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比較《流浪地球》和《2012》?
個人是覺得《流浪地球》比《2012》好。哪方面都好。
《2012》豆瓣評分都有7.8。《流浪地球》評分從8.5走低到8.2,看著都有逼近2012的趨勢了……我都要被氣笑了。
鵝們怎麼看?
2012是特權階級犧牲了全部平民換取自己活下來,連女王的狗都可以上船,這種情節居然被全世界接受,而流浪地球在某些人眼裡卻成了法西斯。
不請自來厚著臉皮回答一下,剛看完2012,豆瓣給了一星,然而豆瓣評分竟然有四星,真無話可說,排除在現在看來也足夠好的特效,劇情上忍得了?前半部分還好,到末尾所有的劇情我都覺得不可思議,編劇彷彿讓整個後半部風到劇情像是扭扭捏捏反反覆復的小孩子,說不救,黑人博士說說又要去救了,救了吧,不知道還有男主這個豬隊友差點坑死整船人,主角彌補過失了吧,彷彿他又成英雄了。本以為方舟是宇航飛船要逃離地球,結果你還真只是方舟,地球不是要被滅了是災難的大洪水板殼運動?那你美國政府瞞得這麼好?竟然還賣船票了還要保密性?在欺騙中讓那些城市裡的平民在無知中死去?真的卑鄙,就算只能救部分人,其他人同樣有權利知道情況,說不定還能自救一下,雖然人性還有醜惡的一面,但是到死都無知到平民真的可憐。反正看完感覺除了特效就是爛片了。客觀一點評分絕對沒有四星,撐死兩星三星。
反觀流浪地球,倒覺得這部電影拍得不差,但是看這部電影之前就看了原著所以對於這部電影窩的期望不單單是這一部,不單單是回家,看小說最贊的就是叛軍和聯合政府的對抗,堅持信念的人在寒冷的冰上迎來氦閃,刺眼的白光,傷害者因為懷疑殘害了那群堅持千年計劃的守望者,怎樣的心寒,這個結尾真的超棒。在讀完原著之後我就覺得如果一部電影拍這部短篇小說,崩盤的幾率太大了,看電影還有點慌,直到結束,原著基礎上再次創作的故事好評,整部電影及格線已經達到,再在一些文化方面的努力,豆瓣給了四星,扣掉的那顆星星在於角色感情表達上,有些話並不是要說出來,並不是要說那麼多,那樣環境下無言勝千言,對,就是想說劉爸和劉啟訣別時太尬了,還有最後韓朵朵廣播尋求支援也是。當然也有好的,比如說韓爺爺說朵朵的身世,雖然語氣那麼平淡,但是那一雙雙手的背後是一個個人,火種並不是在空間站,是一雙雙手托起的希望。說到希望,這樣的災難片末日篇就是要給人以絕望中的希望,不光是主角一行人的希望,而是那個環境下所有人的希望,2012直接放棄了平民的希望,所有主要的角色都是為了自身或者自己相關的人活下去,美國式的主旋律電影?個人英雄主義?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全人類的希望?而流浪地球至少抱著給人類乃至自己一個希望的感覺。哦,對,還有一部後天,我就奇怪圖書館那麼多木頭書架木頭座椅,那個不如書本耐燒啊?不過環境不同也很難類比,個有優劣吧。我個人覺得流浪地球比這兩部都好,除里感情的表達尬。以上都是個人雜談觀點,不歡迎批評,我玻璃心,有任何不同觀點,歡迎你發表不同回答,謝謝美國的災難片永遠都是男主有妻子有兒子有閨女,因為某某原因,二人離異,孩子不理解父親,對他態度冷淡…
然後災難來了,主角團坑死中間的好心人炮灰,嗯…其中必有黑人…
然後因為某種原因,主角團不得不開啟什麼或者關閉什麼,或者拿到什麼,進而拯救了全人類,然後主角團幾人經歷了生死,覺得啊,原來家人在一起是多麼很重要,最後男女主接吻後,全家相視一笑
完美大結局
………
2012三觀沒有問題。很多劇情、特寫都是在黑,而且主角那種連續中彩票頭獎的逃生操作,真的是60億人出一個的成功概率,這個是黑到深處了,懂的自然會心一笑。看過2012的吃瓜群眾,誰還會容忍權貴跑路的飛船派方案,這個也是美國的一種防備權貴的陰謀論文化,所以逃亡主義在三體里被宣布非法也是很合理的
兩部電影本身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2012——全球氣候變暖,氣候異常,是老Idea了,而大劉給地球裝發動機,從而驅動地球前往新家園的主意是New Idea,很有意思,光是想想就很性奮。
發一個劉慈欣的央視訪談。
(原標題:劉慈欣接受央視專訪 回應央視新聞網友熱點問題)
劉慈欣接受央視專訪,回應網友熱點問題(來源:央視網)2019年春節檔期電影票房冠軍非《流浪地球》莫屬。作為這部電影的原著作者、電影監製,劉慈欣曾表示,中國科幻電影開啟了壯麗的航程。今天,劉慈欣在山西陽泉家中接受了央視記者獨家專訪, 回答了部分央視新聞網友關心的問題。
劉慈欣回答央視新聞新媒體網友提問
問:影片看哭很多人, 您哭了嗎?(央視新聞移動網網友)
劉慈欣:?沒有,我們看電影是從創作者角度去看,不是從普通觀眾角度去看。我看到感人情節,更多地會想怎麼加強效果更好,是以工匠、創作者的心態去看。一般來說,我們是打動別人,自己一般很難被看過多少遍的作品打動。
