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聲的種類(強弱混)以及混聲位置的真聲?
希望解答一下具體混聲的種類,音色或者舉例,還有範圍(音域)
還有混聲位置上的真聲,不擠卡但很實的真聲,會對聲帶有很大損耗嗎
謝邀
混聲大致可以劃分為三種形態,即「強混聲」、「弱混聲」、「平衡混聲」。
強混聲
關鍵點:胸聲比例大於頭聲比例
最能夠get到現場觀眾興奮點的一種混聲類型,它象徵渾厚、力度、飽滿,穿透力。當我們使用強混聲的時候,聲帶橫向縮短,外緣變薄,肺部產生的氣流被全部擋在聲門下方,與高度閉合的聲帶形成了對抗。好比我們在打開水龍頭的時候,如果將拇指摁在水龍頭的噴頭上,水便會噴射而出。高音的力量,完全可以理解為「水龍頭原理」。
弱混聲
關鍵點:頭聲比例大於胸聲比例
善用弱混聲,往往能夠賦予一首歌曲悠遠的意境,我們常說的「天籟之音」,便是對於這項發聲技術的形象描述。
在西洋傳統唱法之中,弱混聲也稱半聲,聲芯不變的前提之下,頭腔共鳴大量滲入,聲帶從高度閉合狀態逐漸向微微閉合狀態靠攏,振動面積大幅減少,音量亦縮小一半以上,但卻絲毫不會令人感到虛弱。
弱混聲是衡量一位演唱者發聲技術是否全面的試金石,它與強混聲的區別為,一個是內功,一個是外功。
平衡混聲
關鍵點:胸聲比例與頭聲比例基本均衡
大部分女孩子說話的聲音,便是平衡混聲。與強混聲跟弱混聲相比,平衡混聲既沒有強烈的聲壓,也沒空靈的意境,但它卻是我們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混聲類型。
一首正常調性的歌曲,它所能夠達到的音域,通常不會太低或太高,這也便意味著,當我們演唱這首歌曲的時候,既不會用到純胸聲,也不會用到純頭聲,從始至終,皆是混聲。
而強混聲與弱混聲,一個負責點燃情緒,一個負責平撫心靈,它們都在某一個固定節點出現。換聲點以下,及換聲點以上,情緒平緩的部分,幾乎都屬於平衡混聲。
你的問題的思路似乎有些混亂。。
1. 強混弱混只是對混聲中共鳴含量的控制不同,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劃分為不同「種類」。所謂強混大概就是高音區仍運用大量胸腔共鳴,女如譚維維,男如韓磊。反之則弱混,男如李健,女如王菲。
2.首先如果用的是正確的混聲,肯定就不會有擠卡的問題。其次,什麼叫混聲位置的真聲,不太懂你的措辭。我默認就是真聲含量高的混聲,這對聲帶肯定是有一定的損耗的。但是,你說話也會損耗聲帶,咳嗽也會,只要你的方法正確,嗓子不疼,沒必要太擔心。謝邀
關於題主的問題,其實引入了混聲這個概念以後,「真聲」這種東西就基本上不會提到了,更別說「混聲位置的真聲」這種奇怪的東西了……
所謂的「真聲」,一般人的理解應該是指「胸聲成分很多的混聲」,或者說強混。所謂強混其實是個比真聲要大得多的概念,因為真聲應該是你強混胸聲比例最大時候的狀態。在「真聲」的基礎上,把共鳴點逐漸往頭腔靠,聲帶震動面積縮小,在一定範圍內依然是「強混」,這時候的聽覺效果完全就是真聲的感覺。再繼續就越來越弱越來越假,但這時候如果沒有了解過聲樂,依然會覺得是「真聲」。一般來說,這種「讓人聽起來覺得很真」的音色音域範圍大概是f2~c3如果再繼續就變成「弱混」,也就是「頭聲」。這時候的聽覺效果就是「很實的假聲」。這個的範圍就是在c3之後了,因人而異吧。再往上就是哨音的領域了。這麼說有可能把人說暈,總之混聲這種概念,就是把所有聲區統一起來,你現在覺得有「真聲」「假聲」兩種明顯區別的「聲區」,只是因為聲帶閉合能力和換聲能力不夠罷了。主要還是練習,等你練到了那種程度,自然就明白了。舉例就不想舉例了。首先「混聲」是一個非常科學的概念。可以講所有不同比例的真聲假聲都作為混聲,然後我們狹義的真假聲只是其中的一種情況。我用了四個參數來描述一個人的唱歌聲音發聲狀態,也就是混聲的狀態,分別是:真假聲比例,位置前後,喉內肌喉外肌用力比例,關閉程度根據這四個參量去描述和理解一個人的聲音吧。然後因此看來,你指的很真的混聲,真聲比例多,如果關閉程度好,喉外肌用力少,那幾乎是不怎麼費嗓的,例如曹格、曾一鳴一類的歌手。
謝邀:是音樂製作中的一個步驟,是把多種來源的聲音,整合至一個立體音軌(Stereo)或單音音軌(Mono)中。這些原始聲音信號,來源可能分別來自不同的樂器、人聲或管弦樂,收錄自現場演奏(live)或錄音室內。在混音的過程中,混音師會將每一個別原始信號的頻率、動態、音質、定位、殘響和聲場單獨進行調整,讓各音軌最佳化,之後再疊加於最終成品上。這種處理方式,能製作出一般聽眾在現場錄音時不能聽到之層次分明的完美效果。
推薦閱讀:
TAG:唱歌 | 聲樂 | 通俗唱法 | 混聲 | Speechlevelsing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