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河狸與哈德遜灣公司

大航海時代系列 [第203篇]

作者:溫駿軒

編輯:塵埃 / 主播:兆斌

在伴隨著先驅們的腳步,探索完「西北航道」的走向後,又該輪到我們的哈德遜船長出場了。1610年,再次代表英國出征的亨利.哈德遜終於在繞過格陵蘭島南端的「法韋爾角」之後,將航行的方向對準了西北。對了,在具體解讀之前,要先解釋下已經在前文中多次出現的「格陵蘭島」問題。畢竟以面積來說,這處冰雪覆蓋的島嶼可是世界第一大島(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老是這樣被無視也有點說不過去。

從地理角度上看,格陵蘭島歸屬於北美,但在行政上卻算是丹麥的一部分。考慮到公元982年時,就有一名居住在冰島的維京人登陸格陵蘭島,並引來了第一批歐洲移民。丹麥當年獲得這片土地的主權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同時以這個時間點來看,一定要將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的時間前移個500年也是沒問題的。

問題在於,當你知道這座面積相當於半個歐盟的島嶼,目前只生活有不到8萬以因紐特人為主的居民後,相信就不會為我們只把它當成大航海時代的一個坐標感到不平了。

好了,讓我們把視線拉回到哈德遜船長身上來。如果有「上帝視角」的話,在駛入拉布拉多海後,哈德遜應該繼續向西北方向航行,進入約翰.戴維斯在1585年發現的那條海峽。然而在航至巴芬島南端時,哈德遜並沒有再繼續西行,而是又一次的將航向偏轉向了南方。這使得他失去了為「巴芬島」和「巴芬灣」命名的機會。不過倒也不用為之感到遺憾,因為很快哈德遜就有機會讓自己的名字,再一次被標註在地圖上了。

在巴芬島與北美大陸,更準確說是拉布拉多半島之間,存在一條100多公里的水道,這條後來被命名為「哈德遜海峽」的水道,就是哈德遜此行的第一個重大發現。

哈德遜灣與西北航道

當然,在一個島嶼密布的地區,發現並命名一條海峽並不算特別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這條水道是否有戰略價值。哈德遜海峽的戰略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歐洲人通往一片巨大的內海——哈德遜灣。這片深入北美大陸腹地的內海,總面積達到了120萬平方公里。對照下中國內海屬性的「渤海」,那只有不到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你應該就能意識到它的面積有多麼的遼闊了。

很顯然,從「哈德遜灣」的命名來看,大家應該已經意識到,哈德遜的航程並沒有止步於「哈德遜海峽」。需要說明的是,所謂「內海」並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還帶有地緣政治含義在裡面。簡單點說,它必須處在一國的主權範圍內。以此來說,哈德遜灣算得上是世界第一大內海了。在這片日後歸屬於加拿大的內海之後,英國人依舊沒有向西探索,而是一路向南試圖尋找到這片海洋的盡頭。

在這個方向,你很難不注意到橫亘於加美邊境的「五大湖」的存在。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片淡水水域,能夠像「五大湖」在地圖上如此的顯眼。

單論面積來說,五大湖中有四個湖泊: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可以在全球淡水湖排名中位列前十(排名分別為:第一、第三、第四,以及第十)。即使是面積最小的「安大略湖」亦能排在第十二位(中國人熟悉的貝加湖排名第七)。由於距離是如此的緊密,且彼此之間有水道相連,上述湖泊通常會以「五大湖」的整體概念出現在世人的眼前。

北美五大湖

考慮到哈德遜灣與「蘇必利爾湖」的直線距離僅500公里。如果「世界第一大內海」與「世界第一大淡水湖」之間有水道相連,那麼哈德遜應該很有機會讓自己在「地理大發現」的歷史上,再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儘管哈德遜灣南部的上遊河流,源頭無限接近五大湖,但它其實並不是「五大湖」的出海口。

為這片世界上最大淡水湖群打通出來口的,是位於安大略湖東北部的「聖勞倫斯河」,而聖勞倫斯河所對接的海域,則是與哈德遜灣隔「拉布拉多半島」相望的「聖勞倫斯灣」。請記住這些看起來有些陌生的名字,並且在地圖上找到它們的位置。別忘了,我們這一階段的內容將幫助解決為什麼會有加拿大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這些水域彼此之間的關係,奠定了後來美、加地緣政治分割線的地理基礎。

