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行密,王建,錢鏐,劉隱,馬殷,李克用,李茂貞等割據豪傑與朱梁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朱溫最後取得了帝位寫進史書,其他幾位與他的差距在哪?
看疆域圖,岐王李茂貞,晉王李克用,前蜀太祖王建,南楚馬殷,楊吳楊行密,吳越錢氏,閩王王審知,還有燕王劉守光
如果要簡潔概括的話就是強者與朱溫為敵,弱者與朱溫為善。唐末群雄里最強的李克用,是朱溫最大死敵。李克用本為沙陀人,起初也曾經造過李唐的反,一度流亡塞外,後來趁黃巢之亂改過自新,一躍而成李唐重鎮。李克用因為沙陀背景,向來能征慣戰,有天下精銳第一稱號,朱溫企圖謀害他未果,雙方反目,從此在北方串聯征伐。但李克用雖善戰,政治上卻不如朱溫,反而因為強悍遭到唐庭,藩鎮的一致忌憚,因此最終被朱溫壓制。二者關係簡單明了,生死之敵,朱溫建梁,李克用就終生奉唐,最終也是李克用之子滅了後梁。
其二李茂貞,李茂貞掌控鳳翔,是關中第一強鎮,因此多次借勢威逼長安,結果被唐庭先後借朱溫李克用重創,李克用本打算滅了他,但唐庭害怕李克用勢大,反而保全了他。李克用退走後李茂貞又威脅長安,這次朝廷招來朱溫,朱溫直接攻進鳳翔,逼迫李茂貞屈服。等到朱溫滅唐,李茂貞自持強兵,和李克用等聯合繼續奉唐號。不過李茂貞雖然和後梁作對的決心很堅定,卻被後蜀王建忽悠,王建和李茂貞等聯合對付朱溫,卻偷襲李茂貞,一舉奪取漢中.......後來又多次打擊李茂貞,到最後因為後梁前蜀雙線打擊,李茂貞勢力日減,基本退出爭霸了。李茂貞算是個反面教材,為什麼馬殷他們雖然看不上朱溫卻跟後梁交好,實在是因為哪怕和後梁敵對,你最大的敵人往往還是地緣上那個身邊人。李茂貞佔據漢中隴西,佔據巴蜀的王建不管是反朱溫還是挺朱溫,最後還不是得打李茂貞。
賊王八王建,就是前蜀開國君主,王建起初在川中爭奪未參與天下紛爭,等到朱溫控制朝廷,王建已經平定巴蜀,當然不服,因此和李克用等聯合與朱溫為敵。但因為山南道在李茂貞手裡,王建也只能幹吆喝,反而是趁機奪取漢中,為自己打開了進軍北方的大門。之後沒和後梁多交戰,倒是對李茂貞多次打擊,稱帝後更是連大義名分都沒了,朱溫篡位,王建稱帝,沒啥區別(當時其他人大多還頂著王爵),因此反而和後梁關係和緩,但他死後不久,後唐滅梁後立刻攻蜀,子孫全滅,跟朱溫一個下場了。王建算是很現實和機會主義了,後梁勢大後根本沒勇氣和後梁爭雄,只想關起門來做皇帝了。
楊行密算是一代梟雄,善於理政用人,而且統御部下極為得力。不過他有兩個問題,一是起家較晚,黃巢之亂還沒出頭,等到秦宗權之亂才漸露頭角,這時候朱溫早就是中原之雄了。第二是基本盤太差,江淮雖然富庶,但楊行密起家時卻連受吃人魔王秦宗權和大惡人孫儒的破壞,十室九空,楊行密雖然看不上朱溫,大破過朱溫南下軍隊,卻也實在無力北上爭雄。他帶頭在淮南勤儉為本,修築水利,招攬流民,恢復生產,並逐步向江西江南擴張,奠定了南唐的基礎。可惜楊行密死的太早,子孫又無能,死後政權落入權臣之手,等到江南確立了李家統治,後梁都滅了。但楊行密雖然無力北伐,對周邊的幾個勢力壓力卻是實實在在的,吳越,馬楚等都極為忌憚楊吳勢力,因此遠交近攻紛紛結好後梁,吳越王甚至睡覺都要用圓枕頭。
馬楚吳越閩這些政權基本沒啥可說的,一是本錢小,沒底氣參與天下爭霸。二是周邊的前蜀楊吳勢力大離得又近,威脅比後梁更大。三就是出於商業利益考慮,特別是馬楚的茶葉,吳越的絲綢等都要銷往中原以發展自身經濟。三方考慮下來都很現實的選擇和後梁交好,但他們對每一個中原勢力都是如此,倒不是真覺得朱家天子如何如何......
