥太長記不住),或者3-4個色塊。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就是我們通常很難覺察生活裡面瞬間發生細微變化。例如,看看以下的這張gif圖片,它又兩張圖片組成,彼此交互出現。你能夠察覺這兩張圖片的細微變化嗎?
- 2、長期存儲的信息容易被遺忘或被干擾。最為經典的是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這個很多人都聽說過,甚至有些產品自詡能夠改變記憶的遺忘曲線(大多不可信)。其實,最好的抵抗記憶遺忘的方法就是重複。
- 3、強行控制自己的認知其實很難!我們通常覺得自己能夠準確地認識外部世界的事物,甚至控制我們的認知而使其不受一些因素的干擾。其實,這只是一個迷思。在很多各層次上,人類對外部事物的認識並不準確。例如,下面兩條線,哪一條比較長?其實這兩條一樣長!不信的話你量一下
心理學根基3: 心理活動過程的基礎是神經生理活動 --> 認知神經科學的根基
- 那麼,心理規律從哪裡來?心理規律從大腦中來!很多人覺得,既然是心理學,一定很唯心。就像弗洛伊德將的一套套理論, 不用實驗證明的,就靠人主觀意識地瞎說瞎推論就好了。這也難怪一堆人覺得心理諮詢和算命的差不多。請不要誤解,科學心理學理論認為大腦生理活動是心理活動過程的基礎!沒有脫離生理活動以外的心理活動,意識根源於大腦神經細胞的律動。這個論斷,成為了認知神經科學的根基。有興趣的朋友,請閱讀
認知神經科學有哪些研究領域?
- 可是,心理學絕不僅僅是腦理學。換句話說,搞清楚了大腦活動的所有基礎過程,包括神經細胞的規律,神經化學信號的傳輸,神經遞質的分子基礎我們就能夠解釋一切心理活動的過程嗎?非然。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存在的學科,具有基礎的神經生理科學所不能夠替代的理由。這好比研究計算機演算法的和研究如何製造計算機硬體的,兩者不可或缺。有興趣的朋友,請閱讀
認知神經科學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心理學根基4: 心理活動過程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 --> 發展心理學的根基
- 我們從小到大,心理活動的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心理過程隨著個體的成長而逐漸成熟。以這個取向為根基的是發展心理學。我覺得這個與中學生可能最為有關係。我們所看到的一些「中二」現象,大多和心理發展的規律有關係。誰在年少不清狂?那又是為什麼?有興趣的朋友,請閱讀
Zane:前額葉正在發育的一代
心理學根基5: 個體心理過程和行為脫離不了群體的影響 --> 社會心理學的根基
- 人類是社群動物。脫離社群的人,很難生存。因此,從遠古的進化歷程以來,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的一面愈加得到強化。研究個體心理活動過程在社群環境中的表現、規律、以及演化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根本命題。這個領域通常是最有趣的。例如,個體在人群中很容易就隨大流(從眾心理),為什麼呢?另外,一個人如何說服另一個人?為什麼有些人在團隊裡面工作效率更高,有些人反而更差?什麼樣的團隊能夠成功?。。。這個人問題下面有很多人的回答,都屬於這個範疇的內容。
為什麼選這五大根基?
有些朋友可能好奇,為什麼這五個根基?
首先,第一個根基是心理學的過去。心理學從哲學分出來的時候就是背著探討人類意識的終極大問而自立門戶的。這個可以追溯到哲學的根本答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因此,這個根基不能丟。
其次,後面四個是按照成熟的心理學系研究方向而劃分的。一個成熟的心理學系,通常有以下四個基礎方向: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發展心理學、以及社會與人格心理學。這些現代基礎學科的劃分是有一定的規律和道理的。我們所聽說的心理學分支,大多從這裡分出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中學生大概應該了解的有這四個方向。很多人問,為什麼沒有臨床心理學。因為那個一般比較適合放在醫學相關領域,與精神病學放在一起,下次另說。
------------------
版權聲明:本專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合法擁有。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必須獲得原作者的授權並註明出處。非授權範圍內的使用,原作者將嚴厲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