聖勞倫斯河與聖勞倫斯灣

在接近「五大湖」的問題上,哈德遜灣做了最大的努力。它在南部又儘力延伸了一個長約400公里、寬約200公里的突出部。這個獨立名稱為「詹姆斯灣」的海灣,是哈德遜此行的最後終點。整個探索過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半個多世紀前,莫斯科公司在初控「東北航道」時的意外收穫:一艘沒有在巴倫支海遵循正確方向探索,而是向南拐入「白海」的英國船,意外的在白海之南與來自莫斯科的官員接上了頭。並就此催生了英-俄海上貿易及「莫斯科公司」。

不幸的是,哈德遜在當時卻沒有取得這樣的成績。這一方面是因為在哈德遜灣並沒有與一個成熟文明相接,他的探索工作不可能在地緣政治及經濟層面,複製「莫斯科公司」的成功;另一方面還在於,哈德遜並沒有能夠活著走出「詹姆斯灣」。

在大航海時代,無論是船長還是普通船員,在航行過程中死亡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比如麥哲倫那樣,在與原住民的衝突中被殺;又比如約翰.富蘭克林那樣,死於惡劣的環境。至於把我們帶到加拿大腹地的哈德遜船長,則是被叛亂的船員們放逐而失蹤(1611年)。

描繪哈德遜遭到叛變的油畫

根據海上的法則,內部競爭的失敗者通常不會被立即處死(除非是為了立威),而是會被放逐到荒島或者一艘舢板上自生自滅。只是在茫茫大海之上,等待被放逐者的幾乎只有死亡。有些讓人無奈的是,這些回到英國的叛亂船員並沒有受到實質懲罰。

對於志在海洋的英國來說,從這些船員身上獲取新大陸的信息,比為一位船長討回公道看起來要更重要。一定要安慰下哈德遜在天之靈的話,只能說如果不是這些船員把航海日誌帶回英國的話,哈德遜的這次探索很可能將被歷史所湮滅。

如果哈德遜不死的話,在發現詹姆斯灣沒辦法將他帶向「西北航道」之後,接下來勢必會繼承沿著海岸線向西航行。事實上,也正是這個決定讓船員們失去了理智。已經在哈德遜灣呆了整整一年的船員們,實在是太想回到英國了。在向哈德遜船長表達過敬意之後,最好的紀念方式是在地圖上完成他未盡的航程。

魯伯特地與西北航道結構圖

由於哈德遜灣幾乎是一個全封閉的內海,即使哈德遜再花上一年時間探索完海灣的西側,他最終還是不得不回來最初的入口處。海灣的入口處、哈德遜海峽的西端橫亘著一個名為「南安普頓島」的島嶼。這個島嶼的發現者和命名者,就是之前提到的巴芬灣的發現者——威廉.巴芬。1612年,在收到哈德遜船長用命換來的信息之後,莫斯科公司很快就決定用巴芬船長接替他完成在 「西北航道」的探索工作。

由於有了哈德遜的前車之鑒,威廉.巴芬在第一次航行中並沒有再向南深入哈德遜灣(雖然在後來的航行中,還是進行過探索),而是在走到哈德遜海峽的盡頭並發現南安普頓島後,向北進行探索。這使得他發現了巴芬島與南安普頓島之間的另一片面積較小的內海——福克斯海。需要說明的是,威廉.巴芬本人最後並沒有取得這一發現的命名權。這片海域的得名,來源於另一位在1631年來此探索的英國探險家「盧克.福克斯」(進入福克斯海的海峽,亦因此被命名為「福克斯海峽」)。

一片未知陸地和海域命名權,並不總是歸屬於他的最初發現者。就像威廉巴芬其實也不是「巴芬島」的最初發現者一樣。但考慮到他幾乎探索完了巴芬島周邊的所有海域,甚至有觀點認為他完成了整個環巴芬島的首航工作,用他的名字命名這座加拿大第一大島還是很合適的。除掉對這些航海先驅者的紀念以外,這些名字對於我們來說,更多只是一個便於定位的標籤。現在,我們更關心的是「福克斯灣」能否在「西北航道」上充當關鍵先生。

