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里的小插曲 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該怎麼應對?
最近遇到一個小朋友,吵著嚷著不肯去上學;究其原因我們才知道,原來在課堂上,因為還是在一年級,尚未適應上課的節奏,聽著口渴便喝水然後不經意間就玩起來,惹怒了老師。結果這個老師直接一把奪過水瓶,就勢扔到垃圾桶里……而老師的這一舉動讓生性膽小內向的學生不知所措,很長一段時間懼怕上學,甚至不知該如何和其他人交流……
你看,在教育路上蝴蝶效應還是依然存在,那些我們無意中一言一行也許就會傷害了他們,而這些無意識的傷害也許就會成為成為一生的負能量。而在整個教學中,我們老師註定會與不同類型的學生遇見:有聽話的;也有上課走神的;當然還有尋找存在感的……那用以前的那種強勢方法教的下去么?
所以,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就是在課堂中,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那些看似調皮搗蛋的學生們!
首先,我們就必須得明白:在課堂上那些嘰嘰喳喳、小動作不斷的學生。他們為什麼會這樣?
? 學習基礎差,聽不進去
總有一些成績差到令自己絕望的學生,上課對他們而言如同進「煉獄」,更何況是補課;這些大體是被父母強行拖來進行的,所以在課堂上只能找些能發泄精力和轉移注意力的事情來做,這也是他們無奈的選擇。
? 已經會了,無心再聽
這類學生除了做些小動作,更喜歡在教師提問時未經允許就搶先說出答案,對於教師的講解也不予理睬,甚至可能會在課堂上公然指出教師的某些錯誤,讓教師難堪,一般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其需求。如果教師將其看作公然挑釁,對其壓制甚至責罰的話,必然會導致雙方矛盾升級。
? 沒啥紀律感,學習習慣也不好
有些學生愛說愛動並非是故意的,只是不能自我調控,尤其是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時常會被一些無足輕重的事情或事物吸引而遊離於課堂之外,有時心不在焉地做些小動作,有時脫口而出打斷別人的談話,等等。看似無理取鬧,實則並非惡意,對於這種自制力差的學生,老師要善於引導,適當調控。
? 為了博關注 尋找存在感
有些學生在課堂上搗亂只是為了引起老師或同學的注意。有一些學生由於無法從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認可,於是便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吸引同學的目光。
可能學生們還會有其他的動力因素導致他們會愛說愛動,但我們現在就先把這幾個基本的列出來。在了解了這些因素之後,我們便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進行「補救」課堂。
? 參考陶行知的「四顆糖」,採用反轉策略
當一個原本準備接受批評的學生神反轉反而獲得表揚的時候,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會不會反而把學生的自責心給激發出來,讓他從而積極向上呢?答案肯定是偏向yes這一方的。在現在的課堂,學生經常會給老師設置陷阱,如果你真跳坑了,那學生可就越發得意了。所以我們採取反轉策略或許會收到「不得了」的效果;
但採取這項措施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這兩點:第一,教育者的教育行為要完全出乎學生的預期;第二,其教育行為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即教師在實施相反預期策略時,不能為了相反而相反,而必須合乎情理地「反其道而行之」,這樣,學生才會對教師的教育心服口服。
? 採取負面遏制
也就是說,我們對於一些問題行為,先分析一下學生因此得到了什麼好處,然後就從這個方面來進行消減,就像那些愛出風頭的學生,他們無非是想博得大家的關注而已,所以我們也可以從這個方面來進行突破,做好這幾個方面:
? 是不論這個學生如何搞怪,教師都不要看他,目光不能與他接觸,而要冷處理;
? 是與此同時,要把其他同學的目光吸引過來,讓他們也不要關注他;
? 是走近他,以身體語言來表達對他的不滿,但不與其進行目光接觸;
? 是表揚他身邊遵守紀律的同學。
最後一步很關鍵,當事的學生在失去眾人的關注之時,必然會失望,此時要給他提供一個榜樣,同時暗示他:像你這樣作怪擾亂課堂紀律的,老師不會關注。老師關注的,是你身邊遵守紀律的同學。如果他有所收斂,就要馬上進行肯定和鼓勵,這樣就會慢慢將其引到所預設的方向上來。
? 多用互動的方式來表達對學生的肯定與認可
微笑、讚賞、點頭、注視、拍手、斥責、告誡等這些在教育和管理學生中都能起到很大作用。 但是對於小學生和中學生的互動方式也有所區別,對於小學生你可以採取拍手,點頭這些,但是對於中學生,因著他們更享受周圍人的「簇擁」,所以進行表揚會更加適用;當然背著他在他身邊朋友圈表揚會更加受用;這可以降低他對教師表揚動機的懷疑。還可以在家長面前表揚孩子,這樣家長高興,孩子更高興,這是三方共贏的好方法。
以上我們分析的好像有點偏向於理論,更多的還是需要校長們,老師們對其進行實際上的運用。當然,校長們有更好的建議我們也可以多討論一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