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那麼多朝代,為什麼就明朝人的復國運動(反清復明)那麼強?
最近看了一下當年明月先生寫的《明朝那些事》,發現明朝好像也不是一個特別偉大的朝代,皇帝也不是特別愛民如子的皇帝。從萬曆開始明朝的皇帝基本的就沒正常過。可為什麼反清復明運動那麼多?
小打小鬧而已,吳三桂都自己建個國號叫周,也沒立個明朝皇帝。
真正厲害的是漢和唐,這倆是實實在在亡國了,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硬是頂著他們的國號又建國了。那就是劉淵的趙漢和李存勖的後唐。劉淵是匈奴人說自己是漢朝的外甥,李存勖是沙陀人說自己是唐朝皇室後裔。這才叫真正打著前朝旗號復國的。
謝邀。
反清復明一點都不強,相反,就是因為他不強,沒成功,所以次數才多啊。
您看看紅巾軍打著宋朝旗號推翻元朝,啪,一下,脆勁,元朝就亡了。
劉福通奉韓山童假宋後起潁,徐壽輝僣帝號起蘄,李二、彭大、趙均用起徐,眾各數萬,並置將帥,殺吏,侵略郡縣,而方國珍已先起海上。他盜擁兵據地,寇掠甚眾。天下大亂
您再看看清朝,雖說反清復明的多,但大多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啊。
天理教倒是打進紫禁城,但他是宗教變種,不是反清復明的啊。
太平天國,捻軍,這也不是反清復明的啊,皇漢眼裡太平天國這幫信基督教的比曾國藩還罪大惡極吶。
辛亥革命,這倒是成了,不過孫中山想搞的可是共和國,明朝清朝都屬於要滅亡的對象啊。
這一對比清朝倒厲害了,年年有人反清復明,吃糠喝稀,結果還楞能喘二百多年,不易啊。
反清運動農民起義都需要個口號,到了滿清中後期,復明這個字眼已經不多了,更多的被各種類似:官逼民反、推翻朝廷、驅除韃虜、重建漢人天下等口號所替代。少數民族地區的情況又有不同,比如乾隆自稱十全武功中的平定大小金川、大小和卓。
這種事情有因才有果,像孫中山先生他們還能在1905年將「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放在16字政治綱領的前兩句,就知道滿清幾百年的民族政策是個什麼樣子了。
PS:孫先生在1906年12月的演說中,不再提「驅逐韃虜」,轉述「民族主義」,主要是要對部分人提出的民族復仇論進行批判,1911年底,孫先生提出「五族共和」放棄了「驅逐韃虜」。
網上有部分清粉非常敵視孫先生,哼哼,如果沒有孫先生的努力,滿族在當年所面臨的局面將要殘酷的多。
這是影視文學作品給現代人所帶來的印象罷了~實際上真正的「反清復明」運動只發生於明末清初時期,康熙初年的「三藩之亂」都已經不太流行這個了。之後的造反即使有提到這個,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口號~
為什麼題主會覺得多?清王朝所處的恰好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歷史時期。變幻莫測+史料詳盡~這為後來作家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清初與清末~對於「反清復明」而言:前者體現了漢民族的抗爭,後者則反應了百姓的愚昧無知。
「至於革命黨,有的說是便在這一夜進了城,個個白盔白甲:穿著崇禎皇帝的素。」------《阿Q正傳》
反清還是很強的,復明不強。
反抗滿清的革命口號不止有「反清復明」還有「推翻滿清,光復漢室」。口號里的「漢」並不意味著姓劉的那個漢朝,口號里的「明」也不意味著姓朱的那個明朝。這兩個字代表著中華正統。還是孫中山的口號最為響亮:「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因為電視劇拍的多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明朝成了「漢族」的代表。
反清復明的實質就是恢復漢人江山。
首先說結論:其實主要是天地會強。
可能是隨著清代人口的發展和土地的開拓,地方豪強家族的束縛性減弱,清朝民間有了很多平民間結成的廣泛性組織,幫派類的有天地會,宗教類的有白蓮教,還有大量拳師行走其間,清朝才真正形成了比較類似我們想像中的江湖的社會,我們認識中的古代社會的行規與門道,其原型都是來自清朝。
在整個清代,各種幫派背後往往有著天地會參與的背景,而天地會的造反理論,基本就是建立在反清復明這一條上的。和歷史上的復國運動往往由各類遺老遺少結合豪強門閥構成政治和軍事威脅不同,天地會組織的反清復明沒有形成過那麼大政治軍事影響,卻因為和幫派的結合擁有很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這可能是只有近古社會才能形成的奇觀。
反清復明什麼時候都是口號,不是真的要復明。你看元末反元復宋,後來的大明重開大宋天。國號是大明而不是宋,皇帝姓朱而不是姓趙。
反清復明的復明本質是復漢不是復明!
反清復明只不過是一個口號而已,跟劫富濟貧都沒得比。更加與復國掛不上鉤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怎麼看也是復興大漢的更多吧,前漢後漢蜀漢,連民國都有大漢,各種漢,只要是亂世幾乎都有人復興大漢。
因為清朝的政治類型的電視劇更多。
不看電視劇,你能知道幾個反清復明的組織?
有幾個知道天地會的人不是從金庸小說里知道的?