從地理結構上看,「福克斯灣」的確有這樣的機會。位置上「福克斯灣」正處於北極群島的最南端,如果就此向西打通一條航道的話,那麼航海者們就不用跑到更北端的「巴芬灣」去冒險了。然而當我們再看看「福克斯灣」以西地區的陸地結構,就會發現從「福克斯灣」穿出的航船,最終還是不得不繞到同樣是被威廉.巴芬發現並命名的「蘭開斯特海峽」。

巴芬—戴維斯水道

換句話說,對於一艘從「哈德遜灣」駛出的商船來說,的確可以採取這樣的線路進入「西北航道」,但就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航路這個目標來說,反倒不如通過「戴維斯-巴芬水道」來得順暢。一則後者在航程上要短得多(大概節約700公里航程);二則前者的水道結構要複雜的多。

西北航道示意圖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源自於加拿大北端的兩片陸地:布西亞半島及薩默塞特島。北端位置為北緯72度的布西亞半島,被認為是北美大陸的北部極點。而薩默塞特島則位於它的北部,與「蘭開斯特海峽」相接。不過在地圖上,你很容易將這兩片陸地認定為一個島嶼,這是因為它們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窄了,最窄處的水道只有僅僅1000米。考慮這這一地區的溫度,你很容易想像到,即使在那難得溫暖的兩個月里,這條如此窄小的水道也必定為浮冰所困擾。與其冒險通過,倒不如嚮往北邊走一點,繞到比之寬闊數十倍的「蘭開斯特海峽」西端。

現在我們知道了,無論當年的探險家們怎麼努力,巴芬島及其北部的「蘭開斯特海峽」都是繞不過去的。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即使是在今天,這條被憧憬了數百年的「西北航道」都還沒有辦法商用,那麼暫時也就沒必要再在上面花精力了。對於當時的歐洲殖民者來說,更重要的是立足於當下,看看新發現的土地有沒有商業價值。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知道「哈德遜灣」之於當時的英國來說,到底有沒有開發的價值。

如果從移民開發的角度來說,哈德遜灣及其周邊地區的確沒什麼價值。這一地區實在是太冷了,最南端的詹姆斯灣,其緯度區間大體與東亞的「外東北」地區相當。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進行農業開發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然,並不是所有處在這一緯度區間的地區,都與「苦寒」二字相聯繫。事實上,英格蘭的位置也正處在這一區間。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與西風帶,不列顛與整個歐洲大陸相較於同緯度的地球其它地區,都要更適合人類的生存。

全球主要表層海流示意圖

既然北大西洋暖流所帶來的熱量,在西風帶的幫助下潤澤了歐洲大陸,那麼它也就很難再幫助同處西風帶的加拿大地區了。在加拿大,只有東南沿海地區,才有機會沾上一點暖流的光。至於哈德遜灣及其周邊的低地區,則更多要靠自己的一身正氣來對抗來自北極的寒風。其實我們也不用為英國人灰心,以能否「農耕」來衡量一片土地是否有經營價值,更多只是一種華夏思維。對於歐洲人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貿易價值。

一片沒有經過人類開發的土地,未必沒有讓人感興趣的貿易資源。在北半球的這些高寒地區,包括北美大陸的北邊以及亞洲北部的西伯利亞,最有價值的商品是生長於哺乳動物身上的毛皮。這是由於在歐洲,儘管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溫度要高於同緯度的其它地區,但整體還是較歐亞大陸另一端的東亞要濕冷的多(更別說那些地處熱帶的文明區了)。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人對動物毛皮的天然需求,較世界上其它文明區要大得多。

很顯然,在極寒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哺乳動物,勢必會自然選擇出一身厚厚的毛皮。在加拿大生存的毛皮獸中,最讓歐洲人動心的是一種生活在淡水中的哺乳動物——河狸。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最初看到這些珍貴毛皮的中國人,誤認為這種動物生活在海洋中,所以最初將之命名為「海狸」。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所謂「海狸」與一度在中國廣泛飼養的「海狸鼠」並不是同一種動物。原產於南美洲的後者,雖然也屬於一種毛皮獸,但其實與豪豬的親緣關係更近一點。

河狸是一種廣泛分布於歐洲及美洲森林地帶的動物。生活在歐亞大陸的亞種被稱之為「歐亞河狸」,生活在北美的則被稱之為「北美河狸」或者「加拿大河狸」。

河狸分布圖

由於氣候及人類活動的原因,這種即保暖又防潮的毛皮,當時在歐洲本土存量並不算多。但在17世紀的北美大陸,河狸的數量則超過了1000萬隻。當然,如果你今天再去看,肯定已經沒有這樣的數量了。與同樣曾經覆蓋美國腹地的「北美野牛」一樣,「加拿大河狸」當下也成為了一種需要保護的動物。唯一值得這兩種動物「欣慰」的是,它們分別成為了兩個國家的「國獸」。