問:影片中的地球現象是否會發生? (央視新聞微博網友@Rosa六妹阿)
劉慈欣:首先,在我們看得到的未來是肯定不會發生,因為太陽處於一個恆星的主星序之中,主星序中的恆星是十分穩定的,太陽就算真的要發生變化,對我們人類的尺度上來講,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會是在很遠的未來。
問:有網友質疑影片中一些科學設定讓人無法接受,您怎麼看?(央視新聞客戶端網友)
劉慈欣:確實裡面的很多設定不是太嚴格,甚至是一個BUG。這可能有各方面的原因,可能受拍攝技術的限制、故事的需要 。比如打掉攝像頭確實不能把人工智慧毀掉,你要表現毀掉人工智慧的話,是有辦法的。典型的就是《2001太空漫遊》裡面,毀掉人工智慧很專業,航天員進到電腦的主板上,把存儲晶元一塊一塊拔下來真的就毀掉了。可在《流浪星球》里,你讓吳京去這麼干,那電影的時間可能要拉長很多。所以在遵守科學原理的基礎上,又保證電影的可視性,可看性。
問:《流浪地球》會拍成系列嗎?(央視新聞微信網友「尼古拉嵩」)
劉慈欣:這不該問我,去問製片方導演,拍不拍不是我能決定的。但是我覺得如果《流浪地球》第一部的票房照這樣的趨勢走下去的話,是完全可以拍第二部、第三部的。我希望我所有的作品都拍成電影,這沒有問題,但是畢竟科幻電影和小說相比,它受到的制約是很多的。
問:國產科幻電影未來該如何發展? (央視新聞微信網友「雲周」)
劉慈欣:首先,不要被某些框架限制死,科幻電影一定要多元化,要有多種風格。不能照著某一個風格、照著模式去拍,那是沒有前途的。
另外,要建立起一個科幻電影的工業體系,這個必須得有。這個工業體系就是很專業的,比如做星空特技的、做飛船特技的,都有它特定的專業,這個體系必須建立起來。
第三,必須有好的原創內容,這個很重要。原創內容從兩方面來,一方面我們要好的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品,這個現在太缺了。此外,科幻電影相對於從文學作品改編而言,它更適合原創。我們其它的領域的編劇數量很大,但是在科幻的編劇的數量很少,這方面我們必須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科幻編劇來。
劉慈欣:沒人能預測未來 但一個不走的表一天也能碰對兩次時
問:科幻作家能預測未來世界嗎?
劉慈欣:不可能,描述不出來,不光是我,誰都描述不出來,甚至你描述100年以後都很困難。所以我們寫科幻的人不是在預測,我們只是把各種各樣的可能性都排列出來,但是我們不可能窮盡所有的可能性,我們只排列那些最有意思的、 最震撼的。我常舉一個例子,一個不走的表,它一天還有兩次能弄對。同樣,你排列的足夠多的可能性,這裡面肯定有幾種能遇上的。但是不是預測的,科幻小說家並沒有神奇的力量。
問:您創作中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
劉慈欣: 我遇到的最大的挫折其實就是創意,不能說是枯竭吧,而是很難能產生讓自己能興奮起來的科幻創意。這個大家有些誤解 ,好像你寫一部作品非要超越前一部,我沒有這個想法。我說過一部作品,它有很多因素是機遇,這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我要寫一個作品,特別是長篇小說,能支撐你寫下去的,就是你自己的想法很興奮。如果我都興奮不起來,你別指望讓讀者能興奮起來,這是我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劉慈欣: 中國現在最強的感覺是什麼?是未來感
劉慈欣: 其實我們的科幻發展到這一步,並不是因為科幻本身,也不是說現在的科幻就比以前80年代的科幻水平高多少,它是大環境決定的。《流浪地球》的導演也反覆強調,整個國家處於快速崛起的現代化狀態,給科幻文學、科幻電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國現在最強的感覺是什麼?是未來感。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有在中國有這麼強烈的未來感,這種未來感就是未來給人的吸引力,世界上現在任何地方沒有辦法與中國相比。順理成章,它就促進科幻小說、科幻文學的繁榮。
國運盛,文運盛。這一點對其他文學我不知道是否準確。對於科幻文學是極其準確的,在一個落後的、貧窮的、發展緩慢的地方,科幻文學肯定不行。不論你多麼有水平、有創意的作家,你也不行、得不到承認,這是科幻文學的一個特點。
問:您覺得在這個時代您是不是也是幸運的?
