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雲、黃繼光、董存瑞等英雄的行為怎麼去判斷?是衝動,還是始終自覺?看看這些鐵骨錚錚的回答
邱少雲、黃繼光、董存瑞等英雄的行為怎麼去判斷?是衝動,還是始終自覺?看看這些鐵骨錚錚的回答
文/家奴
一個叫喜劇的作者說,他最近讀一個朋友的文章,讀到一點史料,蠻有意思的,事情大概發生在60年代中期。當時有一位北大教授叫馮定,原來是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毛澤東曾看重他對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分析,調到北大做老師。他出版過幾本挺暢銷的通俗哲學讀物,比如《平凡的真理》、《共產主義人生觀》,後面這本1956年初版,1958年第七次印刷,前後印了八十多萬冊。到了64年,《紅旗》和《人民日報》都大篇幅對馮定進行批判,說馮定的著作是「庸人哲學」,只講個人「趨利避害」,不講階級鬥爭和革命,讓人放棄崇高理想。《人民日報》說,「這是一顆毒草,但是,毒草拔掉可以當肥料。」
在馮定批判中,有一條線索很有趣,就是指責馮定運用「生理、心理學」知識失當。
馮定怎麼說的呢,他說:「比如董存瑞和黃繼光,正因捨棄了一己的生命不僅可以挽救許多同志的生命,戰役的勝利和革命的勝利不僅可以挽救更多的同胞的生命,而且還為新生、後代建立永久和平幸福的生活,於是就出現視死如歸而使人可歌可泣的業績來了。自然,董存瑞和黃繼光,在一瞬間是不可能將一己的利益和大眾的利益進行詳細的比較、考慮和選擇的,而可能只是一種正義的衝動。」
而批評者則認為:如果說他們在這種偉大動人的場合上只憑感情和衝動辦事,這不是對我們英雄的污衊嗎?……我們認為,董存瑞也好,黃繼光也好,楊連弟也好,丘少雲也好,羅盛教也好,他們在準備為祖國犧牲的時候,是經過了比較和考慮才做出選擇的,因而他們在祖國需要的時刻,毅然決然地完成了黨和祖國人民交給他們的光榮任務。我們的這些英雄是有遠大理想的,有高貴的共產主義品德的,有正確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他們的犧牲,決不只是憑一時的衝動。這是為了國家為了整體利益犧牲一切的光輝榜樣。
簡言之呢,馮定認為,烈士們犧牲的那一剎那,不可能存在「詳細的比較、考慮和選擇」,只能是一種「正義的衝動」;批評馮定的人們認為,這是對於英雄的污衊。他們希望用一種始終自覺的、能夠自我掌控的狀態來理解犧牲時刻,而且強調從穩定的道德與理想層面來解釋英雄的行為。
這種討論在當時也不是個例。
比如1958年,在「批判心理學的資產階級方向」運動中,北京師範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的言論就被挖出批判,因為他曾向一些學生說:黃繼光、董存瑞英雄犧牲時的情感是屬於一種「激情」,而按照心理學,激情是一種短暫的,不能持久的情感,持有這種情感的人,往往容易犯錯誤。
看到這些史料,讓我覺得,保衛革命烈士的名聲和榮譽,是我們這個社會中未曾中斷過的,不過,似乎從來沒有一個時刻,會像大約十年前的互聯網一樣,出現那麼多抹黑他們的情況,而且竟有烤肉之類的言論,真的匪夷所思。
另一方面,如果你回到60年代的中國,會怎麼去判斷呢?是衝動,還是始終自覺?還是有別的答案?
