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吃出來的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同樣吃飯睡覺,別人健健康康的,偏偏我就患了糖尿病?究其原因,糖尿病的發病與自身的生活方式還是有著密切的聯繫,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攝入的增加、營養過剩都已經成為了糖尿病的發病因素。同樣是吃飯,你是怎麼吃的?都吃了什麼?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第一需要。無論是世界哪個角落的人,誰都離不開吃。但是,「吃多了」不但會影響身體健康,還會縮短壽命。人的消化系統壽命是有限的,功能也是有限的。當你吃的很撐的時候,整個消化系統,尤其是胰腺,是苦不堪言的。根據科研人員推算,人的細胞活力可以讓人活到一百二十歲,如果這個人每天都吃很撐,最多能活到六十歲。吃太多很容易導致肥胖,對於2型糖尿病來說,生活方式、患病時間和能否得到有效治療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些生活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肥胖。肥胖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兩倍。

肥胖和患糖尿病之間的關係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事實上,肥胖症和胰島素抵抗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這要從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說起,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胰島細胞功能的衰竭和胰島素抵抗,如果一個人變的肥胖,他的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就會下降。胰島素又被稱為「致肥荷爾蒙」。在食物中能量過多時,它幫助身體利用葡萄糖製造脂肪。胰島素是這樣工作的:它是由胰腺中的特殊細胞分泌出來的,通過附著在細胞表面受體上來發揮作用。胰島素通過複雜的信號組織通知大腦去利用葡萄糖。

控制飲食,減輕體重可不僅僅是減肥人士才要做的事情,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應該遵循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攝入的油和糖過量又缺乏運動很容易成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而且過度肥胖本身就會引起很多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等。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能減輕體重,那麼相應的糖尿病的發生幾率也會下降。

第二個可能導致糖尿病的因素是「吃的什麼」。現在不比以前艱苦的年代能吃頓飽飯都滿足了,不用為溫飽發愁,人們總變著花樣兒的吃,不僅追求口感,還追求精製的外表,食物變得越來越重口味,加工的越來越精細。糧食經過反覆加工後,大米麵粉變得雪白,可維生素、礦物質、纖維所剩無幾了,糙米的胚芽中原就含有很豐富的維他命及一些抗氧化成分,但人類卻在加工過程中將胚芽捨棄,而只吃只含澱粉及少量蛋白質的白米部分;牛奶變得鮮甜可口,裡面卻放入了大量的糖和添加劑;大豆原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一些具抗氧化活性的類黃酮類物質。但我們在加工製造豆漿的過程中,卻將豆渣去掉,也就把大部分蛋白質及結合在蛋白質上的類黃酮類拋棄掉了。

穀類及豆類中也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纖維素不但可以促進大腸的蠕動,幫助人體排出膽固醇及致癌毒素,而且可以促進腸內有益菌(如乳酸菌)的成長。但在加工過程中,穀類及豆類的纖維素也同時會被拋棄掉了。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患上糖尿病?遺傳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專家認為,這與時下年輕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缺少鍛煉有密切關係,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吃肯德基、麥當勞。那些都是不飽和脂肪酸,油經過反覆煎炸,功效發生了反轉,變成反式脂肪酸,在人體內根本就無法正常代謝。過去人們生活條件艱苦,也沒聽過誰有糖尿病,那時吃的大米都是用碾盤碾壓加工而成的,相當於糙米,維生素礦物質豐富,雖然不好吃,但那東西養人。現在的人想吃什麼有什麼,整天大魚大肉不離口,反而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這就是為什麼糖尿病會被人稱作「富貴病」。

《美國醫學會期刊》曾發表過這樣一篇文獻,稱人在進食高脂肪餐以後對動脈血管的影響。研究團隊為受試者提供了一個腌肉蛋鬆餅、一個香腸鬆餅、兩塊薯餅,含900千卡和50克脂肪,主要是脂肪酸和部分不飽和脂肪。然後通過超聲波對受試者前臂進行測試,觀察脂肪餐對動脈血管(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結果非常驚人。這些受試者在進食了這種單一高脂肪餐後,動脈血管平均痙攣了4個小時。平時經常吃垃圾食品、快餐的人,一天要痙攣多少次?如果天天這麼吃,血管還有救嗎?

糖尿病人群的飲食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缺乏運動!有人會奇怪,運動怎麼會和飲食有關?事實上,運動會促進腸胃的蠕動,有助身體將脂肪或有害毒素排掉。很多人常抱怨經常便秘和腹脹,吃進去的東西好像不見了一樣,此大多數是由於缺乏運動所造成。缺乏運動會使人體的葡萄糖或脂肪酸轉變為脂肪組織堆積在體內,所以說,運動不足和過食一樣,是造成肥胖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誘發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糖尿病病人應「不欲飲食使卧,終日久坐,人慾小勞,但莫久勞疲極,亦不能強所不能堪耳」,是告知我們運動時間上應持之以恆,運動強度上應量力而行。要吃真正的、天然的食物,避開號稱有益健康的加工食品,多吃五穀雜糧和蔬菜瓜果。均衡、合理的飲食才能真正的享受生活。溫馨提示:更多益生菌知識關注公眾號:杭州京德來大健康中心

推薦閱讀: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