劉慈欣: 有一位美國作家曾跟我說,你們中國的60後是最幸運的一代,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代人在你們的有生之年,看到你們周圍的世界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很認同他這句話。我童年的世界和現在完全是兩個世界,這對一個科幻小說作家來說,真的很幸運。我本人就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我要是生在別的時代,可能都不會成為科幻作家,就只能是在這樣一個時代。
監製/李駿 主編/李浙
央視記者/王宇 李同 楊波 肖冉 曉宇
關注網易智能公眾號(smartman163),為你解讀AI領域大公司大事件,新觀點新應用
《2012》一個與《史蒂芬·金的海市蜃樓》高度雷同的設計翻來覆去用到看得都要吐了,你換個交通工具行不行,別人用客機你就改成個電風扇、An225也敢拍出來?
這一個地方《流浪地球》就比《2012》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這是個好問題,北京時間2月9日凌晨,觀影流浪地球。沒錯,這是當年看2012的感覺。
2012已經出了十年了,如 @火鍋真好吃 所說,二者橫向比較是不具備代表性的。2009年11月13日當我看完2012的時候,感覺就是一個不能令人信服的世界觀構建,以及在上面各種套路劇情和圍繞劇情的特效堆疊。可是2012嚴格意義上應該屬於災難電影,其市場定位就是社會性話題的爆米花電影。因此,哪怕若干年後我重溫這部電影,依然會為其中的特效與劇情的密切度稱讚,但這並不是個值得觀眾打高分的電影。
流浪地球的定位是不一樣的,前期宣傳就是硬科幻。電影完成度很高,說實話可以將其特效的完成度放在准一流的世界水平。但是和2012一樣,其世界觀是不完整的,不能讓觀眾沉浸其中的。我相信,劇本的堆疊是主要原因。編劇群體想講的東西太多,而每一部分渲染的又不夠。當我瀏覽宣發軟文的時候,甚至懷疑編劇在為了宣發而寫劇情,把一個個爆點塞在一起。所以你問我,流浪地球是個好的爆米花電影嗎?是的,太是了,絕對是那種值得你向外國市場,觀眾推薦的作品。
但如果你覺得它是個優秀的硬科幻/特效比肩美帝且是大部分為中國團隊/宣傳的是中國特色價值觀/打臉西方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那你純粹是睜著眼說瞎話。那句宣發中用的最多的話,其實是對電影定位最好的描述,那就是流浪地球是一部很不錯的「開啟之作」。
另起一段送給所有把電影當做愛好的人,無論是專業從業者,業餘試做者,還是各類影評人、觀眾。千萬不要和一個把電影當消遣的人去討論優劣,話語體系不同,你的玩笑和鼓勵可能在別人看來就是無腦黑。他不僅覺得你是個噴子,還會罵你是西方舔狗,讓你永遠記住約翰遜說的「愛國主義是惡棍最後的避難所。」
但也希望大家堅持初心和相對公平,不要因為某些利益的關係就把自己的愛好來變現。
其實不同的電影身處的時間不同就很難比較。評分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
2012已經是老電影了,配合著當時世界末日的預言和在當時頂尖的特效風靡一時,但是你放到今天來看這兩點都不在了,換句話說隨著時間評分標準一直在變
流浪地球肯定也要經歷這麼一段變化,雖然是國產硬科幻難得的片子,但是客觀看還是有很大的不足,流浪地球現在是國產科幻巔峰,以後就會變成國產科幻開端,評分的走低也算為國產電影今後的進步鋪路吧
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吹爆流浪地球,只看了預告我就不想看了,台詞尷尬,特效一般(相比好萊塢),相反2012,力挺,摔流浪地球好幾條街
2012後半段明顯經費不夠,船艙里拖沓到崩潰,三觀也不正,格局也太低,有資格和流浪地球比的也就是那點特效了,可惜也是完敗。
當初還是初中小屁孩時跟基友一起看的《2012》,很中二的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周五放學,擦掉班裡後黑板寫上了「世界末日 倒計時1000天」板報還被老師撞到。當時全看的熱鬧,好奇著世界末日的瑪雅傳說,心疼被碾死的男二,08多災多難夾雜奧運的愛國主義高潮餘威未盡,諾亞方舟放在中國西藏建造明顯在awkwardly討好這個全球最大市場,愣是看的津津有味。
現在感覺兩片股市套路沒什麼區別,只不過是前者Hollywood拍給Chinese嗨,後者咱們自嗨罷了。除了民族主義讓《流浪地球》在國內票房會好些,預測貓眼評分會比豆瓣更高,豆瓣的兩者相差無幾。
當然,祝願我國電影工業越來越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