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知識庫」— 精神分裂症
聲明:「知乎知識庫」專欄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如需專業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或相關醫療機構。
「精神分裂症」這篇文章內容由知友提供,本專欄代發,感謝 @KnowYourself 的分享。
簡介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以行為異常和對現實的認知能力下降為特徵的精神障礙。[1] 越來越多的研究與臨床證據表明,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系列神經發育問題所導致的、一種存在生理基礎的精神疾病,[2] 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情緒、行為、語言及對自我的感知,使人們的感知與真實世界逐漸被割裂開來。
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並不像大眾想像的那樣低,世界人口中約0.3-0.7%在其一生中受精神分裂症所影響。[3] 2016年,全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過了2100萬。[1] 精神分裂症並非不治之症,大約20%的患者康復良好,一些人甚至能完全康復;[4] 但仍然有50%的患者終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5] 2015年,全球估計有1.7萬人死於與精神分裂症相關或由精神分裂症引起的行為。[6]
歷史
1797年關於詹姆斯·蒂利·馬修斯的病例詳細報告,以及菲利普·皮內爾於1809年所發表的報告,一般被認為是在醫學和精神病學文獻中最早出現的精神分裂症個案。[7]尤金·布魯勒於1908年第一次提出了「Schizophrenia」這個概念,該概念源於希臘語詞根「schizein」(意為「分開」)和「phren」(意為「心靈」)[8],藉以描述人格、思考、記憶、知覺之間的功能性分離。[9]
在20世紀70年代初,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標準出現不少爭議。大衛·羅森漢於1972年在《科學》期刊發表的著名研究——《精神病房裡的正常人》(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指出美國的精神分裂症診斷標準過於主觀、不可靠。[10,11] 類似的爭論與研究使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標準得以修正,還促使了整本DSM手冊的修訂,發行了第三版。
國內對於精神分裂症存在一個常見迷思,是將其與「分離性身份障礙」(即「多重人格」)混淆起來,這是由於譯名的字面意思而產生的誤解。
病因
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發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遺傳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是由常見和罕見的風險等位基因群決定的,每一個等位基因在總的人群變異中只起很小的作用。迄今為止,已確定的風險等位基因也與其他精神障礙有關,包括雙相障礙和抑鬱症等。
環境因素
出生季節與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有關聯,夏天以及某些地區的晚冬和早春出生,與該疾病的缺陷型有關聯。在城市環境下成長少數族裔的孩子中,精神分裂症以及相關障礙的發病率更高。[12] 大約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吸毒、濫葯或攝取過多的酒精。大麻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其中一個誘發因素。[13]
臨床表現
精神分裂症通常以陽性及陰性癥狀來描述。[14]
陽性癥狀(Positive Symptoms):陽性癥狀,也稱為精神病性癥狀,它們是通常不會出現在普通人身上的癥狀。主要包括:1. 妄想(如被害妄想、關係妄想、鍾情妄想等等)2. 幻覺(主要以幻聽為主) 言語紊亂 3. 明顯紊亂或緊張症的行為(如僵硬的動作或姿勢)
陰性癥狀(Negative Symptoms):陰性癥狀並不僅僅出現於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還可能出現於如抑鬱等其他情緒或精神障礙中,如情緒表達減少,意志減退(沒有興趣參與到工作或社交活動中)等。
診斷
個體必須表現出2項或更多以下癥狀,每一項癥狀均在一個月中有相當顯著的一段時間裡存在,且至少其中一項為1,2,或3:
1. 妄想
2. 幻覺
3. 言語紊亂(例如,頻繁地思維脫軌或聯想鬆弛)
4. 明顯紊亂或緊張症的行為
5. 陰性癥狀(即,情緒表達減少或意志減退)
自障礙發生以來的明顯時間段內,1個或更多重要方面的功能,如工作、人際關係或自我照顧,明顯低於障礙發生前具有的水平。這種障礙的體征至少持續6個月,且不能歸因於某種物質(例如,濫用的毒品、藥物)的生理效應或其他軀體疾病。[12]
治療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重心是藥物治療,一般會在此基礎上配合心理干預。當患者嚴重發作時,可能會自願地或強制性地住院。
藥物治療主要使用的藥物是處方抗精神病藥物——氯丙嗪,其可在約7至14天內把陽性癥狀的程度減輕。然而,抗精神病藥物對陰性癥狀和認知功能障礙的改善效果並不顯著,並且具有很大的副作用。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葯,與之相比副作用更小。
心理干預能幫助緩解陰性癥狀,比較有效的幾種療法是:家庭療法、認知矯正治療、積極性社區治療等。[15]
預防
精神分裂症的預防主要是針對那些尚未發展出早期癥狀的個人,集中於減少環境的負面影響,比如改善教養情況、緩解貧困狀態、霸凌、童年虐待和忽視,因為這些因素往往會增加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而那些已經顯露精神分裂症早期癥狀的人群,一些醫療研究正在探索預防精神分裂症徹底發作的藥物治療。[16]
案例
約翰·納什(John Forbes Nash Jr.),是電影《美麗心靈》男主角的原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世界著名經濟學家、數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博弈論中的「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是他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學術成果。然而,人們往往不知道的是,他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遭受著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他認為來自外太空的力量通過《紐約時報》的頭版與他交流,認為妻子在背地裡策劃著某種陰謀,向聯邦調查局寫信稱有人企圖霸佔世界。[17]
參考文獻
- WHO. Schizophrenia Fact sheet. 2015.
- Hickey, P. Schizophrenia is not an illness. Behaviorismand Mental Health. 2010.
- van Os J, Kapur S. "Schizophrenia" . Lancet. 2009, 374 (9690): 635–45.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Arl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 101–105.
- Lawrence RE, First MB, Lieberman JA. Chapter 48: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Psychoses. (編) Tasman A, Kay J, Lieberman JA, First MB, Riba MB. Psychiatry fourth. John Wiley & Sons, Ltd. 2015: 798.
-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2016).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ife expectancy,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9 causes of death, 1980-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Lancet. 2015, 388 (10053): 1459–1544.
- Heinrichs RW. Historical origins of schizophrenia: two early madmen and their illnes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003, 39 (4): 349–63.
- 黃敏偉. Schizophrenia中文診斷名稱意見調查說明.台灣精神醫學會.
- Kuhn R. tr. Cahn CH. Eugen Bleulers concepts of psychopathology. History of Psychiatry. 2004, 15 (3): 361–6.
- Wing JK.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in the study of the functional psychoses. British Medical Bulletin. 1971, 27 (1): 77–81.
- Rosenhan D. 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 Science. 1973, 179 (4070): 250–8.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2013.
- Gregg L; Barrowclough C; Haddock G. Reasons for increased substance use in psychosis. Clin Psychol Rev. 2007, 27 (4): 494–510.
-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2016). Schizophrenia.
- 蘇珊·諾倫-霍克西瑪.(2017).變態心理學. 人民郵電出版社.
- Dryden-Edwards R(2018).Schizophrenia.medicinenet.
- Nasar, S. A beautiful min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