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可以通過理財改變命運嗎?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較長,但絕對值得看完、收藏~
01
對於絕大多數上班族來說,如果能夠成為中產階級,就是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命運。
如何成為中產階級呢?
主要有兩個辦法:要麼提升工作收入,要麼提升理財收入。
02
關於理財如何重要的分析已經很多了,但是到底有多重要,一直沒看到有量化的分析,因此我們普遍還停留在模糊認識的階段。
有一天,我忽然靈光乍現,想到了一個如何量化分析理財重要性的方法。
直接說結論:
一個普通上班族,如果理財能夠長期實現年化10%的收益率,那麼退休時總財富將額外增加69%。
財富增加69%是什麼概念? 想像一下:一年收入10萬和收入17萬的人,有什麼差別?一輩子可以花100萬,和花170萬有什麼差別?
當然,這個結論是基於許多假設條件的,比如假設年收入增速10%、儲蓄率30%、工作30年等。不同收入增長率、投資收益率情況下,理財收益與工作收入的比值如下:
可以看到,如果投資收益率能超過15%,那麼理財收益將超過工作收入。因此,這個表格基本可以量化地表達理財的重要程度了:
理財收入可以接近甚至超越人一生工作所創造的財富價值。
如果想詳細了解測算過程,可以掃描二維碼閱讀原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936550/answer/40815925 (二維碼自動識別)
寫完這個答案後的很長時間內,我感覺自己對理財行業做了重要的理論貢獻。
03
隨著時間推移,我越發覺得我對理財重要性的分析,還是缺點什麼。
兩個問題:
第一,保持30年平均年化10%以上,期限太長,難度不小;
第二,努力了30年最後也就翻倍,還是不夠誘人。
直到,我反覆學習了著名經濟學家周金濤的「康波」周期理論後,才茅塞頓開,真正明白了理財的重要性。
先直接引用周金濤的核心觀點:
「人生的財富不是靠工資,而是靠你對於資產價格的投資。」
「一個人的一生中,你所能夠獲得的機會,理論上來講只有三次,如果每一個機會都沒抓到,你一生的財富就沒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個機會,你就至少是個中產階級。」
「人生髮財靠康波。我們人生的財富軌跡是有跡可循的。人生的財富軌跡就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這些觀點是顛覆性的,體現在:
第一,他認為人生的財富主要靠投資,而不是工資。我們一直把工作收入作為的主要來源,認為理財只是錦上添花,但是他的觀點截然不同,認為工作收入有限,要想財富狀況有根本性的變化,只能依賴於對資產價格的投資。
第二,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實現財富巨變的重大機會,但是只有3次,抓住一次即可。也就是說,重大的財富機會一定有,但是很稀缺。
第三,人生的財富軌跡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果能夠遵循康波周期,使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抓住一生中那為數不多的重大財富機遇。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周金濤舉了一個例子:
「十年前你在中信建投證券找了一份工作不是太重要,大家十年前在中信建投證券旁邊買一套房子真的很重要。因為中信建投在北京朝陽門,現在房子漲十倍,大家掙十年也掙不到。人生的財富不是靠工資,而是靠你對於資產價格的投資。」
這個例子,幾乎完美的詮釋了理財的重要性:投資所能帶來的財富可以數倍於你的工作收入。哪怕只把握住一次投資機會,就足以改變一生的財富軌跡。
所以,理財的重要性就不是我一開始說的30年努力讓資產勻速增值實現翻倍,而是抓住一次重大機會翻N倍。
巧的是,我正好是周金濤這個例子中的反面例子:我恰好是2008年畢業開始工作的,當時完全沒想過到北京買套房子。如果當時我去弄個30萬本金,再從銀行貸款70萬,在北京朝陽區買一套房子,那麼現在我不就是千萬富翁了嗎?而按照過去十年的收入水平,我工作20年都賺不到1000萬。
十年努力工作,不如當時一個在北京買房的投資決定。這種一生只有3次的機會,為什麼我沒把握住?