南漢,沒什麼可說的,太遠了。而且劉隱對嶺南的控制都不算穩固,就是對外也只能和馬楚爭奪一下湘南那些個爛地....。但是對後梁確實也看不上,汴州天子這種話......
總結一下,後梁確實並沒有被各地諸侯認可,很簡單的道理:李家真天子我等尚且不拜,何況這老朱溫。但很多時候出於現實政治利益考量,一些弱勢諸侯選擇對後梁口頭稱臣以換取實際利益,但這只是因為他們本身勢力不足或者位置不夠。真正和後梁接壤的強勢諸侯,李克用楊行密李茂貞等都是時刻準備滅此朝食的。本質上說,後梁根本沒有建立起一個穩固的王朝,拿到任何一個時代,後梁都只是一個大割據勢力的標準,它所能控制的只有河南山東關中平原一帶.......,因此說後梁時代是一場群雄逐鹿的加時賽也不為過,所以朱溫雖然比他的對手們時機更好,更強大,但從來也談不上是最終勝利者。要說為啥朱溫入本紀,因為後梁滅唐,佔據中原,因此佔便宜了唄。但在傳統史學界向來是把後梁當成偽政權一般的待遇的.......當然老朱皮厚心黑能征慣戰加上善籠絡軍心比李茂貞李克用都強也是真的。
呃,問法不嚴密。與朱梁的關係的話,比如楊行密,到死都沒見到朱溫稱帝……
不過既然樓主誠心問之,殘唐五代史比較稀鬆的我也就姑妄答之,順便科普一下。
那就從朱溫說起吧(對不起,我只叫他朱溫)。
小時候一直以為朱溫是個流氓,長大了才知道,朱溫確實是個流氓。
此人貧民出身,加入黃巢起義軍成為黃巢宿將。然而人家眼光很准,看黃巢不行了,立即飛速投靠了唐朝,賜名「全忠」(怎麼對得起這個忠字)。之後打起義軍兄弟一點也沒有心理負擔,還收編了原大哥的不少人馬。隨著黃巢完蛋,朱溫的勢力也建立起來。
之後的軍閥混戰中,朱溫更是把流氓發揮到了極致:在於最大的對手秦宗權的較量中,兗州朱瑄,鄆州朱瑾多次雪中送炭,逆轉戰局。「全忠深德朱瑄,兄事之。」(《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五十七 唐紀七十三)然而當朱溫實力膨脹,「深厚」的兄弟情迅速被地盤需求所取代。為了得到兗州鄆州,朱溫堂而皇之的誣陷朱瑄,致使二人反目。後來抓到朱瑄後麻利地幹掉了。當年「兄事之」連屁都不算。他還弒君篡位,大殺朝臣。最不可饒恕的是,他下令毀了曾無比繁華的大唐長安城。晚年他甚至霸佔兒媳,被親生兒子刺殺。
然而不可否認,朱溫雖然無恥,但確實稱得上一代梟雄。從一個普通的降將到中原之主,他有手段,有權謀,滅掉了秦宗權(最強時兵力是朱溫的十倍)、時溥(逼死黃巢的第一功臣)、朱瑄(唉)等強悍的軍閥,最終代唐稱帝,進階中原霸主。
然而,也有一些人他一輩子也沒解決。
隆重介紹大佬李克用,沙陀人,人稱「李鴉兒」「獨眼龍」「飛虎子」(外號真多),知名度比較高,能力也比較強,悍勇無敵,率領沙陀部隊砍起義軍以來,那是相當順溜。在軍閥混戰中,他與朱溫二人勢力最強,且勢不兩立。值得一提的是,二人最初反目是因為一頓飯。
