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團結中國人與海外華人?

海外華人,一直是很特殊的存在。

對中國有發自內心的認同感,但是卻不可能成為中國人

別的不說,我的祖父在馬來西亞出生,祖孫三代都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紮根。無論是房子,財產,工作還是人際關係早就緊緊地把我們捆綁在馬來西亞

這種情況下很奇怪,我們會對中國遭受的苦難感到悲傷(四川大地震等),也會對中國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經濟騰飛等)

但是轉念一想,我們到底是在悲痛什麼,又是在驕傲什麼呢? 畢竟從現實層面上來說,我們不是苦難的受害者,也並非成就的受益者

海外華人甚至逐漸分為兩派,一派主張中國強大有利於海外華人; 另一派則站在自己國家的角度上抵制中國的經濟入侵 (有沒有入侵另外談,但他們就是有這種觀點)。當然,更多人遊離於兩派之間搖擺不定

尤其是本國和中國產生利益衝突的時候 (舉例馬來西亞和中國之間擱淺的各個發展計劃),海外華人更是被當地的其他族群敵視,難以自處,而且親中派和反中派之間的爭論也會愈發激烈

而我的想法很簡單:

1. 在未來,中國人和海外華人能夠共同開發的利益是什麼? (雖然這麼說很難聽,但人終究是逐利的,沒有共同的利益恐怕很難聯合起來╮(╯_╰)╭ )

2. 能不能讓中國人和海外華人更加緊密的聯繫呢? 如果能,該怎麼做?


多生孩子。

因為少數族裔除了有宗教加持,而且得是猶太、摩門、伊斯蘭這種組織性極強的宗教,否則不可能產生向心力,這是和個人利益相悖的。

一個少數族裔的女人,只需要提供性資源就可以與主體民族交換社會地位,一個少數族裔的男性,只需要按照主體民族制定的遊戲規則努力就可以比原生家庭和故國的大多數人過得好,那為什麼要團結、要有向心力?這不是最優解。

所以少數族裔想要製造影響力、增加向心力,唯一的可行方案就是製造人口,當人口比例已經大到讓女性已經不需要考慮種族之外的社會地位、讓男性不需要服從主體民族規則也可以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那少數族裔與主體民族的關係,由乞求融入變為競爭資源,那少數族裔自然而然就有向心力了,因為在競爭關係中,只有組織才有足夠的議價能力,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

簡單來說,當種族關係由跪舔變為競爭,做一個種族背叛者的利益期望將顯著低於做一個種族組織者。

而這種由跪舔到競爭的關係轉變,甚至不需要是主動的。比如澳洲近年來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愈演愈烈。就是因為亞裔尤其是華裔移民的數量大幅增加,已經到了讓主體民族感到威脅的程度。那麼在這種種族歧視的敵對環境里,亞裔很容易相應產生反抗情緒,屆時組織就自然地形成了。在此也要勸告華裔移民,不要相信主體民族的「文化包容性」,一切的包容,都是建立在沒有嚴重利益競爭的基礎上的。也不要迷信法律,法律只是一張紙,擋不住洶湧的民意。

當然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洋人到了中國後,明明是少數得不能再少數的族裔,卻反而被主體民族無節操跪舔?答案是:這是後殖民地文化催眠與冷戰遺產,導致後殖民地居民的精神被嚴重矮化了,這是洗腦的另一種形式,而且比宗教更高級。宗教的主旨是讓你相信你是天選之子,其他異教徒輕則是迷途羔羊,重則是聖戰對象;而後殖民地文化的主旨是讓你相信殖民者才是天選之子,殖民地居民是迷途羔羊;另外冷戰媒體宣傳的主旨是美國為首的北約人民是天選之子,而俄羅斯人、中國人、朝鮮人是人類公敵。

所以海外華人還是老老實實生孩子吧,盡量教育子女有民族自信心、不要跪舔主體民族,等族群規模擴大了,自然就有向心力了。


還在華人的問題在於不缺一個碼農,不缺一個工程師,甚至不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缺的是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缺的是像海明威、馬克吐溫、傑克倫敦這樣的大文豪!


海外華人是個非常複雜的團體,內部唯一的最大公約數就是華裔血統,甚至有部分人連血統都瞧不上。海外華人有千禧後一代,河殤一代,輪獨運一波,港澳華人,大馬華人,台灣華人,海峽華人,甚至清朝人,明朝人。大家的訴求必然不同。英聯邦式團結其實是最適合團結中國人和海外華人的,問題是海外英裔是當地主導民族英語文化是主導文化。而海外華人除了新加坡,在所有地方都不佔優勢。中國要想真正團結海外華人,需要耗費上百年的時間,成為真正強勢文化強勢民族。什麼時候中國能輸出文化輸出價值觀了,團結才能搞好。反華的華人不是憑空誕生的,他們只是無法從華人身份上獲得價值才反華的,提升中國人/華人身份的含金量,才會有更多華人認同中國。不要過於介意華人反華大逆不道,畢竟統戰的精髓就是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同時我們也要確立,中國人》=親華華人》反華華人的優先立場。團結不是跪舔。

團結海外華人從抖音開始。


去過馬來西亞,在那裡感受到作為華人身份因而被認同而受到熱情的對待,也讓我真正感受到民族的意義。

當時大學暑期在一所華文學校里做實習老師,馬來西亞政府不授予華文學校合法的畢業資質和辦學資金,但當地華人自立自強,團結一致,不僅自組華文教材聯合編寫委員會,而且華文獨中的所需資金靠著在當地的義賣,義賣的幾天當地很多華人家長都聯合起來共同慷慨解囊。讓人感動。說實話,那幾日是我一生對自己的民族感情最振動的時候。記憶猶新的是,每年義賣中的萬家米活動,每位學生從自家拿米,萬家的米相互混在一起然後又分出來,來進行義賣。民族情誼,是這樣凝結在人們的心中。

