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是什麼?是房子嗎?
02-10
深圳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日前發布關於學位申請補充要求的告示,表示2019年起,50平米以下住房將被限制入學。學校將通過社區網格系統記錄和家訪等形式對是否在申請房產實際居住進行核實。
其實,涉事學校此舉並非孤例。為抑制學區房熱、學位房熱,此前也有地方的公辦中小學入學,針對學區房的購買年限、面積做出了限制。比如,2015年,廣州市越秀區教育局就曾發布新規:當年4月15日後購買30平方米以下學位房、又非唯一居住地的,孩子的學位將被統籌。
而出台該政策的初衷無非是降低學位房的擇校功能,但這一做法,其實存在較大的爭議。究其原因,用住房面積來限制學生入學,既影響居民的平等受教育權,對緩解擇校熱所能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只有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縮小學校與學校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教育質量差距,才能緩解家長對孩子上學問題的擇校焦慮。
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需要轉變義務教育資源的配置方式,其中有兩方面極為關鍵:首先,建立地方教育撥款委員會,制定教育撥款預算,改變之前由政府主導撥款的方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說到底,必須增加對薄弱學校投入。而這需要改變之前「錦上添花」的撥款方式。
最新的消息顯示,在當地教育部門的要求下,涉事學校已經撤下該公告,相關規定也被取消。但這給教育部門提了個醒,要從民眾的利益出發,制定可持續的教育政策,才能保障每個學生能上學、上好學。
教育的公平不是一座房子就能解決的,教育資源要更均衡的分配,才能夠讓適齡兒童都能夠獲得公平的教育。
大商圈與您共同期待,中國能夠真正成為教育強國,孩子們能夠得到最優質的教育,不求都考入名牌高校,但求能夠成為擁有一技之長,對社會有用、有價值的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