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發展

口罩是基本的衛生用品。它可以阻止臟空氣被吸入人體。但是也有人並不是出於衛生帶口罩,而是因為口罩遮面,帥氣無敵。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就是中國。

13世紀初,口罩只出現於中國宮廷。侍者為防止氣息傳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種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做成口罩,這就是最原始的口罩。

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記述他生活在中國十七年的見聞。其中有一條:"在元朝宮殿里,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

19世紀末,口罩開始應用於醫護領域。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開始建議醫護人員使用紗布罩具以防止細菌感染

20世紀初,口罩首次成為大眾生活必備品。席捲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奪走了約5000萬人的生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禦病毒。

西班牙流感期間西雅圖的列車

1897年,德國人美得奇介紹給大家一種用紗布包口鼻以防止細菌侵入的方法。以後,又有人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縫在衣領上。用時一翻過來罩住口鼻就可以了。可是,這種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極不方便。後來又有人想出了用帶子系在耳上,這就成了今天人們經常使用的口罩。

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達到新高潮,一場"非典"幾乎令口罩一度脫銷,各大藥店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人們爭相搶購口罩。

2009年,在繼2004年的"禽流感"之後,"甲型H1N1流感"讓口罩大軍再一次出現在全世界各大新聞媒體的鏡頭前。

2013年PM2.5空氣危害概念的出現,引發公眾對空氣污染問題的重視,使得口罩等防護用品在霧霾天氣期間甚為暢銷。

隨著人們對空氣質量關注度的提升,口罩的要求也不斷的增加。那麼市面上的口罩到底哪些是真的有用的呢?

◆◆材質◆◆

純棉口罩雖然質地柔軟,但是因為貼合性不好,對於霧霾的防治效果甚微。防霾口罩多用無紡布材質製作,PP無紡布的好處在於

PP無紡布是將纖維通過氣流或機械成網,然後經過水刺,針刺,或熱軋加固最後經過後整理形成的無編織的布料。觸感綿柔,不產生纖維屑,強韌耐用,絲軟柔滑。

改良後的口罩材質,能夠有效攔截顆粒物,能夠根據臉型的變化調整面料走向,更好貼合面部

◆◆透氣性能◆◆

透氣性對口罩來說十分重要。沒有呼吸閥的口罩往往呼吸起來十分費勁,給肺部造成呼吸壓力。長期佩戴這種口罩不但不能有效防護外部空氣污染,還會導致呼吸部位潮濕,滋生細菌。

有呼吸閥的口罩能輕鬆放走水汽潮熱,保證面部乾爽清潔,有效防止細菌滋生。

建議在挑選口罩時要挑選帶有呼吸閥的口罩。

◆◆密閉性◆◆

密閉性對於口罩來說也至關重要。口罩罩於面部就是為了阻擋空氣中的有害物。面部的不同,材質的可伸縮都可能影響口罩的密閉性。影響口罩的密閉性。相對於膠粘可能存在有毒氣體的危害,工藝壓痕的縫合更加安全。工藝壓痕,防止外部縫隙進風不密閉。

精細壓痕工藝,材料隨意彎折。根據臉型進行微調整,嚴密不漏縫。


推薦閱讀:

TAG:口罩 | 防霾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