當然,我說這些不單單只是誇獎馬來華人的民族凝聚力,中國,新加坡以及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因為是華人主體,沒有馬來那樣施行不公平民族政策的政府在,自然而然也就缺少團結的理由。再者,中國和西方的民族主義國家不大一樣,中國人的民族認同中文化認同大於血緣認同,也大於政治認同。這是和海外華人接觸中明顯感覺得到的,基本上除了現實生活中的差異,隔閡很少,只要志趣相投,就可以進行很好的交流成為朋友。

其實回到題主的問題,中國人與海外華人其實只是一個政治身份而已,不用因此限制了自己的思維,其實所謂民族,真正能團結的原因不在於考究歷史和家譜,尋找所謂的同一性,而是現實層面因為使用同樣的語言文化的工具能更好地促進彼此交流和理解,產生共同的感受。這於使用共同語言者是這樣,於相同愛好者,相同目標者也是這樣,不過,共同的語言文化對於我們人思維塑造的影響力更大些,所以民族凝聚也就在社會文化中凸顯的更多。但於個人而言,有很多的契機都可以讓我們搭建更好的關係。

也就是說所謂團結,從民族這樣大的宏觀層面講,或許是文化背景相同的同胞,而從個人層面來講,有很多的點,並且這些點在很多人身上也可以重合。而文化相同這一點對於在個人尋找其他方面尋找相同點的助力相信要比使幾個整體聚合的可能性大的多。也就是題主作為一個馬來西亞人,你可以利用說華語的條件來中國找到在其他方面也和你合的來的人共事或生活的可能性,比起中馬兩個政治體拋棄各自集體利益考慮促進兩國華人之間的團體關係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最後,我其實想表達我們文化的內部,尤其是現在我們這一代在文化交流上的誤區,就是我們往往強調同一性,不談差異性,雖然看起來我們是在強調同屬一個民族,但事實上正如剛才所講的,一直都在考古,而沒有交流,這其實是有悖論在裡面的。因為大家會想,如果是交流差異,不就是證明存在差異,那樣不就壞事兒了嗎?可是,如果不存在差異,真的是一致的話,何必要去強調呢。所謂真正的自信,就是不刻意顯露出自己,而很多顯露出來的自信,實質恰恰是不自信。

這來自於中國的文化在民族概念界定比較模糊和複雜,而且古代小農經濟和大多數人中文素養極低,所以很多人身在文化民族,不識民族文化,又大談發揚民族文化。很典型一個例子,我在大學時,很多人不知道我來的地方青海省在哪裡,這在現在的年輕人中並不是少數,大家都很熱愛國家,我相信這不是假的,可是卻搞不清楚國家基本的地理行政區域的分化,因而衍生出許多地域刻板印象的梗來,這其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從這一點要清楚的是,我們其實很多時候忽略了當下文化的對我們影響的深刻,可以想見,不知道青海的大多是中國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人,而他們分得清日本列島和美國東西海岸。

我想表達的是這無關愛國,只是一個現實的時代背景,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的這一代人所受的文化影響就是和經濟實力相關的。這沒有什麼不對的,比如我所在的青海接壤西藏,可我除了拉薩以外,不知道西藏其他的地方,但卻知道香港尖沙咀,中環,太平山很多的地方,這是因為小時候看的香港電影很多。再放大一點,知乎上的人很多看美劇,日劇,那對美國的音樂,流行文化了解的很多,可長這麼大很有可能還沒有去過自己城市裡面的老城區。

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沒有能力去挑選我們所受的的文化影響,所以我們自然而然地多了解那些影響我們多一點的文化,而不甚了解那些影響少一點的文化。只有我們真正成為某一個社會中的主流力量,去拓寬自己所在群體的影響力的時候,我們才探求文化的源頭去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我想這才是探索傳統文化於我們而言最大的意義。


有個極其有效的方法:身份認同+虛構共同的敵人

身份認同就是你們不管在任何場合下只承認自己是說漢語用筷子的炎黃子孫。注意了,這必須是你們有且唯一的身份,而非什麼馬來西亞人、菲律賓人或華人!通俗點來說這是操縱人們強制站隊的方法,從人性與認知世界方式的角度來講,人們自身也喜聞樂見這樣去做。

同時也可以反過來操作,找到非華人的共同標籤,強加給他們的也沒關係,但必須看起來是他們有且唯一的身份。比如網上地域歧視的時候,地圖炮只會強調對方是河南人並與井蓋關聯,故意忽略其它信息,納粹迫害猶太人亦是如此。

以上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讓華人團結起來,最好的方法不是找到共同利益點,而是找到你們的共同敵人,甚至是完全虛構或假想的敵人。總之要努力發揚非友即敵的二元思維。

例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小到校園裡的霸凌事件,複雜的宗教問題,大到美蘇冷戰和當今世界格局的確立,幾乎都是基於此原理。包括題主提到的親中派和反華派問題,原因出在了基於地理分界為標誌的的國家認同上門,這讓部分華人覺得自己的身份是馬來西亞人。如果大馬華人都人認同自己只有炎黃子孫的身份時就不會出現這種爭端,當你們還有共同的敵人時,大馬華人就會空前團結。

單一身份概念孕育了這個世界的暴力。它可以幫助海外華人的團結,也可以使你的國家徹底分裂,甚至變成血流成河的人間煉獄,就像中東穆斯林什葉派與遜尼派之爭,印巴分治和盧安達的種族大屠殺,這都是政治家們利用身份認同造成的人間慘劇。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情感 | 華人 | 國家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