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作業壓垮孩子等事件頻頻發生,中國教育病了嗎?

「梁瑩事件」的深度調查報道無疑是給學術界敲了一記警鐘,如今一個「梁瑩」被揭露了出來,但學術不正、為人師道而不為人師表的高校學習者大有人在,他們可能比梁瑩隱藏的更深。說到底,在當下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中,對教師的評價都太過重視書面上的學術研究,從而輕視了對學生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態度,教師們都只是講解書面上的知識,而對於學術研究的實踐卻少之又少。

其實不只是在大學,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於有些幼兒園也是這樣。孩子能把古詩倒背如流卻不理解意義所在,能夠脫口而出的乘法口訣到了實際應用了卻不知如何下手,每天都有背不完物理化學實驗原理到了操作考試的時候只能一臉懵逼手忙腳亂地等著老師給提示......

中國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葩說的海選視頻里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一位非常優秀的清華博士,問了主持人一個問題,不經意的,但是就是這個問題,一下讓他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他問的問題大概意思就是,自己本科讀的法學,研究生讀的金融,博士讀傳媒,如此傲人的經歷,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高曉松給予非常明確的答覆,毫不留情的批判,認為其問出這樣的問題,實在是枉讀到博士,而且打了一個特別生動形象的比喻:一個優秀的女子,到了婚嫁年齡,問別人自己該嫁給什麼樣的人。而且他這麼跳來跳去的換專業,看則很聰明,其實不清楚自己的目標,說的狠點,有點逃避社會,不敢去社會實踐,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有些理論教條的東西與實踐相矛盾,那肯定是理論錯誤了。

高曉松是清華畢業,又說起上次回清華演講,同學提的問題,進國企還是進外企工作,其實作為清華學子,肩負著國家的責任和使命,而不單單考慮更好的謀生,這或許是主持人一致對當前浮躁社會的無奈,連清華驕子都不可隨俗的沾惹上了小市民氣息,沒有胸懷天下的抱負,沒有憂國憂民的意識,沒有擔負千秋萬業的使命。

不禁要問我們的教育怎麼了,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記得之前看了篇朋友圈發的關於教育的認知一問:曾任耶魯大學校長說的,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自我覺知,終身學習的基礎,獲得幸福的能力。

1、教育不是教你知識和技能,卻能讓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只有教育才能使一個人對自己的觀點和判斷有清醒和自覺地認識,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闡明觀點時有道理,表達時有說服力,鼓動時有力量。教育令他看世界本來的面目,切中要害,解開思緒的亂麻,識破似是而非的詭辯,撇開無關的細節,教育能讓人信服地勝任任何職位,駕輕就熟地精通任何學科,

2.教育不改變生活環境,卻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疑是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獲得幸福的能力。

3.教育能讓你活得幸福,幸福取決於有意識的思維方式。哈佛大學的幸福課,獲得幸福的思維方式:

(1)不斷問自己問題,相信自己,每一次解決問題相信自己和他人;

(2)學會接受失敗,接受你是不完美的;

(3)允許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情感;

(4)記錄生活,積極思考遇到的一切問題,學會感激;

(5)簡化生活,貴精不貴多;

(6)幸福的第一要素是親密關係;

(7)充分休息和運動;

(8)做事三個層次,工作,事業,使命;

只有自己幸福了,周邊的人才幸福,而積極的心態永遠是在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這個社會。

中國教育和其他國家差太多,不是教育內容我也不懂體制什麼,單純的從壓力這一點上來看就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迫。而因為這種對於師生的壓力,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也越變枯燥乏味,學習的宗旨不再是學習而是考試。

曾經有一位英國老師說他無法忍受中國教育,因為中國完全是給學生灌輸知識,沒有親身體驗和經歷,也許你看過蝗蟲的圖片但可能在生活中你一輩子也不會認識蝗蟲。BBC上被禁的那份紀錄片雖然帶有主觀思想但也正是英國國民的這種主觀給我們帶來了思考。當然中國不乏好老師,但在人人都以成績判別學生好壞的時代里會有很多好老師也無可奈何的事情。所以這就造就了另一種風氣,一上大學就渾渾噩噩。因為在精神緊張後最終放鬆,因為自己追求的從來都不是學問。蔡元培說過大學是深究學問的地方,很多事情從前的人們都比我們要懂,堆積如山海的古文流傳下來,終是淹沒在恍惚浮躁的時代下。

目前大環境是 :但凡有點能力的家長都傾向把小孩送到國外讀書 ,能力不夠的家長也想著辦法把小孩送到國外讀書, 國外也不是所有學校都好, 但是平均質量來說肯定比國內要高一些 ,不管承不承認, 事實擺在面前。

洗不洗腦暫且不談, 量產式的教育已經越來越不被認同, 而體制依然本著 ,不改就不會錯 ,改了就可能犯錯的態度,拖延著效率極其底下 ,本來可能是陣痛就能解決的問題 ,可能有一天會變成需要推倒重來 。

就基礎教育來說還是可以的, 但是高級教育的落後的差距不是一點點 。非211 985的學生出來社會 ,很大一部分都沒有一些早出社會的人混的好 所以才有大量的讀書無用論。並不是讀書無用, 而是目前很多的東西不適用於這個社會了 ,所以才顯得無用,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沒有個高校文憑,你連優企的門檻都過不去,這就是現實。


推薦閱讀:

TAG:學術論文 | 中國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