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取名淺析(大宗師篇)
莊子取名集萃(大宗師篇)
筆者對莊子重新做了一番梳理之後,對出自其中的名字型大小,都逐一撿出,與所出原文皆解釋分析之。
裒為一集,是為《出自莊子的人名字型大小》一文。
踵息居士馮應榴 清藏書家、校勘家。字星實,一字詒曾,號夢蘇草堂,別署踵息居士。浙江桐鄉人。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官江西布政使,任山東鄉試正考官,升內閣中書,累遷至鴻臚寺卿。辭官後,致力於校勘古今典籍。編《蘇文忠詩合注》。著有《學悟稿》、《踵息齋詩文集》。
踵息出自《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成玄英 疏:「真人心性和緩,智照凝寂。至於氣息,亦復徐遲。腳踵中來,明其深靜也。」
陸遊 《獨學》詩:「踵息無聲酣午枕,舌根忘味美晨烹。」
金農《廣陵秋日雜作》詩之三:「屢訪花隱翁,踵息無一聲。」
古代詩詞里意思是睡眠很深,或者屏住呼吸之類意思。
此外,踵息也是一種內功修鍊方法,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林敏認為從字面的意思來看,「踵息」是用腳後跟來呼吸的意思。但其實,踵息術是指人的呼吸應徐緩深沉,而不是用腳呼吸。一般人即使深呼吸,其「氣」最多只能到達丹田。而古人運用踵息術進行呼吸,卻可以使「氣」緩緩下沉到腳後跟。莊子所謂「真人之息以踵」,其本意要的是一氣到底,也就是人所吸入的氣能夠貫穿腳底或者腳後跟的意思,此亦為養氣要訣之一。
南懷瑾認為「真人之總以踵」,得道的人,這個呼吸往來,那股保留元氣的息,每一次都到達了足底心。「眾人之息以喉」,我們普通人呼吸是靠肺部的,只是身體的一半,所以得道的人,工夫到了,呼吸不靠鼻子,自然在呼吸;每次都達到足底心,這就是真人的外表,慢慢的有資格做大宗師了。但是修養到這個境界,還不到大宗師的程度,中國後世道家,稱這個就是神仙。神仙分五等,死後精靈不散,叫做鬼仙,是最低層的仙;其次是人中之仙,有定力的,心境很寬廣的人;進一步地仙;再進一階是天仙;再進一級就是大羅金仙。大羅金仙就是大阿羅漢,佛家講大阿羅漢就是佛。
一個人到達「其息深深」「之息以踵」這個境界,就是地仙之份;這個人也就達到了晝夜長明,夜睡無夢,身輕如葉。所以道書上描寫,中國有些老祖宗們得了道的,到八九十歲時,身體輕靈,行疾奔馬,看他走路快速到與那個奔跑的馬並排,卻好像沒有動過一樣,這個就是所謂地仙之份。
摘自《莊子諵嘩》
陳攖寧(1880~1969),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仙學創始人。原名元善、志祥,後改名攖寧,字子修,號攖寧子,安徽懷寧人。有「仙學巨子」之譽,道教界敬譽其為「當代的太上老君」。
張來友 字見獨,號抱一齋主人。北京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名書法家、文物收藏家,鑒賞家及武術家,現為道家劍仙派掌門。
參寥子 道潛(1043—1106),北宋詩僧。本姓何,字參寥,賜號妙總大師。於潛浮村人。
自幼出家。與蘇軾諸人交好,蘇軾謫居黃州時,他曾專程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禪院。因寫詩語涉譏刺,被勒令還俗。後得昭雪,復削髮為僧。著有《參寥子詩集》
這幾個名字,都與《大宗師》以下一段有關。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莊子在《大宗師》里曾借一得道之士女偊之口簡潔地敘述了「聞道乃一過程」的思想,其中「見獨」乃是一種境界。「獨」即是道,「獨立而不改」獨立即是沒有矛盾對待,超脫因生死輪迴。等等狀態。好比「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達到此種狀態,「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
攖寧也常見於古詩詞中,如
常州郡齋六首
[宋] 陳襄
近來無事學攖寧,聊得齋居養性靈。
卧著麻衣穿草履,誰知參魯解忘形。
秋晚自洞庭湖別業寄穆秀才
[唐] 皮日休
破村寥落過重陽,獨自攖寧葺草房。風撦紅蕉仍換葉,
雨淋黃菊不成香。野猿偷栗重窺戶,落雁疑人更繞塘。
他日若修耆舊傳,為予添取此書堂。
攖寧意為,一種修養境界,心神寧靜,不被外界事物所擾。明釋德清說:「攖者,塵勞雜亂,困橫拂郁,擾動其心曰『攖』。言學道之人,全從逆順境界中做出,只到一切境界不動其心,寧定湛然,故曰『攖寧』」。民國仙學大師即是以此為名,很符合其一生志向與經歷。
參寥,空廓之境界。陸德明 釋文引 李頤 云:「參,高也。高邈寥曠,不可知也。」
鄧溥 《玄想》詩之二:「秋魂逍遙遊,夢見居 兜率 。 參寥 聞 疑始 ,乃入寥天一。
趙安時,山西陵川人。字型大小、生卒年不詳。金海陵王正隆年間(1156—1161)某科狀元。官中順大夫,南京路兵馬都總管,上騎都尉,永定軍節度使。
《莊子 大宗師》:「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意即順乎自然,逍遙之狀態。如此人間之喜怒哀樂不能影響其身心。
劉旦宅(1931~2011),原名渾,又名小粟,後改名旦宅,別名海雲生,浙江溫州人。自幼喜好繪畫,1941年便在溫州舉辦「十齡童劉小粟畫展」。 1949年後,在上海市大中國圖書局、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繪畫。1985年後任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擅長中國古典著作人物畫。作品有《劉旦宅聊齋百圖》、《石頭記人物畫冊》等。
出自《莊子 大宗師》「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
成玄英 疏:「旦,日新也;宅者,神之舍也。以形之改變,為宅舍之日新耳。」也就是說其肉體軀殼有所變化而其精神不死。好比佛教講的阿賴耶識之不滅。因此旦宅有人間如寄,精神永存之意。
對於劉旦宅這種藝術家來說,美術作品的永久流傳,意義大於肉體的長存,當然肉體也不可能與日月星辰同在。
另外,還有一層意思,劉通「留」意思是長留「旦宅」,因此一個名字,由於姓氏特點,可能產生非常奇妙的效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