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加了家長群,天天都是家長會

今天是教師節,我想說說關於老師、學生還家長的事兒。

今天家長群成隱形負擔的關鍵詞上了微博熱搜,教師抱怨「家長群」成隱形負擔:每天都在開家長會。

我們上小學那會兒,還沒有智能手機,也沒有微信。上學是學生每天的必修課,只要完成作業,上課認真聽講,遵守校規校紀不犯錯誤,一般來講,除了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老師和家長的聯繫是不多的。

而現在,尤其是微信的出現及逐漸普及之後,什麼群體都可以靠一個微信群保持聯繫。

工作我們有工作群,家人親戚我們有親友群,上學我們有班級群。這一個個的微信群,把每個人的工作、學習、生活都牢牢綁在了一起。

家長群創建的初心是為了加強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促進孩子的學習和身心成長。尤其對年齡較小的幼兒園、小學生來說,他們剛剛離開家長的懷抱,隻身來到校園,父母難免會很擔心,有了微信群,老師可以不定時的在群里發一些關於孩子的視頻,照片,讓家長感到放心踏實。

而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群已經漸漸演化為老師、家長的負擔了。

1家長群——家長和孩子一起寫作業的新陣地

現在寫作業已經不是單單孩子自己的事情了。

有了家長群,學生回到家裡,家長會被老師要求監督孩子寫作業,通常還要用手機錄製一段孩子寫作業的視頻發到群里。

除了書面作業之外,還有背課文,背英語等背誦作業,家長要檢查孩子是否完成背誦老師布置的背誦內容。並以語音或者視頻的形式發送到群里接受檢查。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實踐作業,包括關注某某公眾號、給學校投票、帶孩子做志願者,做公益活動等等,這些實踐作業更是讓家長們既費時又費神。

還有更令人咋舌的,前段時間,一小學四年級數學老師布置作業:在家數1億粒米,要一粒一粒數。家長和孩子都驚呆了……

後來老師解釋布置這份作業的本意,是希望家長和孩子一起實踐操作,1億粒只是一個概念,希望孩子發揮想像,並不是真要拿1億粒米。

此事在網上激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網友紛紛 表示:有了家長群,家長天天都要做作業。

現在家裡但凡有個孩子上學,父母,爺爺奶奶都會需要加入孩子的「陪讀大軍」。

父母工作沒時間,爺爺奶奶往往就成了主力軍,在大環境之下,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也必須為了孩子努力學會使用智能機。

真的是一人讀書,全家陪讀

2家長群——大型拍馬比賽現場

時逢開學季、教師節,一條關於微信群「戲精家長」的報道引發關注。部分家長在微信群宛如「戲精」,變著花樣頌揚老師,還有的提議幫老師打掃衛生等等。類似信息刷屏,老師不堪其擾,也讓群聊充斥獻媚氣息。

其實老師們也都心知肚明哪些家長是溜須拍馬,複製一些來自網上的「長篇大論,而」並非是發自內心的感謝。

還有一些家長熱衷於拍馬屁,為了得到老師的好感,在群里提議送禮物的,讓剩下的家長硬生生被「道德綁架」。

這類家長的拍馬作風來源於中國傳統的一些官僚作風思想,而這些行為方式發生在小小的家長群里,勢必會讓孩子受到不好的教育引導。

而更多的家長只想安安靜靜的在群里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態,卻總是被迫「被要求」、「被代表」,這些做法讓很多家長對家長群越來越厭惡。

3家長群——教師斂財的新平台

其實這樣說可能對很多教師可能是很不尊重的,但當我發現這種行為已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時,我覺得我有必要說出來。

我的大姑跟我說,她的孫女在城裡一所學校上小學四年級了。很早的時候她也加入了孩子的班級群,每天在群里看老師發布的作業通知,教學計劃。

但最近,老師經常會在群里要求學生去老師的家中參加補課,而其實所謂的補課就是孩子放學後的一段時間被老師帶回家中看管做作業。收費通常在每月2000左右。這些費用已經遠遠高出一般小學教師的工資了。

很多家長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管理孩子,家庭條件較好的,非常支持這種託管的方法。

一般只要家長群裡邊有人支持,其他家長擔心自己孩子不補課會跟不上學習進度,或被老師「穿小鞋」,只能硬著頭皮跟風。導致的結果就是一個班幾乎無一倖免的去參加補課。

在中國,家長都是以孩子的教育為家庭重點,自然也不敢得罪老師,無奈家長只能每月付出不菲的費用讓孩子參加各種補課培訓。

其實,這種做法說直接點,就是教師的變相斂財。我自認為,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在學校完成應有的課程任務已經足夠。應該給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自行安排。

教育部門已經三令五申強調在職教師不得補課。各地教育部門出台違規補課的懲處措施。

有人說,每一次科技的進步都會給人類帶來便利同樣也讓人成為科技的奴隸!

小小的家長群,原本是為了便利,可現在卻變成眾多家長、老師的噩夢,到底是誰的錯?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 父母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