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寫文還是讀文,情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就下面三個問題「什麼人想要寫文?什麼人想要看文?什麼樣的文字會被閱讀者喜歡?」基於自己的知識積累和幾日來的思考,我得出下面的一些淺見。
01什麼人想要寫文?
有傾訴需求,並喜歡文字的人才會寫文。
有傾訴需求,保證了寫文的動機;而喜歡文字,最終保證出來的成品是文章而不是視頻等別種呈現方式。
寫文,是一件說輕鬆也輕鬆,說困難也很困難的事情。
輕鬆,是當你只作為自己當下所思所想的一個記錄之時。此時,或是眼前的景物,或是心中澎湃的情感,激動著你的內心,使你想要表達與傾訴,文字作為可以永續保存的一種方式,可以將你此刻所有的感受記錄下來,在撫平你內心情感的同時,保留住這一刻的喜或是悲。
困難,是當你決心將寫文作為職業方向時。不要說想要寫出讓讀者讀來會心一笑的文字,單是寫出可以讓自己滿意的文字,都需要經過構思、查找資料、靜心寫文、數次修改等多個環節。如果再考慮到讀者的喜愛度,那更是一個艱苦甚至痛苦的過程。但這樣的過程,是痛並快樂著的過程,就如同產前的陣痛一般,正是這個前奏的存在,讓媽媽在看到孩子的那一刻欣喜若狂,並且下定決心付出畢生精力去撫養孩子。好的文章也一樣,產生過程伴隨著種種痛苦,但最終將在讀者的閱讀中獲得茁壯的生命力。
02什麼人想要閱讀文字
當下社會,獲得信息的途徑如此之多。有的是在單一感官上滿足你的需求,比如閱讀和音頻;有的則是從多重感官上去滿足需求,比如電影和電視。
比起電影、電視和視頻這些更為生動的獲得信息方式,閱讀應該越來越沒落才對,但電子書籍和紙本書籍卻總有熱銷書目存在,總是有人願意手捧一本散發著油印味道的書去靜靜閱讀,或是捧著手機點開訂閱的電子書目讀上一陣。
相較於別的方式,需要靜心才能完成的閱讀,到底有什麼特殊魅力所在呢?
仔細想想自己愛閱讀的原因,發現閱讀比別的方式更能帶來靈魂的滿足。電影、電視等方式,是強塞給你一個內容,讓你去接納;而閱讀,是一個你與作者相互對話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在任何一個時刻,可以是慢的也可以是快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悟這樣理解或是那樣理解。正是這份自由,讓讀者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特有的情感共鳴峰值點。在這樣的峰值點,讀者與作者如知己交談般的發生著靈魂碰撞,是非常美妙迷人的。
想清楚自己從閱讀中獲得的滿足之後,我明白了閱讀是為了獲得精神與靈魂的一種享受。所以,那些注重精神生活、相對更為理想化的人更願意閱讀文字。
03什麼樣的文字會被閱讀者喜歡?
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文體,有人喜歡詩歌的抑揚頓挫,有人喜歡散文的抒情優美,有人喜歡小說的跌宕起伏。但無論什麼樣的文體,平實還是華麗的文風,充滿深沉情感的文字最能引發人們的共鳴。
這樣的情感,可以是對美好的歌頌。比如李白詩文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中對大自然的讚美,又比如朱自清《背影》中對於父親那納於言的父愛的樸素勾勒,亦或是夏洛蒂·勃朗特頗帶自傳體的小說中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情不自禁的男女痴戀。
這樣的情感,也可以是對醜惡的揭示。比如陳陶《隴西行》中「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中反映出的戰爭的殘酷性,又比如魯迅《朝花夕拾》叢集中《二十四孝圖》一文對封建孝道觀念的批判,亦或是芥川龍之介小說《竹林中》刻畫出的人的不可信賴性。
這些作品中,作者包含著地濃濃的情感,自然地將我們引領到那個特定的情景中,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喜或是憂,獲得強烈的共鳴。
感謝朋友們耐心讀完了這篇短文。
釐清上述三個問題,對於想要長期寫文的人來說,非常的重要。
對上述問題,親愛的朋友,你可能有著更為獨到的看法,歡迎來評論區一起討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