大致情況是這樣:黃巢兵馬圍攻朱溫的大本營汴州,朱溫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很夠意思,率軍打退了黃巢。作為東道主,朱溫請李克用入城,大擺酒宴權當感謝。結果喝著喝著就喝多了。李克用同志少數民族,心直口快,喝醉了說話就不中聽了。具體說了什麼無從知曉,反正朱溫不痛快了,再次暴露流氓本色,決定就地做掉李克用同志。當晚汴州軍隊就開始攻打李克用下榻的旅館,幸好隨從反應快,一盆涼水把醉得不省人事的李克用澆醒,從城牆縋城而出,撿了條命。
從此二人結仇,勢不兩立。李克用一直就是朱溫的頭號大敵,打到李克用死了,他兒子們(太保)還繼續跟朱溫死磕,終於把朱梁滅了。
當然,答主認為那頓飯是次要的,利益和地盤是主要的。而李克用雖不像朱溫一般無恥流氓,但也不是什麼善茬。
李克用與朱溫:勢不兩立,不共戴天的仇敵。
下一要介紹的是另一個與朱溫唱對台戲的人——楊行密。楊行密原本在高駢(感謝 @商清逸 糾正,確實前明後昏比較妥當~~)手下任廬州刺史。秦彥、畢師鐸反叛囚殺高駢,楊行密趁機出兵廣陵,從此開始爭霸事業。平滅叛亂後,他又擊敗最大的對手孫儒,由此登上淮南節度使職位。
順便說一句,孫儒手下有一員將領,叫馬殷。
馬殷一會兒再提。言歸正傳,楊行密與朱溫一開始其實並非敵人,還做過一段時間的盟友(說仇敵的那位過了啊)。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對手——孫儒。簡單說一下,孫儒原本是秦宗權的部下,後來脫離秦宗權自立山頭。秦宗權敗亡後,孫儒吸收了一定兵力,勢力開始壯大。楊行密跟孫儒苦苦纏鬥數年,曾經被打得幾乎無家可歸。然而孫儒寡義少謀,最終被楊行密攻殺。這個過程,朱溫並沒有幫多大的忙。
然而,楊行密滅掉孫儒後,朱溫南下的阻礙也由孫儒變成了楊行密。於是,兩人並不深厚的革命友誼就此告吹。
朱溫一開始沒將楊行密當回事。秦宗權之流都不是他的對手。然而幾番交手,他才發現這個淮南王並不比以往的任何一個對手好對付。於是他便暫緩了南進,畢竟北面的時溥、李克用等人才是大患。收拾完北面再來對付他。這是朱溫的想法。
這個想法有兩個問題:1、朱溫一輩子都沒收拾完北面 2、楊行密不僅能打下淮南,還能經略淮南。
楊行密不善騎射,但是他有更加無敵的特長——人格魅力。楊行密「寬簡有智略,善撫御將士,與同甘共苦,推心待物,無所猜忌」(《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五十九 唐紀七十五)。淮南歷經戰火,生靈塗炭,楊行密厲行節儉,重視生產。「未及數年,公私富庶,幾復承平之舊」(《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五十九 唐紀七十五)。在亂世中能做到這樣,堪稱治世之才。
除此之外,楊行密還有另外一大優點:知人善任。亂世出英雄,楊行密平民出身,卻慧眼識英才。他在淮南,文有袁襲(神運算元,可惜早逝),武有李神福(淮南第一名將,一生未嘗敗績),兵精糧足,領土穩固。後人評價楊行密「仁恕善御眾,治身節儉,無大過失,可謂賢矣」(《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三)。
楊行密與朱溫:短期的盟友,長久的敵人。
