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愛爾蘭,從一個小鎮開始

愛爾蘭島上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很多,比如莫赫懸崖,凱爾圖書館,敦安古斯城堡……但專欄的第一篇文章,我想從愛爾蘭島上一個小鎮說起。這個小鎮雖小,但足以以小見大展示出愛爾蘭文化的基本元素——天主教、Celtic以及在與英國殖民者長期鬥爭中形成的民族身份認同。

小鎮叫做Kildare,位於都柏林西側,距都柏林只有一個小時車程。

雖然不是著名的旅遊景點,但是Kildare這個名字在愛爾蘭人甚至是在中國留學生中的知名度都非常高,這是因為小鎮旁有一個奧特萊斯購物打折村,每天都會有大批來自都柏林的遊客乘坐免費大巴或是自駕來到這裡,購買品牌商店的直銷產品。我去Kildare的初衷,也是要和同學一起逛一逛商店,買一些冬天穿的衣服,只是中途對逛街感到無聊,我閑逛到了旁邊的Kildare小鎮上。

驚訝於小鎮雄偉的教堂和濃厚的宗教氣氛,我拍下了一些照片,回來後做了一些考證,寫下了這篇遊記。


Kildare 位置

在Kildare購物村吃過午飯,距離下午返程大巴車的集合時間還有兩個多小時。

遠處地平線上,鬱鬱蔥蔥的樹林遮蔽著一排排的村莊房屋,昨天剛下過的雨讓空氣充滿寒意和濕氣。遠方的高地上一片氤氳,一座高塔從其中凸顯出來,猜想那肯定是小鎮教堂的高塔,我朝著那個方向走去。

從購物村出來沿著主路一直往北走,沿著潮濕的街道,很快就會到達小鎮中心的廣場。這裡最醒目的是一座女性塑像,仔細看是St.Brigid像。塑像大概3米高,身穿修道袍的St.Brigid站在一座平台上雙手合十,目光炯炯看向遠方。

St.Brigid就是這個小鎮的創建人,她同時也是天主教聖徒,與St.Patrick共同位列愛爾蘭保護神之一,被稱為「蓋爾人的聖母瑪利亞」(the Mary of the Gael)。St.Brigid在Kildare地區極具影響力,可以說是塑造了整個小鎮的肉體與靈魂,而小鎮的歷史就圍繞她的故事展開。

Kildare鎮中心廣場的St.Brigid 像

St.Brigid公元五世紀出生於Dundalk地區。她的父親是愛爾蘭島上的原住民,世代信仰凱爾特傳統宗教,他以凱爾特神話中的女神Brigid的名字為女兒命名。(在凱爾特神話中,Brigid掌管著春天、生育、癒合以及詩歌,真是美好的寓意啊。)

凱爾特文明中的 Brigid神形象

如果了解愛爾蘭歷史你會知道,在羅馬天主教傳入愛爾蘭之前,信仰多神的凱爾特文化盛行於愛爾蘭島。而天主教的傳入徹底改變愛爾蘭人的信仰。

St.Brigid就出生在這個歷史轉變的節點上。St.Brigid長大後接觸到了聖徒St.Patrick,當時他正受羅馬教皇之命前來愛爾蘭傳教,St.Patrick所信仰的基督神學極大影響了St.Brigid,她接受了St.Patrick的傳道,成為了一名基督徒。

St.Brigid形象

St.Brigid成為基督徒後,為了天主教的利益積極奔走於南部愛爾蘭地區,幫助天主教建立了許多修道院。今天的Kildare鎮最早便發源於St.Brigid在該地區建立的一所教堂。

據說,St.Brigid在該地區的一所橡樹旁修建了一所修道院,將其命名為「橡樹修道院」,其愛爾蘭語的名字是Cill Dara(church of the oak),按照讀音轉為英語便是Kildare。這就是Kildare小鎮最初的來源,修道院的繁榮聚集來了信徒,他們耕作並定居在修道院附近,成為了Kildare最早的居民。

