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具有成長思維?
我們總是認為,那些冠軍和偶像是天生的超級英雄。我們不願相信,他們也是相對平凡的人,只不過通過努力變得卓越不凡。
By 卡羅爾?德韋克
第二本書: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by 卡羅爾?德韋克
上一期我介紹了《堅毅》這本書,與父母分享培養孩子堅毅的重要性和方法。第二期,我想介紹一本對個人成長、企業發展、兒童教育都具有啟發意義的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這本書出了兩個中文版本,一個是中信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看見成長的自己》,還有一個是江西人民出版社今年10月推出的《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不知為什麼,這本在美國亞馬遜的暢銷書在國內並沒有受到太大關注。
《Mindset》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
這本書的作者是卡羅爾?德韋克 (Carol Dweck) ,德韋克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分別在哥大、哈佛大學、伊利諾伊大學教書,現任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德韋克因為研究思維模式(mindset)而著稱。德韋克通過數十年研究不同人群如何應對失敗和壓力後發現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思維(fixed mindset)和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固定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智商、才能都是固定不變的,而成長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才能可以通過持續的努力、良好的教育和堅韌精神不斷提升,成長思維並不否認個體在能力和智商上的差異,但是強調每個人的潛力是不可知的,可以通過努力不斷提升。
德韋克針對研究生和年輕人展開調查,請他們回答「你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聰明?」
固定思維的人會說:
當我沒有犯錯的時候。
當我又快又完美地做成一件事的時候。
當有些事對我來說超級容易,但其他人確不會做的時候。
而成長思維的人會說:
當某個工作特別難,而我拼盡全力,完成了我以前無法完成的工作。
我花了很長時間研究某個東西,最後終於弄明白了。
在成長思維的人看來,所謂成功就是不斷學習,激發自己潛能的過程,因此,人生無需向其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或智商。某門功課考了高分,只是說明你學習這麼功課足夠努力,或者學習方法得當,並不能證明你的智商就比分數低的同學高,或者你的能力就比其他同學強。
德韋克認為,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的人,對待挫折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固定思維的人在意外界對他們的評判,他們想保持成功者的標籤,不願意承擔風險及面對挑戰,擔心成為被嘲笑的失敗者(loser)。一旦失敗了,失敗就從一種行動(我失敗了)變成了一種身份和標籤(我是失敗者);而成長思維的人願意接受挑戰,從失敗中學習成長,對他們來說,人生就是持續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失敗雖然也帶來痛苦,但某次失敗並不能給你打上失敗者的標籤,只是說明你面臨某個具體的、需要解決和克服的困難而已。
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的人對待成功也不一樣。固定思維的人認為,某件事的成功證明自己智力或者能力超群,比如有些大企業的CEO,一旦獲得成功,就不思進取,保守不前,覺得自己的領導力得到了證明;而成長思維的人知道,某件事的成功只是說明自己在某件事上做得很棒而已,並不能預示自己做其他的事就可以不加學習。對成長思維的人來說,學習和反省是持續終身的過程,而不停留在人生的某個閃光點。
德韋克通過一個例子對比兩種不同思維模式人的心理狀態:假如有一天,教授把期中考試的卷子發下來了,這門課你很喜歡,但你只拿了C+。你對自己非常失望。當天晚上,你回家的時候,發現車上被貼了違章停車罰單。於是你給最好的朋友打電話想傾訴一番,但是他對你態度很冷淡。你會怎麼想?
