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是因為你沒有給他自信的機會
自卑的人往往在社會上難以立足,而家庭往往是孩子自卑的源泉,這和家庭富裕程度的關係並不算大,因為精神上的富有才是一個人自信的理由,所以說家長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忽視對孩子的關注,不要讓家庭成為孩子自卑的因素!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通過對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進行調研,發現那些長大後消極自卑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教育環境有著驚人的相似點,孩子們長大後的悲劇往往是從小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下面就和芝老師一起來看看,長大後自卑的孩子,一般都出自哪些家庭呢?
各位家長趕緊來看看有沒有「中招」的,如果你的家庭中存在這樣的現象,一定要趕緊改掉,千萬不要因為疏忽而影響孩子的成長。
01過度勤儉的家庭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凡事過猶不及,如果父母過度節儉,就會無形中給孩子灌輸一種窮的觀念,從而導致心理上的自卑,畢竟每個小孩子都有一顆攀比心,看到其他小朋友擁有的玩具,自己卻不敢要。
長此以往,會讓寶寶內心中有一種自卑的觀念。很多家長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節儉的習慣,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或者不給孩子零花錢,不給孩子買東西等等。
殊不知,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心中產生「自卑」的心態,覺得自己很窮,不敢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聊天,因為父母灌輸的「貧窮思想」,不自覺在心中產生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影響正常的社交關係。
02喜歡打擊孩子的家庭
有的家庭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得不到家長的肯定和鼓勵,家長總是責罵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孩子做比較,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看看誰誰,比你強多了。」 孩子在家長的無數次的批評指責中慢慢的就失去了信心,變得越來越自卑內向,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到,人前不批評,人後多鼓勵孩子,這樣的話,孩子才能重建信心。
03有家庭暴力的家庭
很多父母不會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為,比如: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大打出手。
這樣伴隨著家庭暴力的場景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創傷,或者讓孩子的脾氣變得暴躁,因為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會讓他產生一個錯誤的認識:暴力能解決一切問題。
04家長過於強勢的家庭
有些家庭的父母性格非常強勢,這也體現在對孩子平時的一言一行上,不準孩子做這,不準孩子做那,如果孩子一旦做錯了,就會招來非常嚴厲的懲罰,從不與孩子溝通,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教育之下也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對於孩子而言,真正的教育是來自父母長足的陪伴,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而很多父母都忽略了這一點,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迫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願不願意。我們都喜歡自信的孩子,無論在哪種環境下,都表現得大大方方,做起事來從容不迫。
相比起來,自卑的孩子常常扭扭捏捏,唯唯諾諾,遇事愛逃避後退,總覺得自己不行。
毀掉孩子的自信,太容易: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無心之舉。因此這個世界上,更多的恰恰是自卑的孩子。
自信,是一個孩子未來成功的基石。
英國的心理學者哈德菲爾德說:「人在自信的情況下,可以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500%以上,而沒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發揮自己能力的30%。」
孩子的自信,是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特別是幼年時期,父母所給予孩子的愛以及教育方式,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影響深遠。
孩子自信還是自卑,父母是否做好這3點非常關鍵:
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生活中,父母常常做出不尊重孩子的事:
● 專制、孩子只能聽父母的,沒有選擇權:「我說不去就不去,你哭也沒用。」
● 當孩子向自己提問或傾訴時選擇性忽視、漫不經心:「我沒時間看,自己玩去啊。」
● 不接納孩子的情緒,強行壓制、甚至責罵:「你再鬧媽媽不要你了。」
● 過度保護,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不給孩子獨立的機會:「你洗不幹凈的」、「你會摔掉的」
有句話說,尊重使人有底氣。
一個沒有受到尊重的孩子,會對自己有著極低的認同感。
他們的心裡總是充斥「我不好,我不行,我不配」的聲音,認為自己不值得去擁有生命中美好的事物,自卑的種子在心中悄然生根。
想要培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擺正自己的態度,給孩子應有的尊重。
◆ 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尊重孩子的想法,適當的時候可以採納他的意見。
◆ 懂得傾聽孩子真實的感受,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積極回應。
◆ 接納孩子的情緒,哪怕是負面情緒,並真誠地與他相處。
只有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接納,各種情緒都允許被表達,才不會壓抑自己,能更坦然、自信地對外界展示真實的自己。
◆ 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當孩子表現出獨立和對外探索的傾向時,不要阻攔他,鼓勵他不斷發展自己的力量,獨立自主。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正確地鼓勵和讚賞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缺少欣賞的目光,常常用「比較」、「打擊」給孩子埋下了自卑的種子。
「你看你王阿姨家的孩子,又考第一了」
「隔壁的小明,比你還小,就當上班長了」「你好朋友一直第一,你成績這麼差,她怎麼會跟你玩的」
這些父母,總是善於發現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卻只會盯著自己孩子的缺點,不斷否定孩子,甚至打擊,不管孩子怎麼做,付出了多少努力,似乎都無法令他們滿意。
就這樣,得不到正向反饋的孩子長大後,也會不自覺地用別人的優點衡量自己,看低自己的能力,陷入自卑。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正是告誡父母,讚賞孩子的重要性。
正確的讚賞需要父母的智慧,不空泛地誇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而是要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具體地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或者他身上的優秀品質。
這樣,孩子會更積極地強化好的行為,對自己也會有更加正面的認知,激發自信心。
在孩子失敗、沮喪、對自己產生懷疑的時候,父母更是應該及時站在孩子身邊,給他鼓勵,幫助他重建自信。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有了這樣寶貴的認知,便構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它直接來源於父母的愛。」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年幼起就享受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的孩子,內心豐盈而篤定。
成年後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養出來的強大自信,也會使他鼓足勇氣,勇敢地戰勝挫折,不自暴自棄。
每一位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我們都可以理解。
可是父母一定要做好的一個準備就是,你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未來只能成為一個平凡的人。
很多父母無法容忍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對孩子的愛常常隨孩子外在的表現而變化,比如對孩子許諾「你能考第一我才給你買這個」。
或是考試考得好了,就對孩子格外親昵,關懷備至;考得差了不如人,就故意冷落、忽視,甚至挖苦諷刺。
摧毀孩子的自信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大學時一位朋友曾經對我說:「我媽對我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這麼沒用。」
作為父母,永遠不要用語言傷害孩子,不隨便給孩子貼「笨、蠢、懶惰」等負面標籤。
呵護孩子的自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孩子表現不好或做錯事的時候,不會推開他、放棄他,讓孩子能夠確認,不管自己做錯了什麼,父母對自己的愛是不變的。
解決問題時,對事不對人,只針對言行做出評價,並引導孩子進行改正。
對孩子的評價,也不要因為他取得什麼成績而變化,珍惜孩子的獨一無二。
自信的孩子,將來社會能帶給他的更多,他將能獲得更多的機會,而他們的自信,在童年已經決定了八分,還沒達到以上幾點的家庭,何不為了孩子再努力拚一把呢?
微信公眾號:芝士父母
伴你成為更有知識的父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