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獎孩子是門技術活,用錯了方式還不如不做!
適當的讚美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強大的自信,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卻不懂得怎樣正確地去讚美孩子......
壹
在《嚮往的生活》里,佟麗婭一說起兒子,完全沒有任何明星包袱,一臉寵溺地沉浸在「寵兒式」的誇獎中:
「我兒子特別乖。」
「我兒子特別聰明。」
不過,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爸爸黃磊,淡定地對何炅說:「這個家長看孩子都是不理智」,何炅也深表贊同。
回想一下平時生活中,我們這些「老父親」、「老母親」是不是也都這樣?親生的孩子,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看著哪哪都好,一不小心就掉進了「誇」的坑裡。
孩子成長路上,每解鎖一個新功能,會笑了、會爬了、會講話了、會走路了、會自己穿衣服了,我們都是竭盡所能地去誇獎。
但不得不說,我們在誇獎孩子上陷入了誤區。因為誇獎除了肯定,還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勇氣。
所以父母應該理性誇獎孩子,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
貳
誇獎孩子不僅是需要方法,而且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生活中,父母誇讚孩子的話,經常有:「你真棒」、「你最聰明」、「你最乖」、「你很懂事」之類的。
這種泛泛的誇獎方式,沒有實質意義,也沒有針對性的肯定,不會起到誇獎的作用,而且,會誇大其詞。
不適合的過度誇獎,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01
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
父母過度誇獎或不適當的誇獎孩子,極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固定型思維模式。
經常誇獎孩子:「你真聰明。」或者是:「這麼難你都可以做到,你簡直就是一個天才。」
這種籠統的、偏離實際的誇獎,是在給孩子傳遞一種「如果我做不到我就不聰明了」或者是「如果我失敗了,我就不是天才了」,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他們的思維就會形成一個固定模式——我只做我有把握的事,不去挑戰未知,也不願意接受任何的實驗。
卡羅爾·德魯克教授在《終身成長》中,在對成功進行多年研究後,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認為人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多地受到人類在追求目標過程中展現出來的思維模式的影響的結果。
思維模式有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性思維模式。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個人能力是固定不變的,所以他們害怕失敗,也不願意去挑戰。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你足夠優秀和聰明,一切都是囊中之物。失敗了就說明沒有天賦。
02
導致孩子盲目自信
凡事都被誇張,就會滋養孩子盲目自信的心理,認為自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
朋友家的兒子就是在各種花式「誇獎」中長大的孩子,自己吃了飯,爺爺奶奶誇「棒」,自己脫了鞋子,媽媽說「乖」……
有一次,幼兒園玩拔河比賽,朋友兒子所在的組輸了。孩子哭著鬧著,大罵裁判老師是笨蛋,說他是最無敵的奧特曼,他不會輸。
這樣一個狂妄自大的孩子,就是父母不恰當的誇獎一點一滴給「堆」起來的。
03
導致孩子依賴外界認同
過度誇獎會導致孩子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在做一件事之前,會先看到一個結果,才願意去做。
在幼兒園,老師會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獎勵小貼畫。
有一段時間,兒子經常會為了沒有得到小貼畫不開心,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孩子,所以才不沒有得到貼畫的,非常在意別人對他的認同感。一旦別人忽略了誇他,或者是沒有獎勵他,就兀自揣測,是以為自己不夠好,所以才沒有被誇獎。
動畫片《小豬佩奇》里有一個聖誕老人,忘記送她聖誕禮物的情節,當時,她歪著腦袋,很委屈地問媽媽:「我一定不是一個乖孩子,所以聖誕老人沒有送我聖誕禮物。」
這種依賴外界認同,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想法,是和父母或者身邊的人過度誇獎分不開的。
不論是什麼事,只要孩子有了確定的能力,就不要再去誇獎他了。否則這個「誇獎」就變得廉價和普通了,甚至,孩子會誤以為是父母的口頭禪而已。
叄
尹建莉說:「兒童只有在對自己能力不確信的情況下,才需要有外在的讚美和肯定幫助他穩固自信。」
當孩子做事遇見了困難,可是,她又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難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誇獎孩子:「這件事很難,可是,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每一次失敗之後,都沒有放棄,真的是不錯。」
而父母如何正面給孩子合適的誇獎呢?
01
誇獎要及時
對於孩子來說,誇獎不僅是一種肯定,也是有強化的作用。所以誇獎一定要「趁熱打鐵」,孩子年齡小,懂得事情的因果關係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因為你做了什麼,所以你達到了什麼樣的結果。
有一次,兒子在幼兒園因為跳石子得到了小組第一名,當他和我說這個事的時候,我正在忙著做晚飯,就沒有在意。
等到吃飯的時候,我再問及跳石子的事,他只應付地說:「沒什麼」。因為我沒有及時誇獎,導致他失去了表達的興緻,我也失去了一次及時誇獎的機會。
02
誇獎具體的事,而不是對人
當孩子做了某件事之後,父母給予肯定和誇獎的是這件事,而並非是給予孩子做出評價。
在《媽媽是超人》里,嗯哼做了一個「番茄醬配火腿腸」給媽媽,霍思燕接過來的時候,說了一句:「謝謝」之後,特意誇獎嗯哼:「麒麟做的飯最好吃了」。
霍思燕誇獎的是嗯哼做的飯,並非是嗯哼這個人,這種具體的誇獎,才會讓孩子明白,自己做好的地方在哪裡。
03
誇具體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經常這樣去誇獎孩子——「你真棒,考了第一名」、「你太厲害了,又拿了獎」。
這種誇獎結果的方式,也會讓孩子只注重結果,認為我只有做的好了,父母才會誇獎我。而誇獎過程,比如:「這一次考試,有一道題很難,你能認真思考,又克服了粗心大意的毛病,真棒。」
父母誇獎過程,讓孩子懂得努力這個過程很重要,而不是一味盯著結果。避免成為一個只追求輸贏的孩子。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誇獎,對於孩子來說,猶如一劑良藥。可是葯三分毒,一定有懂得適量,和適可而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