我反思,原因有三:
第一,對理財沒概念,不知道理財的重要性,沒有把理財上升到改變一生命運的戰略高度;
第二,覺得沒錢可理。一直認為投資理財得等有錢了以後,從沒想過可以用父母的錢等其他來源去理財;
第三,投資水平不行。投資視野窄,對房地產投資領域完全不懂,不知道應該首選一線城市投資,而是自己在哪就考慮在哪買房的散戶式思維。
所以,這一次機會錯失,本就不屬於我,因為沒有準備好:戰略上對投資理財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戰術上又不懂各類資產投資的方法,沒把握住是正常的,把握住了那也是誤打誤撞。
除了周金濤的這個例子,我還想分享兩個給我帶來重要啟示的例子。
第一個,是一位低風險理財高手實現財務自由的經典故事。他在2013-2014年期間,通過對一隻可轉債的投資,盈利超千萬,一次機會實現了財務自由。他的成功,可以歸結為幾點:
一是投資專業水平高。首先體現在他投資視野開闊,因為整個市場來看,懂可轉債的人真的很少。第二品種選擇水平高,選擇了風險收益比極高的中行轉債,後來最高實現了翻倍收益;
二是對的時機。在可轉債市場處於歷史底部時低價買入;
三是重倉殺入。幾乎是滿倉買這一支可轉債,集中度高;
四是加了槓桿。中行轉債最低跌到89.3元,最高到194.16元,即使最低買最高賣,也就是117%的收益,本金投100萬賺117萬是沒法實現財務自由的,要想更高收益必須放大槓桿。他用了一些方法,把槓桿放大到了10倍,這是他這一筆投資成功的關鍵。
也許大家會說:10倍槓桿這樣的賭徒行為有參考意義嗎?別誤人子弟啊! 聽我說完,他這個可能不算賭:他投資的中行轉債是國有大型銀行中國銀行發行的信用級別最高的AAA級可轉債,肯定會還本付息。他借入1000萬資金的最大虧損是68萬,而向上的潛在收益是500萬、1000萬級別的。當時藍籌股熊市多年處於底部、可轉債跌到歷史底部,牛市終將來臨,中行轉債上漲是大概率事件。問題來了:做一筆大概率能賺500-1000萬、小概率最壞情況虧損68萬的買賣,算賭嗎?
和第一個例子一樣,這個例子中我再次成為背景帝:我從2011-2014年年一直密切關注中行轉債,曾經在2014年4月29日在微信公眾號跑贏CPI發表文章《【價值發現】「保障本金的股票」——中行轉債投資價值已凸出》,當時中行轉債價格99.55元,第二天也在知乎專欄發文章《「保障本金的股票」——中行轉債投資價值已經凸出》分析中行轉債的投資價值;同時我還給一些關係要好的朋友私底下推薦過。但是我自己呢,一分錢沒買,更沒想到要上槓桿……
所以,這個故事讓我明白:
第一,和2008年一樣,到了2013年我還是沒有充分認識到理財的重要性,更準確的說,沒認識到底部的意義。2013-2014年我非常看好股票市場和可轉債市場底部機會,但是並沒有把它作為一次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來對待。沒有充分的認識,就不可能全力以赴的充分把握它;
第二,沒有充分利用槓桿。那時候最便捷的槓桿,就是買分級基金進取份額。可是那時候只是部分配置,沒有滿倉買。實際上,以轉債進取(150189)為例,當時槓桿倍數接近5倍,在2014-2015年牛市中復權凈值漲幅達10倍,可是我只配置了一部分,因此只享受了部分槓桿的成果。
第三,投資經驗和水平不足。雖然我自認為很了解可轉債,但是對於可轉債的爆發力、分級進取份額的爆發力還是沒有經驗,最終沒有集中持有轉債進取份額,也就是經驗不足、底氣不足,而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建立起以估值為核心的投資體系,決策缺乏原則性和依據。
所以,這次又沒把握住機會,還是「罪」有應得,因為沒準備好。
再說最後一個例子:一位股票投資大神的傳奇故事。
這位大神是我一位好朋友的大學同班班長,和我一樣也是2008年畢業開始工作的。他從2009年開始做股票投資,本金十幾萬,用了9年時間,變成了2000萬。
他的成功,歸結為幾點:堅持價值投資風格,只買低估值股票,優選股票集中持股,適時加槓桿,並且在牛市泡沫巨大時賣出。在十幾萬到2000萬的過程中,關鍵的一步是融資重倉買入低價的中國建築,資產從70萬變成了700萬,翻了10倍,實現了質的飛躍。
他投資過的股票還包括中國平安、格力電器等。可以看到,他選的股票都是一些大盤股、藍籌股,一點也不複雜、不新奇,就在我們身邊,和2012年開始到2015年整個市場喜歡炒小盤股的氛圍完全不同。他所抓住的最大一次機會也不遙遠,就在2014年,也就是上一輪熊市底部。
