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是人類之魂
中國的文人的思想似乎向來跟「理性」掛不上鉤,無論是激揚文字、指點江山還是獨上西樓、為賦新詞強說愁,文人之所以為文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多愁善感。但是王小波卻在他的書中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認為理性才是一個文人最應該堅持的東西,思考才是最大的創造活動。
王小波在序裡面說,思維本身就是一種快樂。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思考的過程本身就很快樂很開心,尤其是獨自一人的時候。就像學習一樣,過程很痛苦卻也很快樂,在虐腦的同時也得到了巨大的滿足感。無論是無意識的遐想還是有意識的思考,都是一個人的思想魅力的構成部分。
魯迅曾經說過,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現實,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我們不是機器,也無法成為經濟學中作為理論基礎的「理性經濟人」,能夠時時刻刻為自己爭取最大化的利益,遇到問題我們會逃避,會退縮,甚至抱著僥倖心理,幻想自己可以成為幸運兒。就像大躍進的時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一句句口號喊得人心沸騰,但實質卻是自欺欺人。
理性這兩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比登天還難。
但凡一個人能夠做到理性,意識到人生在世,除了自身以外的一切都是自己無法掌控的,也就不會產生那麼多失落和無奈的情緒,腳踏實地的努力。同樣,一個人如果能夠意識到人性的醜惡,也就更加能夠珍惜人性的美好,包容他人的壞毛病。
王小波說理性的關鍵是凡不可信的東西就不信,但這一點很難做到,因為這樣會導致悲觀和消極。從理性和樂觀兩樣東西里選擇理性很不容易,但是理性就像貞操,失去了就不會再有,而樂觀卻是碰到了開心的事情就會回來。人類看似強大,但真正能夠接受現實的人沒有幾個。
做不到理性,我們就得承擔感性的代價。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沒本事掙錢,所以貧賤夫妻百事哀;沒本事做事,所以自卑、嫉妒他人。人類的痛苦全都是自找的。王小波寫道,正是因為看穿了這一點,他意識到,要想擺脫痛苦的泥沼,只有努力的去做事,拚命的想問題,才能成為自己的救星。
所有人都在命運設置的框框中,人們擁有了很多,學歷、財富、資本、社會地位,然後呢,被這些東西所累,過自己的「身份」所代表的生活。比如說,醫生的生活,銀行職員的生活,老師的生活。我們活在生活對我們的設置中,沒有人敢無視這種設置,很少有人敢跳出這個框架之中,打破自己的定位。
感性的人總是不敢面對困難和挫折,不敢走出舒適區,也就只能把夢想和不甘掛在嘴邊。理性卻可以讓一個人把前路的阻礙拆解成一個個問題去解決,克服自己的負面情緒,時刻保持清醒,最終達成自己的目的。
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其實可以好過一個庸庸碌碌的人,你覺得呢?
推薦閱讀:
TAG:理性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