跟楊行密打交道最多的,不是朱溫,而是錢鏐。
錢鏐販私鹽出身,跟隨董昌(智障)起家,一路做到鎮海軍節度使,控制浙西。可偏巧老上司董昌是個不識抬舉的自大狂,佔據了浙東後腦子一熱:像我這種英才,應該當皇帝啊!於是董昌兄毅然稱帝,國號「大越羅平國」(真麻煩),自稱「聖人」(臉呢)。
錢鏐對於老上司還是比較客氣,先是下書勸說,又親自去越州勸董昌。董昌同志真不愧聖人,洗了把臉清醒後頓時慫了,立即向皇帝請罪。
接下來的事說法就比較多了,但無論如何,最終的結果是:錢鏐派大將顧全武前去攻打董昌。
這裡稍稍提一下顧全武。此人曾當過和尚,投在錢鏐賬下,戎馬一生,屢立戰功,是兩浙第一名將,一生只打過一次敗仗,對手是淮南第一名將李神福。
這種猛人自然不是董昌能抵擋的。不久顧全武便平定浙東,董昌投水自殺。從此錢鏐掌控兩浙,休養生息,人民安居樂業,成了名副其實的「海龍王」。而這也代表著他與楊行密不斷摩擦的開始。
不過就答主看來,浙淮乃是君子之爭。雙方打歸打,從來沒有出現李克用、朱溫動不動就劫掠幾個州的現象。兩軍還曾放回對方大將,交換俘虜。最終田頵、安仁義的叛亂反而使二人走向了和解。從此兩方結姻修好,罷了兵戈。
錢鏐與朱溫更多的是依附與被依附的關係。兩浙畢竟偏居東南一隅,人力、財力都無法在中原逐鹿。錢鏐向朱溫稱臣,既是求自保,又是保兩浙百姓免遭塗炭。因此十國中吳越時間最長,在五代亂世幾乎未遭兵戈之苦,與錢鏐的依附政策不無關係。答主甚至認為之後的經濟重心南移如果沒有錢氏吳越國很可能無法這麼早完成。「惟錢氏之守杭、越,逾八十年,蓋事大勤王之節,與荊楚、湖湘不侔矣」(《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 世襲列傳二)。
錢鏐與朱溫:依附者與保護者。
當楊行密平定淮南,錢鏐還在浙西艱苦樸素,朱溫與李克用在中原扯皮時,劉隱悄悄崛起了。
這是有為軍閥中少有的官二代。其父封州刺史劉謙死後,劉隱在賀江守孝。此時有一百來人想要投機一把,準備發動叛亂。
不錯,群龍無首,防備空虛,時機剛好,剛好。
結果也簡單明了:「隱一夕盡誅之」(《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五十九 唐紀七十五)。
此時的劉隱沒錢,沒權,沒兵,只是一個死了爹的官二代。
不寒而慄。
好的,這就夠了。幾年後,劉隱割據兩廣,成了名副其實的「南天一柱」。
至於他和朱溫……似乎沒多少接觸。
沒辦法,實在太遠,夠不著。
而劉隱也很懂事,一直口頭支持朱溫。於是,朱溫封劉隱南海王,潛台詞:反正也夠不著,別給我惹事,就這麼著吧。
劉隱與朱溫:口頭支持者。
劉隱與朱溫和平相處,但與馬殷不可能。
上文提到了,馬殷是孫儒部將。孫儒被幹掉後,劉建鋒(壞人)、張佶(好人)、馬殷等率余部來到湖南,幹掉了武安軍節度使鄧處訥,劉建鋒由此主政湖南。
對,不是馬殷,馬殷是劉建鋒的下級。這樣看來,湖南是姓劉了。
然而,劉建鋒實在無才無德,整天喝酒,還與衛兵的妻子通姦,被衛兵幹掉了。
所以,湖南王理所當然地換成了......張佶。
對,還不是馬殷。這樣看來,湖南是姓張了。
