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的毒,嘗過才知道

上班就像炒菜,炒生了不能吃,炒糊了不好吃;能力是鍋,任務是菜,我們每個人都是廚師,炒出一道道黑暗料理。有的人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食不甘味!


當能力配不上夢想,還有加班可以想像

有一種加班叫回鍋,於我而言,是心理需求。當我陶醉於自己對一件事情的熱忱且願意為之付出的姿態時,我將此自定義為「青春」。

在我在剛畢業那兩年,超過一半的周末都貢獻給了加班。一是信仰:當時公司的創始人有一段著名的發言:「假期是拿來超越競爭對手的!」,我,信了;二是榜樣:公司的管理層身先士卒,時常在周末探討組織架構、業務發展、銷售策略,而公司也相對開放,小白如我,可以任意旁聽,待在他們身邊,讓人心安;三是唯一:單身且離家千里之外,加班似乎是唯一的選擇,假如一件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絕對的比重,那麼為他付出再多精力與時間又何妨呢?

這種班加得可能算得上理所應當。每當周末走在公司外那條長長的人行道的時候,我都在想,我應該是做出了這個階段做的最應該做的事吧。用一倍的時間,去追逐那些能力出眾者一半的成效,似乎是沒有能力的人選擇的可操作性最強的路。


把菜炒糊的,大約是不想關煤氣灶

有一種加班是干炒,味道沒變好,菜已炒糊了。

顏如晶在《奇葩說》中說,熬夜打遊戲、吃宵夜很快樂,可熬夜什麼都不做,就乾熬,就熬,那叫失眠,不快樂。乾熬的加班也一樣,為熬而熬,能力沒提升,產出沒增加,白白耗費了時間。領導不走他就不走,旁邊的同事不走,他就不走,乾熬。

這種班加得百無聊賴,我想沒有一個人是願意的,但很多人都不得不這樣。有能力做事的人不能不加,因為他擔心自己走得早功勞會寫上別人的名字;沒能力的人不能不加,沒有功勞只有苦勞來湊;想表現的人不能不加……每個人都吃著自己的干鍋糊糊,嘴裡嚷著腸胃不適,傷了身體,累了自己。


並不只有家庭主婦才會煲湯,也並非所有的湯都有營養

有一種加班是濕炒,往菜里加水,把菜炒成了湯,每頓都吃得很飽,還是營養不良。即使吃上五大碗,也不夠身體所需的能量。

互聯網流傳的作息時間:

早上10點:到公司、開電腦、倒水、上廁所

10點半:開始工作

12點:吃飯、聊天、午睡

2點:午睡起床、倒水

2點半:開始工作

6點:吃飯,溜達

8點:工作

晚上10點:回家

算上期間接騷擾電話、刷朋友圈的時間,看起來一天12個小時的工作,可能也就那麼3、4、5、6個小時。這種班加得不知所謂,每個人都喝著自己的湯,撐壞了肚皮,也沒吃飽,每天飢腸轆轆,大概不是貧血就是脾虛。


人在江湖,加班正常,可不是所有人都炒出了味美的菜。多少人的鍋炒糊了,多少人的菜燉爛了呢?

願我們都有一個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也願我們炒出的菜有滋有味,不要吃壞了肚子、撐壞了肚皮,負了今天,丟了自己!


推薦閱讀:

TAG:加班 | 熬夜 | 加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