St.Brigid如願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上帝,她死後成為了愛爾蘭人心中的聖母。信仰St.Brigid的天主教徒有著自己的社區和獨特的符號,代表他們的十字架符號形似風車,與一般的垂直的十字架差別很大。在Kildare地區,這樣的風車十字架圖案隨處可見。

Kildare教堂前的告示牌上,十字架符號形似風車

出生於愛爾蘭的本土女孩成長為羅馬天主教認可的聖徒,St.Brigid的故事作為公元五世紀愛爾蘭人皈依天主教的歷史的一個縮影,反映出愛爾蘭人與天主教身份深深羈絆。

從廣場往左拐,朝Tesco超市的方向走,路上會看到一座白牆藍窗的房子,房子的每扇窗戶上都用藍色油彩畫上了複雜的圖案。其中面朝道路的窗戶最大,上面畫著一位女性張開斗篷的形象,這是在述說一個關於St.Brigid的傳說。

白牆藍窗的房子上畫著St.Brigid用斗篷遮蔽田地的故事

在Kildare地區,流傳最廣的關於St.Brigid故事就是她用斗篷遮蔽田地的故事。傳說她和她的姊妹們來到Leinster國王的城堡里,希望國王能賜予土地以修建修道院。她希望把修道院建在一處土地肥沃的森林旁邊。國王嘲笑她異想天開的願望,拒絕了她的請求。

St.Brigid沒有就此離開,而是對國王說:「您能否賜予我一片斗篷大小的土地?一片斗篷大小就好。」國王哈哈大笑,以為這是玩笑就同意了。St.Brigid於是張開了自己的斗篷,沒想到這斗篷突然開始往四面八方延伸,很快就烏雲蔽日一般遮蔽了Leinster大片的土地。國王嚇得目瞪口呆,只得答應賜予St.Brigid土地修建修道院。

St.Brigid用斗篷遮蔽田地

宗教學專業的我看到這個故事感覺非常耐人尋味。土地,作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資源,一直是社會財富的象徵和權力爭奪的對象。St.Brigid以斗篷遮蔽土地的故事得以流傳,實際上顯示出著St.Brigid時期教會權力與世俗政權的鬥爭.

故事產生的背景其實是,不斷增多的信徒讓天主教在愛爾蘭的力量迅速增強,這讓教會在St.Birgid的時代已經敢和國王叫板,向世俗政權索要土地。實際上歷史也確實是這樣,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實際控制愛爾蘭島的政治力量一直是羅馬天主教教會。

那麼有趣的是,在Kildare流傳至今的這個故事,是否也有天主教刻意為之以向世俗政權示威的意義?

房子窗戶上的畫

Kildare大教堂坐落在Kildare小鎮廣場的西北角,那是鎮上地勢最高的地方。從鎮中心的廣場遠遠望去,可以看到它方正的外形和巍峨的深灰色高牆。十一月的愛爾蘭寒風颯颯,厚重的烏雲覆蓋著愛爾蘭的天空,大教堂在高地上顯得肅穆而莊重。

Kildare大教堂

Kildare大教堂是其所在教區(United of Diocesss of Meath and Kildare)的兩所大教堂中的一所,也是愛爾蘭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大教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文提到的St.Brigid在公元五世紀時修建的修道院。據說,St.Brigid最早在此地修建的修道院是木製的,在她死後人們為了紀念她而修建了這所宏偉的大教堂。

Kildare大教堂

歷史上大教堂多次由於戰爭被摧毀,在英國殖民時期也一直沒能得到修護,現在教堂被看到的樣子是1875年在建築師George Edmund Street的指導下翻修而成的。教堂呈現出早期哥特式的建築風格,教堂整體呈十字形,教堂內部有禮拜廣場和中央塔,所有窗戶都是哥特式建築典型的柳葉刀形狀。教堂內部在牆壁之間有著數量眾多的扶壁,而扶壁之間都有拱橋進行連接。

大教堂內部柳葉刀形狀的窗戶(圖片來自互聯網)

Kildare大教堂最有特點的是外牆上的裸體雕塑,這種形制的雕塑叫做Sheelagh-na-gig,形象是一個生殖器被誇張化的瞪著眼睛的女性。在世界範圍內,這樣的裝飾天主教大教堂中都很少見。

