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娜、章子怡越來越招人討厭:什麼樣的人,在關係中註定被拋棄?

文 | 若晗

最近謝娜頻繁上熱搜,從和粉絲的一場撕開始。

事情的起源,是謝娜提出要空降超話,向粉絲徵求意見,卻被粉絲氣到退出超話。

(超話是微博上的粉絲聚集地)

當我們看到熱搜時,基本上能看到的,就是謝娜發的這幾句話:

原來謝娜粉絲在徵求路人意見後,向謝娜提出了幾條建議。

建議的內容我們找不到了,其中一條的大概內容是:不要總在各種節目裡面提張傑,路人觀感不好。

謝娜隨後也解釋說:《妻子的浪漫旅行》本來就是夫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所以我才頻繁提到張傑。

張傑心疼謝娜,也站出來發聲,力挺妻子。

同節目的應采兒、程莉莎等都紛紛站隊,抱團支持謝娜。

隨後,謝娜官方粉絲團宣布脫粉。

至此,網友的評論基本兩極分化。

一部分人認為:謝娜不分場合秀恩愛,一開始讓人感動,秀多了真的很尷尬。更何況這些年謝娜的主持功力真的沒長進。

一部分人認為:粉絲管得太多,戲精。

然而這件事還沒有結束。

章子怡也站出來力挺謝娜。

大意是:難道情感節目不該提老公嗎?為什麼要這麼提心弔膽。

隨後又引發了章子怡粉絲和路人的群嘲。

一方面大家解釋說:

1. 粉絲不是不讓她提,而是說最好不要不分場合一直提,這樣很敗路人緣。

2. 從一開始,粉絲就沒有指定是《妻子的浪漫旅行》這個節目,大家關注錯點了。

3. 希望謝娜能夠提升業務能力。

一方面,又迎來了一大波對章子怡本人的群嘲。

「就知道上各種亂七八糟的綜藝節目」

「真low,國際章的范兒都被你敗光了」

「你還演不演電影了?」

好巧不巧,也就在幾天前,章子怡貼吧吧主也宣布脫粉。

原因就是:章子怡長期不接演電影,從電影咖變成電視咖,又淪落到現在的綜藝咖。

截至至此,事情基本上告一段落。

可事情,真的結束了嗎?

我從來沒說過明星和粉絲的關係這件事。

其實這件事,很微妙。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人喜歡什麼樣的明星,基本上就能判斷出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者說,她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互聯網裡,對一個明星,大眾可以分為:

1. 鐵粉——明星就等同於自己;

2. 路人粉——欣賞明星身上的某種品質,並且希望自己也有;

3. 路人——和自己無關;

4. 路人黑——明星身上的品質,恰好是自己排斥的。

我身邊有幾個年輕女孩,她們分別有自己喜歡的明星。

其中一個,喜歡陳數和董卿。

她本人呢,恰好是一個依賴性很強、獨立性相對弱一些的女孩。

陳數和董卿,是她理想型的獨立女性形象,也是她想要努力的方向。

圖註:陳數

圖註:董卿

另一個,喜歡陳立農。年輕、青春、陽光、溫暖、正能量的鮮肉流量。用她本人的話說:這個人承載了自己對所有美好的嚮往。

圖註:陳立農

回到謝娜這件事上來看。

明星和粉絲,到底誰做錯了?

其實都沒錯。

對於明星呢,她們可能根本不清楚這些粉絲在做什麼。甚至會覺得,你們只要開心就好,沒必要為我做這些。

粉絲脫粉,源於她們認為自己為了謝娜的路人緣、為了路人少罵謝娜而提出了真誠的建議。

她們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為了偶像反黑、做數據、宣傳等等,自己問心無愧,是出於對她的愛與責任。

而謝娜的一句「超話原來是這樣,走了。」徹底擊碎了粉絲默默付出的一廂情願。

她們的內心是:哦!原來我的付出,根本沒有意義,根本不被需要。

發現自己不被需要,可能是擊垮她們意志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8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題目是這樣的:

