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來看看2019年中國智能製造的十大發展關鍵點

導讀:

2018年,隨著我國政府相關扶持政策的出台,加上製造業智能化進程的推進,我國智能製造產業現今呈現出高速發展的狀態,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會達 19000 億元。

智能製造是全球工業行業蘇醒的至關點之一,在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智能製造迎來了冬天的第一縷陽光。

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製造行業的市場規模為 15150 億元,增長率為 22.6%,隨著各大企業和機構對於技術的研究更加深入、產品更加創新,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會 19000 億元。

中國智能製造行業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智能製造領域政策的持續出台,中國製造業逐漸向智能製造方向轉型,並開始大量應用雲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相關技術。作為中國製造業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利好政策的不斷出台,行業將持續穩定增長,中國製造業中所起到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

從發展前景、技術融合、商業模式以及生產安全等方面來看2019年中國智能製造將迎十大發展趨勢。

01

安全生產將成為重中之重

工業核心數據、關鍵技術專利、企業用戶數據等數字化資產已成為企業核心資產。

作為生產的首要保證,安全性一直都是政府和員工最為關心的問題。

當智能製造融合了機器人、人工智慧眾多前沿科技後,人為能夠及時控制的事故似乎變得更加簡單,但是在設備增多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管理人機交互時的安全性是重點之一。

另外,在工業物聯網進入製造業後,工業物聯網遭到數據攻擊的事件常有發生,所以企業的設備、產品等數據的安全也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我國數據安全法規體系和監督機制尚不健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智能化升級步伐。

未來,提高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增加企業上雲信任度和意願,將成為中國企業智能化升級決策的重要依據。

02

智能製造行業將會近一步擴大

智能製造在汽車行業、3C電子領域的應用已經逐步加深,當各企業開始認識到智能製造是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方向後,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能夠對企業的產值和效率持續優化,智能製造會進一步滲透石化、紡織、機械等行業。

03

通用性技術或將成為AI+的突破口

在定製化柔性製造、多場景生產的大力發展下,通用性技術並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對於AI賦能傳統工業,就能夠容易解決這些需求。

在大數據的積累下,企業能夠利用AI實現專業場景的快速轉變,真正做到製造向「智」造轉型。

04

數字雙胞胎技術或將崛起

2018年,汽車行業較為萎靡,並沒有像往年那樣「金九銀十」,客觀來講從買車到養車的成本很高。

數字孿生技術將作為企業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工廠建設的第一選擇,車企可以通過這些技術在研發過程中解決生產過程複雜、資源浪費等產生高成本的問題,以更低的成本做出數字化模型。

通過降低成本,汽車行業在明年的銷量可期。同時,在3C領域引入數字雙胞胎技術也可帶動行業的發展。

預計到2020年,至少50%年收入超過10億元的製造商將為其產品或資產啟動至少一項數字孿生項目。

05

打造精準大數據閉環

近些年,工業大數據開始被企業所重視,利用大數據能夠挖掘那些隱藏在背後的客戶價值,幫助企業完成時限客戶需求、生產系統、商業模式、決策模式的轉變。大數據能夠幫助企業從0做到1,然後再從1做到N,從N做到1(個性化)。

要實現這樣的模式,就需要企業構建從構建從採集、分析、轉化、反饋等環節的精準數據流閉環。

06

更多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製造

互聯網企業進軍工業領域,即「互聯網+智能製造」已取得初步成效。阿里雲與西門子合作,宣布正式進軍工業物聯網,同時百度智慧工廠以及京東智慧供應鏈等都在打造自己的智能製造產業。

互聯網企業具有長時間的數據積累和技術優勢,在進軍工業領域後,能夠給傳統製造企業帶來更多的技術應用場景,加速企業智能製造的轉型。

07

用戶需求將引導企業轉型

工業發展進程正在從企業產品牽引用戶需求轉變為用戶需求引領企業生產,智能製造將會改變傳統製造從生產環節降低成本增效,進而轉向提供高附加值的衍生服務,從提供智能產品到智能服務實現附加值提升。

08

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將率先探索出市場化商業模式

通用性行業平台由於縱深程度有限,市場供給與需求並不匹配,使得企業上雲意願不強,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市場化模式。

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由於兼具聚焦和普適雙重特性,面對智能製造各行業不同需求,有望率先探索出可行的市場化商業模式。

09

聚焦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等細分行業

由於國內智能製造起步較晚,對於人才的挖掘和培養以及資金壓力是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如果從幾個發展方向上切入智能製造,或許只有大企業才能負擔起。

如果中小企業從智能製造系統等細分領域深入研究將有望成為獨角獸。

10

超高附加值製造領域將成為增材製造在工業領域的最優切入點

增材製造技術應用在桌面級應用以及簡單的工藝大規模的場景不具備成本優勢,而作為發動機、風電葉片、潛艇螺旋槳等為代表的超高附加值、超大型定製化單品製造領域可能會在2019年給增材製造在工業領域帶來機會。


推薦閱讀: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