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假期,你 SAD 嗎?

冬天到了,你一改往日的活躍,成天精神不振,附帶莫名地發愁:「我這難道是想冬眠不成?」
過節放大假,大家都開開心心地聚會happy,只有你一人在熱鬧的人群中悶悶不樂:
「可是我明明沒有故意45°仰天裝憂鬱!」
我們知道你不是林妹妹——冬季和假期,還真有可能讓人抑鬱。


藍色假日:眾人皆樂你獨愁

五光十色的彩燈,洋溢的笑臉,就連空氣都瀰漫著喜慶的味道。眾人皆樂,可你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這是怎麼了?沒準你是得了假日憂鬱症(Holiday Blues)哦。

假日憂鬱症,顧名思義,就是在假日里發生的憂鬱情緒。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的數據,無論男女老少,都可能受到這種憂鬱情緒的困擾。假日憂鬱症患者在生理上會顯示出臨床憂鬱症的癥狀,包括傷感、飲食和睡眠模式的改變,比如原本活躍的人,不再參加喜歡的活動。此外,假日憂鬱症患者還可能感覺沒有希望、憤怒或不知所措。

假日憂鬱症的發生比較短暫,且有階段性,假期過去,說不定這點小憂傷就會不藥而癒。不過,美國心理健康協會的米歇爾·普魯埃特(Michelle Pruett)醫生說: 「假如你性格改變或持續悲傷已經超過兩周,那你可能真的是憂鬱症,這時你就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了。」

經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簡·柯布說:「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某個人或許只是在某個假日感覺特別不好,這與個人經歷有關。」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在本該開心的假日里快樂不起來?研究人員認為,失去親人、孤獨、應對家庭人際關係以及過高的節日期待,都可能引起假日憂鬱症。

首先,節日可能引起傷感的回憶,尤其容易讓人想起那些剛去世的親人。隨著對逝者回憶的重現以及節日的來臨,憂鬱情緒漸漸上升。這種憂傷情緒在歡快的氣氛反襯下,顯得更加強烈。

其次,在節日里,缺乏歸屬的感覺會被誇大。「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別人團聚的時候卻單身在外的遊子們對這點一定感慨良深。

此外,平日忙碌的人們容易對假日期待過高,一旦這種期待沒有實現,他們就會覺得沒有得到滿足,心情失望。

家庭聚會和各種宴會、派對也可能導致假日里心情緊張、悲傷感增加——這些聚會有時似乎在提醒人們,他們的家庭並非如此完美,節假日期間,家庭成員中的衝突反而變得頻繁。

總之,無論是團聚或者孤單,都有可能觸發心底那顆憂鬱的種子,不過,這是正常現象,你無需為此自責。有些人會因為自己在聚會中格格不入而心懷負罪感,這種負罪感只會讓人更焦慮。心理醫生建議,如果在本該快樂的假期中感覺憂鬱,也不要太著急懷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比起一時的小憂鬱,焦慮讓人更受傷。


SAD:不止是天冷那麼簡單

對於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來說,聖誕、元旦、春節……很多節假日都是在冬天,而在晝短夜長的寒冷冬季,一些人更容易心情不好。假日憂鬱症可能是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的一部分。

季節性情感障礙是一種與季節光照變化相關的可診斷的病症。隨著日照時間變短,成百上千人開始覺得慵懶,不願再參加社交活動。他們早上起不來,晚上會失眠,大多數人會睡得更久,吃得更多,活動變少。他們的思考能力和注意力都會受影響,有的人會感到悲傷甚至絕望。

根據統計,SAD在美國人口中的發病率為1.4%(佛羅里達的發病人口)到9.7%(新罕布希爾州的發病人口),平均約為5%,北部諸州的患病者更多。生活在北歐、俄羅斯等地的高緯度地區的人中,多達10%會在冬天出現嚴重的抑鬱或焦慮癥狀。另外25%的人癥狀相對輕微。

貪睡、貪吃、懶怠動彈……看上去很眼熟吧?可不就是氣溫降低後很多動物的正常狀態么?比如蛇、龜、熊、松鼠……其實很多人在冬天都會出現以上癥狀。在冬天「慢下來」,這一生命指令深植於我們的基因中。和其他動物一樣,當黑暗的歲月來臨,我們就會有躲起來的衝動。

儘管我們不會真的像熊一樣縮在溫暖的洞里,但其實我們心裡常常想這麼做。這種「貓冬」的傾向是因為冬天太冷,天氣不佳?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這些因素都不如白天長度的變化對我們的影響大——晝夜長短會影響我們大腦中褪黑素的分泌。

褪黑素分子結構

褪黑素是我們身體中用來追蹤季節性日照變化的主要生物信號。當白天變短時,褪黑素分泌就會增多,讓我們變得十分疲憊。由於褪黑素的分泌與日落緊密相連,日落早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想早些上床休息。

因此我們可能晚上七八點就開始覺得困,但由於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會在7點就上床睡覺,所以這時褪黑素產生的效應會逐漸減退。幾個小時後,當我們想要睡覺時,褪黑素又會開始分泌。

但是,等等,為什麼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在冬天常常比其他季節更晚睡覺?等到了第二天一早,鬧鐘在黑暗中響起,我們會像冬眠的熊一樣,無法徹底喚醒自己,痛苦得無以復加?