Sheelagh-na-gig裝飾

大教堂外有個鐵門,鐵門留了一道縫。門口看門的老人看到我走進,便問是來禮拜么,我回答只是來參觀。他說歡迎,還向我介紹說這是一座天主教大教堂,屬於愛爾蘭教會管轄,不屬於英國教會管轄。我點頭,心中感嘆老人對自己的天主教身份的篤定。

走入鐵門,大教堂出現在眼前,石質的磚牆堆砌出樸實而厚重的神秘感。大教堂門前有幾個遊客在拍照,還有一個穿著黃裙子的男人在吹著風笛,笛聲悠揚清脆,婉轉入雲。

一個穿著黃裙子的男人與他的風笛

轉過來,教堂後面是一片墓地,墓地後面是一座可以參觀的高塔。這塔也就是在購物村中看到的地平線上的高塔。墓地中樹立著各種形態的墓碑和十字架,這裡大概是不同時代大教堂牧師的安息之處。秋風瑟瑟,縹緲的笛聲讓四面更顯寂靜,我和友人在莊嚴的教堂和寧靜的墓地之間久久佇立。

墓地和高塔

回到小鎮中心的廣場上,St.brigid雕塑仍看著遠方購物村的方向,而她腳下平台上刻寫的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寫著:「In memory of over 350 men from Kildare and district who cave their lives at Gibbet Rath 29 May 1798 」。原來這雕塑是為了紀念1798年英國政府對愛爾蘭叛軍進行的Gibbet Rath大屠殺。

St.Brigid像為了紀念1798年的Gibbet Rath大屠殺

十八世紀後期,受美國和法國革命成功的影響,愛爾蘭島上也掀起了追求獨立的浪潮。1798年5月,愛爾蘭愛爾蘭聯盟黨發動起對英國政府的革命。該黨派最初由不滿英國國教壓迫的長老會會員組成(本質上也屬於英國新教),然而隨著大批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人的加入,為天主教的自由而戰成為了革命的口號。同年8月,法國派遣軍隊登陸愛爾蘭梅奧支持愛爾蘭叛軍的革命。然而由於缺乏組織,愛法聯軍在力量更為強大的英國軍隊面前迅速被擊潰。9月,革命基本被平息。

Gibbet Rath大屠殺發生在叛亂剛開始的五月。革命爆發之後,駐紮在都柏林的英國少將James Duff帶領700人的軍隊前往Kildare地區的Monasterevin鎮壓叛亂。然而在他到達之前,聚集在那裡的上千名叛軍已接到了來自英國將軍Gerard Lake的特赦,他們同意向英軍投降,而Duff似乎不知道這一點。

5月29號,James Duff到達Kildare,與叛軍遭遇,Duff少將命令叛軍下跪並收繳了他們的武器。隨後,英國步兵和騎兵發動攻擊,造成350名投降叛軍死亡。這次屠殺的真正原因不得而知,Duff少將事後聲稱是叛軍首先攻擊了他們。無論如何,屠殺加劇了愛爾蘭人和英國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導致了戰事的惡化。

James Duff

這次屠殺過去三十年之後,在Daniel OConnell的領導下,愛爾蘭人終於為自己爭取來了《天主教解放法案》,愛爾蘭人在英國殖民者的統治下也有了自有信仰天主教的權利。

如今,大屠殺已經過去兩百多年。St.Brigid作為Kildare地區天主教信仰的象徵,愛爾蘭人的聖母,現在就在Kildare鎮中心的廣場上雙手合十,日夜為這些被屠殺的信徒們祈禱著。

Kildare鎮中心廣場的St.Brigid 像

轉眼已經快四點,我啟程返回了購物村。

購物村裡繁華依舊。不遠處,小鎮還和它一千五百年前一樣寧靜,只不過在這頭,多了些攢動於數字和商標之間的人群。

(聲明:原文發佈於「UCD青年」公眾號)


推薦閱讀:

TAG:歐洲旅遊 | 愛爾蘭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