當德韋克問具有固定思維的人時,他們通常會說,感覺自己很失敗、很倒霉,學業不佳,朋友遠離,一無所是。他們把C+、罰單和朋友的態度當成衡量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標準。
當然,沒有人會為拿到C+或者停車罰單而開心,但是,成長思維的人不會因為某次挫折或者失敗就給自己貼上愚蠢或者失敗者的標籤:C+並不等於自己很蠢,而是說明這門課努力不夠,或者學習方法不對;拿到停車罰單並不能證明自己很倒霉,而是停車的時候不夠小心,沒有看清禁止停車的警告牌;而朋友對自己態度冷淡,並不能證明自己是個失敗者,也許只是朋友當天心情不好,應該換個時間跟他聊聊。
如何培養成長思維的孩子
德韋克認為,人天生是不會有那麼多標籤和顧忌的。例如:嬰兒從來不會去思考學步是否困難,是否值得摔那麼多跤,他們也不在乎犯錯或者摔倒是不是很丟人。他們就本能地走啊、摔倒、再爬起來、再繼續往前走,直到最後學會走路。人的思維形態大多受到後天的社會文化和家庭教育所影響。
我們的社會和文化喜歡讚揚天賦和聰明,認為努力是天賦不夠的表現,更喜歡把某個人的成功歸結為天賦,而忽略他背後日復一日的練習和付出。比如我們經常說達芬奇是繪畫天才,而忽略了他在獨立創作之前在畫家委羅基奧的工作室當了十幾年學徒。他一輩子學而不輟,保留至今的學習筆記就有7500多頁。也有人說,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是演講天才,但多少人知道,他在發表著名的總統就職演說前,在公共場合發表了幾千場大大小小的演說。
受到我們這種崇尚天賦的文化影響,有的父母認為,要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就應該表揚孩子聰明或者智力超常。但實際上,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孩子們在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時,會對自己產生質疑。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會他們熱愛挑戰,不怕犯錯,享受努力的過程,尋找應對挑戰的新策略,並且不斷努力。這樣,孩子就不會成為讚揚的奴隸,他們會用一生去建立和不斷修補自己的自信。當然,並不是說,父母就不應當讚美孩子,父母可以讚美孩子的努力、堅毅、為應對挑戰所採取的正確的方法和策略和不懼失敗的精神。
我回想起來,在兒子傑寶的幼兒階段,我總是喜歡誇他聰明,比如學會說一個單詞,搭好一個玩具。那時候我只是簡單地想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但是後來發現,兒子在跟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如果發現其他小朋友比自己做得更好,就會表現得很不開心。現在回想起來,我的鼓勵讓兒子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聰明」,如果發現自己不夠聰明,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現在傑寶已經上小學了,我再也不用「聰明」來鼓勵他,而是表揚他的努力。例如,傑寶回家得意地說自己羽毛球打得比同學好,我就會問他,你為什麼打得比同學好呢?他說:「因為我上培訓班了。」 我會說:「對呀,因為你花在羽毛球訓練上的時間比同學多。如果你想打得更好,就需要更努力地練習。」
除了讚揚努力和堅韌,父母還應當注意避免給孩子打標籤。一個經常出現的場景是,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不是這裡錯就是那裡錯,有時候,父母會生氣地斥責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怎麼都學不好?」 這不正是典型的固定思維嗎?作業沒做好就等於孩子太笨?成長思維的父母,應該就事說事,幫助孩子認識到具體有什麼問題,比如做這道題是不認真,還是因為沒有理解這道題後面的原理。
如何讓孩子面對失敗
有時候,父母總想保護孩子免受挫折和失敗,但挫折和失敗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與其過度保護,不如教會孩子面對失敗,認識到失敗是自我提升的機會。
下面是另外一個例子,假如你的孩子去參加體操比賽但沒有獲獎,她很沮喪,你會怎麼安慰她呢?
1、告訴她,你認為她是最棒的(明顯說謊,你和孩子都知道她不是最棒的那個);
2、告訴她,她的水平本應該獲獎(把沒有得獎的責任推卸到他人頭上。作為父母,你想讓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喜歡推卸責任的人嗎?);3、告訴她,體操沒那麼重要,不要太在意獎項(暗示孩子,如果她某件事做得不好,那就應該放棄);4、告訴她,她體操水平不錯,下次一定能得獎(這可能是最危險的信號,如果這次孩子沒能得獎,為什麼下次就可以?)有一位成長思維的家長是這樣安慰自己的孩子的:「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對自己寄予厚望,並且盡最大努力去表演,但還是沒能得獎。但是你知道嗎,你付出的努力還不夠,很多女孩花在體操館練習的時間比你長,而且比你更努力。這是你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位家長不僅告訴了孩子真相,還教孩子學會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並且調整方法。
今天,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已經成為美國學校和商界很流行的詞,例如,微軟創始人蓋茨在2014年發布的年度書單中推薦了這本《Mindset》,而微軟CEO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也公開表示,受到《Mindset》的啟發,自己2014年接任CEO後的一大任務就是在微軟內部推動成長思維文化,讓員工學會彼此學習,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不斷進步。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號「蝸牛與鯨魚」,每期推薦一本教育相關書籍!
推薦閱讀:
TAG: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Mindset(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