那些一到冬天,就賴床不起,上了幾個鬧鐘都無濟於事的人,以下這段話可以成為你們下次賴床的科學依據了:研究發現,大腦生成褪黑素需要血清素,因此,當人體褪黑素水平上升,血清素水平就會下降。

假如血清素水平太低,我們就會感到焦慮、抑鬱,入睡也會變得更難。褪黑素分泌的混亂,以及低血清素水平,導致了SAD最常見的癥狀:慵懶、缺乏動力、過度睡眠,以及憂傷和焦慮。

其他一些與大腦血清素水平降低有關的問題還包括易怒、焦慮、疲勞、慢性疼痛和焦躁不安等。如果血清素水平持續下降,這些問題會隨時間推移而逐漸惡化,最終引起強迫症、慢性疲勞綜合征、關節炎、纖維肌痛和輕躁狂抑鬱症等疾病,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必要的侵略行為和情緒波動。

2001年,美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托馬斯·韋爾博士(Thomas Wehr)和諾曼·羅森塔爾(Norman Rosenthal)博士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在夏天和冬天分別研究了兩組人,每次觀察24小時。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sychiatry/fullarticle/481869?

jamanetwork.com

其中一組為SAD患者,另一組則不是。韋爾和羅森塔爾發現,和其他有季節性行為的哺乳動物一樣,SAD患者的夜間褪黑素分泌時間在冬天比在夏天更長,但那組普通人的褪黑素分泌卻沒有出現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其中一組為SAD患者,另一組則不是。韋爾和羅森塔爾發現,和其他有季節性行為的哺乳動物一樣,SAD患者的夜間褪黑素分泌時間在冬天比在夏天更長,但那組普通人的褪黑素分泌卻沒有出現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研究人員還猜測,在冬天降低活躍程度以及儲存能量——也就是我們的多睡和多吃——可能是幾萬年前的人類的一項生存優勢。SAD患者難道是那些適應能力強的人類的「不幸」的後代?


別忙曬自拍了,出門曬太陽吧!

SAD可以持續數月,會影響工作學習效率及家庭生活,甚至影響到人們的社會關係,即使輕微的SAD也會導致易怒和喜怒無常。但沒有哪個SAD患者必須得等到春夏才能好轉,治療它其實並不複雜。

「清晨的亮光是強有力、迅速和有效的SAD治療方法,」羅森塔爾博士說,「陽光是這些病人的營養品,而且是免費的!」

當然,如果你錢多得燒得慌,或者生活在長時間沒有陽光的地區——比如有極夜的北歐或者南北極科考站——你可以購買一些特製的光線療法照明設備。如果你覺得這些設備比較昂貴,把日常使用的普通燈泡換成更明亮的全光譜燈泡(full spectrum light bulbs)也不無益處。

冬季抑鬱症是很多北歐居民要應對的季節性心理病症;由於日照時間短,他們不得不經常補充維生素D,並在仿日照的暖光燈下「曬一曬」。

2011年年底,「耳機日光燈」剛剛研發成功,這種看上去像個iPod的小機器,放出的是日光而非音樂,耳機中發出的光線經耳道進行照射,成為治療季節性精神紊亂的好方法——對抑鬱、情緒波動等可有所改善,還可以用來倒時差。不過芬蘭科學家特別提醒大家,別為了省錢而自個兒拿手電筒照耳朵,因為它不僅方向不對,光線也偏黃,純屬白費工夫。

全光譜燈泡又稱UV-B燈泡。它所發出的光是全譜的,包括所有顏色的可見光與少部分的紫外線。有些全光譜燈泡或燈管能在水族寵物店買到,它們雖然比普通燈泡貴,但提供的照明更接近自然光。

光線療法的時機非常重要。「為了決定光線療法的最佳時間,你必須了解個人的晝夜節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療中心光線治療和生物節奏中心的主管邁克爾·特爾曼說。人們一大清早的時候對光線療法的反應最好。那時離前一個長夜開始約有八九個小時,褪黑素剛開始消退。當然,也有的患者需要定時服用褪黑素藥劑。

便宜而天然的治療方法可是很有效的:在冬季,晴朗的日子裡要儘可能出門,只要有機會就多晒晒太陽,在戶外或在窗邊鍛煉都會有助於減輕癥狀。此外,高流量負離子對情緒有積極效果。暖氣和空調環境中,負離子含量較少,濕潤的地方、森林和河岸邊的空氣里負離子含量高——這也是人們進入大自然後心情會變好的原因之一。

冬天,如果有個好天氣,不妨模仿一下小機器人Wall-e,攤開你的「電池板」到陽光下充充電吧。

編譯 / 李雪清

新發現公眾號id:sciencevie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寒假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