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我們生活中,「被需要」常被理解為一種依賴:

父母被孩子需要,老師被學生需要,強者被弱小者需要……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正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紐帶。

一方面,需要的人想獲得他們的幫助,從而得到滿足;另一方面,被需要的人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在付出中獲得幸福感。

我記得在《我就是演員》里,任素汐、郭麒麟、張新成有這麼一場戲:

任素汐飾演的媽媽出門在外幾天,兄弟倆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把家裡整理的井井有條。

媽媽回來後,什麼都沒說,但就是有一點隱隱的失落感。

兒子察覺到了不對勁。

他讓自己燙到手,然後大呼「媽媽好疼!」

把零落的衣櫥門打開,讓媽媽無意間看到「整齊」背後的真相。

......

媽媽一臉嫌棄的表情忙來忙去,可是抑制不住得意的眼神念著:你們真是我的冤家,沒有我你們怎麼活呀!什麼都做不好......

一通忙碌下來,媽媽突然就高興起來了。

媽媽之所以會高興,是因為她被需要,「被需要」會讓人獲得一種存在感。而"存在感"這個詞對於很多人很重要。

但付出,有時也是一種傷害。

在成人的世界裡,有許多大小孩。而感情這遊戲,只有足夠成熟的人才能過關。你對一個人好,無怨無悔的付出,就真的只是因為對面的那個他么?

我們時常見這類人,通常先人後己,有求必應,寧可自己沒有也要奉獻給別人。這樣的人,她往往表面這樣做,嚴重的過度付出,而內心可能是想要別人的認同,別人對她的接受,別人跟她有很好的關係。

所以她想要得到這些,就隱忍、壓抑自己的一些正常慾望來獲得。還有就是她害怕衝突,害怕真實的表達自己,他們的關係會被迫結束。她需要大量的肯定,來確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當然,很多情感的模式是交換式的,是要得到回報的,用自己的優勢與對方的交換,然後得到各自想要的愛或物質,或其他。

生活中很多感情中,存在這樣的關係,等價交換,雙方共識。

交換式的付出不是不可以,只是我們要明白這個付出存在交換的性質,如果是這樣的模式的話就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明白彼此付出的量,大致找到一個平衡點,否則,這個關係就會失衡,進行不下去。

亦舒曾說:無論做什麼,記得為自己而做,那就毫無怨言。

生活是一面鏡子,感恩形形色色的人存在於世,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知自己。沒錯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做你自己。

其實,謝娜和粉絲的關係,和很多感情中的人是很像的。

一個人單方面的付出,另外一個人完全不領情。

時間久了,所有的寵溺,也會變成倦怠和負擔。

日本的最佳夫妻日,曾經有一個網路調查結果:日前發行自傳的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夫妻連續六年稱霸冠軍,他們是很多粉絲尤其是四五十歲人們心中的模範夫妻。」

他倆的婚姻恩愛三十幾年,幾乎沒吵過架。

當被追問婚姻美滿的秘訣時,他用「相性」兩個字解釋一切。

解釋起來就是:互相崇拜,互相在乎,互相付出,相愛的兩個人互為對方的神 ,我願意為你付出,你也不吝嗇為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只有同頻才會共振,才會產生更多的能量。

感情中,付出多少本沒有一個既定的標準,跟隨自己的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許,在感情里,付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勉強自己,不委屈別人,不辜負相遇。

但如果,你的另一半也在付出著,那就試著用感恩的心去看待彼此吧。

我愛你,對不起,謝謝你。

這些話很簡單,但它在婚姻里的效力,遠比想像超出百倍。不是虛偽的客套,而是真心的感恩。

如果你看的意猶未盡,對於親密關係,提升自我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心之助」,回復「知乎」即可參與抽獎,一對一諮詢等你來~

喜歡的話點個贊再走吧,收藏起來做攻略也是蠻好的!


推薦閱讀:

TAG:戀愛心理 | 婚姻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