從他成功的身上,我得到的啟示是:
1、買低估值的股票;
2、好股票就在身邊,選透明度高、自己真正了解的股票;
3、市場底部區域時大膽買入。
4、底部時使用槓桿。
5、不做短線,做大波段。
04
周金濤的康波理論,讓我對理財的意義及方法有了顛覆性的認識。
但同時,我結合上文中的經典案例、自身的經歷,又對投資理財理論進行了再升級,核心觀點:
1、人生的財富不是靠工資,而是靠對於資產價格的投資。投資所能創造的價值是高彈性的,可以遠遠大於工作創造的價值。而工作所能創造的價值是低彈性的,有明顯的天花板,天花板的高度取決於自己的智商、情商、和資源等。這些因素是很難改變的,或者說改變的邊際產出有限,比如年收入可以通過努力從20萬到40萬,再往上就很難了。但是20萬到40萬的變化,能讓你從普通階層到中產嗎? 好像不一定。
對於多數人來說,工作可以幫助你實現小康生活,但無法幫你成為中產,無論你多麼努力。要想實現財務狀況的質變,就要依賴於投資。
2、人的一生充滿投資機會,不止3次。這一點我和周金濤的觀點有所不同。我認同他的康波周期理論中關於人生重大機會3次的觀點,因為那是從特別宏觀的周期來分析的,但是除此之外,在中觀層面、微觀層面,如果我們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機會遠遠不止3次。
首先,資產類別可以是房地產、股票、可轉債、大宗商品、其它另類資產等各類價格有規律波動的高彈性資產。
第二,不同市場的牛熊周期也不盡相同,具有不同步性,因此會出現你方唱罷、我方登台的盛況,錯過一次機會不久又會迎來另一次機會。比如中國股市,過去28年歷史已經出現了4次重大機會,差不多平均5年一次,那麼對於30年的職業生涯來說,有6次重大機會可以把握。再考慮發達國家的牛市機會、其它資產的牛市機會,機會就更多了。當然,這裡機會次數的定義,可能和標準不同有關。周金濤眼中的機會,可能是10年10倍那種,而我認為10年5倍、3年2倍也已經是大機會了。
3、和方向正確同等重要的是投入程度。2011年你買入騰訊,到現在已經翻了10倍,這個方向再正確不過。但是如果你買入的金額是1萬RMB的話,並沒有什麼卵用。所以,本金投入多少,直接決定了你的成功程度。當重大機會來臨時,你必須下重注。起碼,把手頭的可投資資金都砸進去,而不是東一下西一下,那樣只會讓你的機會打折。上文中,北京買房的例子不僅用了自己的錢,還用了銀行的錢;中行轉債的例子借了錢上了10倍槓桿,買中國建築也去用別人錢放大本金倍數。
記住這個再簡單不過的公式:收益=本金*收益率。
4、風險管理是核心技巧。借錢投資是有重大風險的,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要干這樣的蠢事。2015年多少人爆倉後連被套牢的機會都沒有了?有多少人因為兩融爆倉跳樓了?所以:如何獲得槓桿?如何控制使用槓桿的風險?如何控制投資的風險?這或許是比選擇投資標的更難的事情,需要專門一篇文章論述。
5、資產價格的波動有其周期性和規律性。在周金濤看來,在60年輪迴中,大宗商品是最暴利的行業。房地產周期是20年輪迴一次,而股票不是長周期問題,隨時波動,在周期中沒法明確定義。這一點,我和他有不同的看法。在我來看,最好的把握波動規律的資產就是可轉債,其次是股票,然後是房地產。可轉債的買入時機可以簡單的用一個到期收益率來定義,股票的買入賣出時機則可以用估值高低來把握。當然任何估值都是考慮基本面的估值,獨立的估值意義會大打折扣,因此基於基本面的估值是我的核心判斷依據。一張A股溫度計,就可以道破A股28年的秘密:
一圖勝千言,看圖就能知道:投資A股的核心方法就是:
在溫度計10度以下全力買入,70度以上開始賣出。
按照這個簡單的方法,你會成功的:
抄到A股歷史上所有的底部,逃到所有的頂部區域。
除了A股,美國的百年股市,還是全球其它股市,都可以用估值指標作為買賣的核心依據。估值是全球股市的通用語言,因為股市總是在低估和高估之間循環往複,這一規律從來沒變。
05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會提出異議:
「你說的這些例子很精彩,但是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沒什麼參考意義。這是倖存者偏差,真實情況是100萬人做了類似的嘗試,但成功的只有1萬。沒人關心那失敗的99萬人什麼情況,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這些顯著成功的人身上。比如這三個例子,對以上3個成功案例大書特書。而實際上,他們可能只是在賭,只是賭對了而已,並不存在什麼方法可以讓每個人都掌握且成功運用。」