動物界的土木建築工程師

哈德遜灣周邊的河流,是北美河狸最重要的棲息地。為了獲取這些珍貴毛皮,英國人於1670年成立了「哈德遜灣公司」。據此的貿易手段,是在匯入哈德遜灣的諸多河口處建立貿易據點,以向沿河生活的原住民收購以河狸皮為主的毛皮。隨著貿易線的延伸,哈德遜公司的勢力範圍由最初的哈德遜灣東南沿線,逐漸擴張至了整個哈德遜灣流域。由於英國在哈德遜灣的第一任官方代表(總督),是來自英國王室的「魯珀特親王」,這塊被特許給哈德遜灣公司的土地,又被稱之為「魯珀特地」。

關於魯珀特地的面積究竟有多大,估計連當時的「哈德遜灣公司」也未必知曉。從法律角度來說,名義上被授權給哈德遜灣公司經營的這片土地,指向是的所有匯入哈德遜灣、福克斯灣,以及哈德遜海峽的河流所覆蓋的區域。這三片被「南安普頓島」分割的海區,我們也可以統稱為「大哈德遜灣」。當你把「大哈德遜灣水系圖」描繪出來,也就畫出了「魯珀特地」的覆蓋範圍。具體來說,差不多在400萬平方公里左右,相當於現在加拿大面積的40%。

魯伯特地

可以這樣說,正是毛皮貿易的存在,支撐了英國在「大哈德遜地區」的擴張工作。這與我們日後會展開的,俄國對西伯利亞及阿拉斯加的征服動機如出一轍。然而,雖然在歐洲人登陸北美之初,這片僅有少量原住民生存的土地,看起來像是能夠提供取之不盡的毛皮,但再多的資源也終有消耗完的一天。尤其是當北美河狸所需要供應的,是整個歐洲市場時。

進入19世紀後期,隨著河狸數量的下降,曾經在北美擁有400萬平方公里名義土地的「哈德遜灣公司」,終於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地步。1870年,為了彌補虧損,哈德遜公司以30萬英磅的對價,放棄了魯珀特地的所有權,將之「賣」給當時仍為英國殖民地性質的加拿大(這個價格正好彌補哈德遜公司的虧損)。

賣掉「魯珀特地」的哈德遜灣公司並沒有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而是最終轉型成為了一家總部設在加拿大,今天在全球擁有480間百貨公司的大型零售商(2018年數據)。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表明,當時的美國政府曾經希望以更高的價格,向「哈德遜灣公司」購買魯珀特地。只不過,以大英帝國當時的實力來說,除非哈德遜灣公司就此放棄在加拿大和世界其它地區的業務,否則主動將之「還」給英國是一種必然選擇。

哈德遜灣集團(HBC)總部

當然,美國也並不是從說哈德遜灣公司一無所獲。你一定注意到,在「墨卡托投影」法所描繪的地圖上,美國和加拿大邊境的西半部,顯示為一條「直線」(在地球儀上呈現為曲線)。這條「直線」的準確做標是北緯49度。以流域範圍來說,當年的魯珀特地有一個突出部正處在這條緯度線的南邊。1818年,美英兩國在以這條緯度線劃定邊界時,已經將這個突出部的主權移交給了美國。由此也可以看出,哈德遜灣公司在魯珀特地的權力,並不是真正的主權。

不管怎麼說,哈德遜灣公司的存在,都代表著一段傳奇。一如美國的情況一樣,加拿大的地勢總體來說也是兩邊高、中點低,而哈德遜灣公司被授權經營的這片土地,正是加拿大的這片中央低地。要是當年沒有哈德遜公司的經營,抑或讓其它國家得手的話,今天的加拿大也就不存在了。那麼,從哈德遜灣被英國人發現,一直到哈德遜灣公司成立的這整整60年時間中,這樣的風險就沒有存在過嗎?情況當然不是這樣。下一節,我們就將具體解讀,法國人是如何參與到這場地緣政治博弈中來的。

- END -

圖集

戳圖片,看往期系列


推薦閱讀:

TAG: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