然而,張佶剛剛要春風得意,他的馬突然發了飆,傷了張佶的左腿。
如果說劉建鋒被殺是自取其禍,那麼張佶墮馬就真是天助馬殷了。
之後,在張佶的鼎力支持下,馬殷走馬上任,平定湖南全境,並把手伸向了嶺南。
當然,劉隱在馬殷的敵人排行榜上最多只能排到第二,第一名永遠留給楊行密先生。
難怪,楊行密滅了馬殷的上司的上司,湘淮又如此之近,不摩擦一下實在說不過去。
有這層關係,馬殷理所當然地投靠了朱溫。這種投靠比劉隱的更深一層,具體表現在朱溫讓他出兵,他毫不遲疑地就出了。
但是朱梁完蛋之後,對於後唐馬殷也是如此。讓人懷疑他對朱溫的忠誠程度。
馬殷與朱溫:盟友,但並不十分鐵。
(出了點問題。答主回頭翻翻,發現不知不覺又寫多了┌(。Д。)┐所以剩下兩人簡略點講)
剩下的王建、李茂貞兩人同樣並不友善。
王建同樣草根出身,「少無賴」(《新五代史》卷第六十三 前蜀世家第三),專一偷雞摸狗,被鄉里人親切地稱為「賊王八」。事實證明,他後來的某些作為也很對得起「無賴」二字。
之後王建投軍,成了權臣田令孜的乾兒子;再然後勢力坐大,掉頭攻打西川的陳敬瑄(田令孜的靠山)並幹掉了他和乾爹。然後東征西討,最終雄踞巴蜀。
朱溫稱帝時,王建第一個不服,還要聯合天下藩鎮討伐朱溫,恢復大唐。當然,考慮到他目的的純潔性,軍閥們皆作壁上觀。而事實證明,王建稱帝後與朱溫的關係,似乎也不錯。
王建與朱溫:心懷叵測的反對者
最後一個西北岐帥李茂貞是個奇葩:既不鳥朱溫,與李克用的關係似乎也並不好。此人驕縱不法,曾劫持皇帝,把控朝政。朱溫稱帝後與李克用、王建一樣不尊朱梁,但也不稱帝,一輩子就是岐王。與李克用、王建多次想聯合起來反對朱梁,最終也不了了之。
就人際關係來說,這是個挺複雜的人。只有跟王建的關係很簡單:死敵。
李茂貞與朱溫:含糊不清的反對者。
綜上所述,朱溫對面,李克用與朱溫最為苦大仇深,楊行密次之,王建、李茂貞雖然也反對,但更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朱溫這面,馬殷、錢鏐相對比較親近,劉隱口頭支持。
至於差距......答主看來,主要以下:1、沒朱溫那麼厚顏無恥 2、地盤位置太偏。中國的傳統就是尊中原王朝為正統。而這些人中,李克用、李茂貞在西北,楊行密在兩淮,錢鏐在東南,馬殷在兩湖,劉隱在兩廣,王建在巴蜀,除了兩淮、東南富庶,巴蜀也湊合,其他地方基本都算是蠻夷之地。而朱溫起家就在汴州,佔盡地利。
好了也就這些了,希望題主喜歡o(* ̄︶ ̄*)o
朱梁篡位時,大多數原唐朝藩鎮選擇了臣服,默認事實,改用新年號,只有四鎮不服不承認,選擇對抗。
河東晉王李克用
淮南弘農王楊渥(楊行密兒子)
鳳翔岐王李茂貞
兩川蜀王王建
感覺裡面楊行密符合大一統的人設,有能力,懂建設,還愛民如子。當然錢鏐也不錯。
楊行密可以看成乞丐版的孫權,朱溫自然是簡配版的曹操,李克用可以看成加強版的袁紹,李茂禎看成馬騰,馬楚自然是劉表了。王建自然是劉璋。錢鏐,我的男神,和楊行密加起來就是孫權大帝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