這樣的想法完全正確。現實情況就是這樣的:多數特別想努力通過投資實現財務自由的人,都會以失敗告終,不但沒獲得回報,還把工作的勝利果實虧進去了。
原因在於,有兩個問題很難解決:
第一:投資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活動。投資的理論並不難學,稍微學習能力強一些的,投資的核心理論與方法幾天時間就可以學完。但是投資實踐和學習理論完全是兩碼事,就跟你看視頻學了打仗的方法上了戰場卻丟盔棄甲一個道理。真到了投資的時候,你的情緒就會受市場影響,下跌時恐慌,上漲時貪婪。這再正常不過,因為人是感性的動物,受市場漲跌而情緒波動是自然反應。而投資就是要逆人性,需要極強的反情緒管理能力。
第二,貪婪是最大的敵人。許多人學習了投資的方法後,很快就知道了該如何抄底,而且也抄到了底。但是到了牛市時,也開始癲狂,戀戰,最後結果就是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白折騰。為什麼?因為那時候人的貪婪已經被激發出來,變得貪得無厭,結果必然是賺了再吐出來。
有句話說:你沒紅過,你不懂。真的是這樣:人要是沒瘋狂過,可能只是環境還沒激發罷了,真的環境條件具備了,瘋起來連自己都不認識。所以,對於沒經過熊市慘淡和牛市瘋狂的人,很大概率都不值得信賴。經驗在這個市場極具價值,經驗不夠就意味著你的武功還沒學全,大概率不值得信賴,畢竟無師自通的人是極少數的。至少經歷一次牛市和熊市,才算符合基本要求,經歷才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即使市場上有很多有經驗的投資者傳授了很多正確的投資方法,但是真正掌握的人永遠只能是少數。
反過來想:如果大家都掌握了方法,還都行動,2008年全國人民都去北京買房,2014年都去抄底A股,那價格瞬間就暴漲,哪還有多少利潤可賺? 所以,從邏輯上來說,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通過對資產價格的投資實現財務自由,只屬於少數人。
既然投資這麼難,自己的慾望又難管理,那麼多數人都應該採取相對保守的策略:
第一,直接買股票不如買基金,把信賴託付給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比托給自己更好;
第二,買股票類資產不如買可轉債資產。可轉債資產風險量化、可控,相比股票的確定性高很多。
第三,藉助有豐富投資經驗的理財顧問增強選擇的正確性。想依賴好的投資管理人也是不容易的,什麼是好的基金經理這個問題就有一千個答案。所以找到向我這樣專業資深的老司機諮詢一下,自然比自己在那琢磨強一些。
06
讀到現在,你應該已經知道我的意思了:
1、投資真的可以很重要,可以改變你一生,別以為他無關緊要;
2、投資是有規律可循的,市場充滿了機會;
3、投資真的很難,容易掉坑裡。別太相信自己的判斷力,股市裡死的早的都是特別自信的。沒個5年10年經驗,你憑什麼相信自己?對於新手來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是更合理的策略。
除了這些,我還想說一個重要的意思:
當前的A股,就是你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機會,不要失去才後悔莫急。
我們用周金濤的一段話結束今天的交流:
「在你一個人60歲的人生中,其中30年參與經濟生活,30年中康波給予你的財富機會只有三次,不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08年,如果那時候買股票、房子,你的人生是很成功的。2008年之前的一次人生機會在1999年,40歲的人抓住那次機會的人不多,所以08年是第一次機會。第二次機會在19年,最後一次在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這就是人生髮財靠康波的道理。「
這是我的嘔心瀝血之作,歡迎分享給更多人,以及在留言區說出你的困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