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能否用佛法克服恐懼?

感覺一生中充斥著許多恐懼。對失去的恐懼,對壓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有時候就是很簡單的對黑暗的恐懼,對某種具體事物的恐懼。感覺很多恐懼是存在在身體里的,甚至已經轉化為生理上的反應。因為一直對佛教理論感興趣,所以想知道這些恐懼是可以通過佛法開解的嗎,還是需要順其自然,不去壓抑?


我最近一直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

恐懼是人常見的情感,而為什麼佛法不怎麼提這鐘情感呢?

貪戀本身不是恐懼。仇恨本身也不是恐懼。而無明愚痴呢?

《心經》里說,菩提薩埵(菩薩),因般若波羅蜜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智慧多導致無掛礙,無掛礙就沒有了恐怖。)而智慧是摧破無明的力量。

所以,能不能說,人的恐懼感,是無明(愚痴,痴心)的一種表現形式呢?

人為什麼會恐懼?因為無明(「沒有明亮的光」)。一片漆黑之中,彷彿永遠有著未知的危險。

因為無明,所以才會貪戀執著眼前能把握住的東西。

因為無明,所以在眼前的東西被破壞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

我在想,假如某一天,生死輪迴的機制和過程,得到了科學的證實,那麼人們將不再懼怕死亡。

因為在那時,人已經明白,自己的死不是永遠的消失,而是下一生的開始。而在佛陀的時代,生死輪迴是當時人的普遍信念,這種信念導致人們都不怎麼怕死(因為這一生死了以後還有下一生),這是不是佛經不怎麼提恐懼的原因呢?

還有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佛教這一種宗教的組織形式,需要恐懼感,使人改惡向善、嚴格持戒、維持僧團存在。

如果題主能從佛法中發現智慧,那麼就可以不受恐懼的影響,從而達到無畏和勇敢。

當然,智慧不只在佛法里。心理學,自然科學,科學哲學,工程技術等學科中,有世間的智慧,而在佛法中,有超越世間的空性智慧(般若)。我的觀點是,這兩種智慧並不是對立的,而是承接中有轉折。


信到深處,都能視死如歸,何況克服恐懼呢?


推薦閱讀:

TAG: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