我覺得金庸老先生寫的小說都能說明問題——韋小寶最後還不是放棄反清了?你說明朝復國運動能有多強?不存在的
造反得有名頭。振臂一呼,師出有名,才能讓大家跟著你一起搞事情。
清朝時期,民族矛盾是最簡單明了的造反火力點。所以很多人打著這個旗號樂此不疲。
真相就是這樣。
反清復明,和其他造反不同的是除了「反」,還有「復」。
單單說,造反的話,哪個朝代都差不多 的,從開國到亡國,都不會少。
但是有復國的,一般都是前面朝代滅亡的還不是太久的時候。比如,秦末的「造反」,除了」秦末農民起義「,更多的是」反秦朝復六國「;王莽新政之後的農民起義同時也是」反新朝復漢朝「。以上是成功的,因為新王朝太讓人難以忍受了。但是更多的都失敗了。比如說民國的時候有人,想要」反民國復清朝「。 這類逆歷史潮流的,主要是不甘心的基本都失敗了。還有一種,武則天建立大周以後,」反周復唐「,也來了好幾次運動。因為造反的人永遠都有。原來的王朝被破滅的不太久,總有些在新王朝不得意的在造反的時候,利用前朝的名聲可以吸引民心,可以加大成功的幾率。
但是,反清復明並不僅僅追慕前朝。為什麼曾經的明末的那些農民起義軍,也要反清復明呢?民族鬥爭。事實上,反清復明在清朝的時候主要是名頭比較響。真要比力度的話,遠遠不如」反元「。
反清復明在清朝是有時高潮,有時基本銷聲匿跡的。但是」反元「從來就沒有停歇過。
我覺得不是的,反的更強烈的,直接就把朝代給干翻了。
比如秦朝,秦滅的是六國,所以想復國的特別多,項羽,劉邦開始都是這個旗號,不過因為最後成功了,項羽就把楚王直接殺了。自己當王。所以反清復明如果成功了,那也不可能是明朝,口號,綱領而已。
再說一個
王莽篡漢,才十五年就被乾死了,光武帝劉秀被視為開掛的典範。元朝好一些,99年就被干倒了。
宋朝在北宋太宗一系對太祖一系的提防也非常厲害。
明朝,朱棣想把建文帝弄出來都想瘋了~
所以政治矛盾一直都有,清朝因為是異族統治,所以清朝一面宣稱自己不是取代的明朝,一面瘋狂殺戮明朝皇室的後人~
對於老百姓來說明朝更恐怖,你在清朝至少活下來概率遠大於明朝,清朝聲勢最大的吳三桂反清復明根本沒有群眾基礎。
首先為了私利再次老百姓經過明末戰亂非常厭戰了,而且此時生活還不錯誰去反?
太平天國的話如果沒列強倒能成功,洪秀全被滿清污名化了,太平天國在列強與清廷雙重打壓之下仍能活了十幾年,可見如無列強支持清朝早完了。
在中國誰讓老百姓過的好,誰才做的穩龍椅,清朝那幾桿槍是擋不住億萬人民的。
清朝皇帝為老百姓吃飽飯可算操碎了心,什麼能讓老百姓不餓就搞什麼,一切都為這個展開,紅薯土豆早在明朝就有推廣不開,在清朝就不存在了,皇帝就靠這個穩住江山,八旗兵在飢餓農民竹篙面前算個卵子。
太平軍就靠竹篙一路平推到南京如果沒有列強恐怕就平推北京滅了清朝了。
滿族入關,對中國士人的思想衝擊是史無前例的,與元代宋不一樣。
「往事已非那可說,且將忠直報皇元」,「能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之主也」,這是漢族儒生仕元的寫照。
與此對照,清軍入關後,帝王死社稷,儒臣死守城、死封疆,殉明的士大夫就達3800人,為歷代之最。未殉國而自我放逐的明遺民更多。為什麼會有如此反差?
從思想角度講,這與程朱理學的普及和僵化有關。
程朱理學是可以這樣簡單理解:1、世界由「天理」這個宇宙真理創造;2、人類也是「天理」創造,儒家倫理也來自天理;3、人首先放棄私慾,去理解「天理」,再用「天理」指導行動,即存天理,滅人慾。
1、程朱理學集大成於南宋後期,在元朝成為官學。按照儒家倫理,文人將維護道統和禮法提升到了天理層面,道德優越感的絕對化,使文人在維護明朝正朔、強調華夷之辨上更為執著,更為注重名節。王權統治與天理整合到一起,大大強化了君主統治的合法性。所以明朝才有那麼多「死諫」。這與漢儒的天人感應不一樣,因為天象會變的,時而晴天時而暴雨,但天理是不變的,就好比西方的上帝是永恆的。
2、對改朝換代的看法發生了變法。北宋二程質疑王者革命的有效性,蘇軾乾脆否定其正當性,朱元璋下令刪除《孟子》關於革命的言論。
所以,在文人看來,明亡於蠻族是兩千年來華夏天道秩序的隕滅,天崩地裂,日月無光,猶如世界末日一樣,令人痛徹心扉。
更多正宗的歷史知識,請在微信公眾號「拿破崙小炒」上閱讀。
因為你鹿鼎記之流的看多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