看了他這篇文章,很多人給出了答案:
貟寧872210347說,可以很簡單地解釋:英雄不是生死關頭才開始考慮值不值的問題的,而是早就考慮好了。部隊的政治教育、黨員和老兵的表率作用都是為了這個。
衝動的人哪裡都有,國軍里也有,為什麼就沒有共軍勇敢呢?可見不是衝動的問題。
無聞渚false:部隊打仗之前是要做動員的,動員是要講清利害關係的,尤其像董存瑞這種攻堅組,說他沒有一點隨時犧牲的心理準備,而是事到臨頭憑著一時衝動,呵呵……
紅色槍騎兵:「和平誰不希望啊?都希望。哪裡有願意打仗的?這麼殘酷,老死人!咱們好好地生產不行嗎?敵人不讓我們安穩,那既然不讓,就幹了吧。干,就得犧牲。犧牲攤到自己身上就不想犧牲了,那這個國家就完了。攤上誰是誰,那才行。」——原38軍112師335團團長范天恩,《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松骨峰阻擊戰的指揮員
那會范天恩在朴達峰的營指揮所里,他接到的命令就是死守,死光了也要守!敵人最近時跟他不足八百米,啥概念?一棵流彈就要了命的!但他們不能後退,也無路可退,他們盤算好要做英雄嗎?鬼才相信那些抹黑者的屁話!他們成了英雄,只因他們或活著或死去了。他們皆對責任敬重,守不住,後面死的人更多!退的遠了,家裡的親人們遭咉,祖國的美麗國土就要被蹂躪,正因為他們忠於職責,成了英雄,後來人的葆揚而已。
何中石:邱少雲是個解放戰士,那他在果軍的時候怎麼產生不了這種衝動呢?我始終認為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他身上必定有我們普通人所不具備的特質,這些磚家用分析普通人那套方法來分析英雄,那結果只能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體驗創新_余永海說:說簡單點的一個例子,「為朋友兩肋插刀」,關鍵時候,我們會為朋友犧牲自己利益,這就是歸屬的力量。當你在一個崇高的組織里,從事著解放大眾的偉大事業,你就會產生十分強烈的認同和歸屬感,產生偉大的犧牲精神,可以為這個理想奉獻哪怕是生命。這個動機是毋庸置疑的,不是臨時起意的。
可以很簡單地解釋:英雄不是生死關頭才開始考慮值不值的問題的,而是早就考慮好了。部隊的政治教育、黨員和老兵的表率作用都是為了這個。
天下說:實際上多數抹黑者,維護者全沒弄明白,只會人云亦云。告訴你們英雄具有的共性,那就是責任,就是責任!責任感是塑造的,也是自生的,不管你從事卑微亦或偉大的事業,只要你擁有一棵責任的心………英雄來自於責任!
moyx12szh說:捨身忘死這麼容易嗎?軍人的特殊性、危險性,大多人入伍時就會考慮到犧牲問題。軍人在戰場上表現出的勇敢犧牲精神是長期教育、思考的結果,而非短期激情。世界上沒有哪支強軍靠激情維持勇氣。
長歌歌has微博用戶說:叫獸的言論,這些年聽的還少嗎?你自己犧牲了,我才相信當時的狀態是衝動。請繼續你的表演
R貓說:割裂的看待單個行為,不是用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看問題,是有問題的,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的哲學家,是非常有問題的,是壞不是傻。
罐頭說:我父親在南疆戎邊14年,是在那個地區當年唯一的裝甲集群,是對蘇第一線的正規野戰軍士兵,戎邊14年寫過7次遺書。平均每兩年就需要他犧牲一次。但我父親從沒有猶豫過。作為黨員,每次都是主動請纓擔任突擊隊,主攻手。父親也明白,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最前線部隊生還的希望不是約等於,而是絕對沒有生還的希望!然而他與他的戰友從沒有猶豫過。幸運的是我父親戎邊14年,最終也沒有遇上戰爭。但我相信我父親會為祖國,毫不猶豫的選擇犧牲!
大漢小兵說:董存瑞是爆破手,爆破手本身就是戰死率最高的,是勇士中的勇士。每一個爆破手都是清楚的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是為了祖國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是信仰和責任讓他們義無反顧的衝鋒,而不是什麼一時衝動。
一心為國九千歲說:那時的戰士都經歷過國民黨的統治時期,或許還有日本鬼子的統治,他們自然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如果說只是一時正義的衝動,那是對英雄們無恥的污衊。
任地獄的對頭說:誠然,當時那一刻沒時間考慮,但他們其實也早有獻身的覺悟,作為一個軍人,就像鄧世昌犧牲前說的「吾從軍多年,早已置生死於度外!」,他們在那一刻挺身而出,只不過是貫徹自己獻身的誓言而已,如此,已經足夠。
逍遙嘆寇說:衝動不是主因,軍人職責才是主因,士為知己者死,對待死亡每個人都是慎重的,衝出戰壕第一秒是衝動,舉起炸藥包作戰乃大無畏精神。這個教授的研究套在二戰中其他英雄身上,就太不成立了,想想看,一不能一概而論,捨身取義的多了,董存瑞他們便是佼佼者,二有很多犧牲是集體式的,比如被擊沉艦船,與船共存亡,哪裡來的衝動,它們都是英雄。衝動的早在船冒煙就跑了。所以此教授大謬矣,我國的英雄尤其多是那種悲憫的大義類型,不是美國那種個人主義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