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眼鏡的時候,為什麼醫生拿光照一照眼睛就能知道度數?
本文由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 提供
作者 七君
現在近視的小朋友們很多,所以很多人都有配眼鏡的經驗。去配眼鏡的時候,驗光的醫生拿一束光照一下眼睛,再比較一下幾個鏡片,就可以得到近視或遠視的度數了。不管是不識字的小孩,還是年紀很大的老頭老太,甚至不會說話的動物,都是這麼驗光的。醫生們是怎麼做到的?
驗光的方法,叫做視網膜檢影(retinoscopy),要取得的數據,就是你眼球里晶狀體彎曲光線的程度——屈光度(屈光度等於焦距的倒數)。
用來做視網膜檢影的儀器本質上就是一個會發光的鏡子。
它的內部基本構造是這樣的——
驗光醫生可以通過視網膜檢影儀的小洞觀察小朋友的眼睛。
那麼,醫生看的是什麼呢?
實際上醫生看的是光照射到你的視網膜上後反射回來的紅色光斑,也就是視網膜紅反射(red-reflex)的形狀和移動規律。這個光斑是紅色的,因為你的視網膜上布滿了血管,它和照相機拍到的紅眼是相同的原理。
那麼,視網膜檢影的具體原理是什麼?
咱們知道,晶狀體就像一個凸透鏡,可以聚光。
那麼遠方來的一束平行光聚在哪裡呢?就是晶狀體的焦點的地方。
對於既不近視,也不遠視的人來說,這個焦點的位置,恰好就在視網膜上,視網膜上密布著接受光的細胞,所以視力正常的人看到的圖像非常清晰。
近視眼的人呢,焦點落在視網膜前面,遠視眼的焦點落在視網膜後面,所以這兩類人看東西都看不太清楚。
遠視眼的晶狀體焦點落在視網膜後面
如果在晶狀體前面加一個鏡片,就像給晶狀體加一個假肢一樣,這樣平行光就會聚到視網膜上,那麼你就能看得清遠處的東西了。不過要這麼干,就需要知道你的晶狀體的屈光度。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誰都知道啊,中學老師都會教,也太簡單了吧。
是很簡單,可是問題在於,我怎麼在不切開眼睛的情況下知道晶狀體的屈光度是多少呢?
就拿視力正常,晶狀體焦點落在視網膜上的人來說吧,如果入射光是一束平行光,那麼它們都會匯聚到視網膜上焦點的位置;而這些光線在視網膜上反射後,從晶狀體中射出來的光線總是一束平行光——
同理,近視眼裡射出來的光是會聚的,就像這樣——
遠視眼裡射出來的光是發散的,就像這樣——
好了,那麼問題就來了,驗光醫生不是站在邊上看,他們是正對著你的眼睛看,所以他們怎麼知道射出來的是什麼樣的光,這束光會聚在哪裡呢?
這裡就要強勢插入傅科刀口檢驗法(foucault knife-edge test)了。
傅科刀口檢驗法是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Léon Foucault)在1858年發明的。它的原理是醬紫的。
如果你用一把刀,誇叉砍在光會聚之前,那麼隨著傅紅雪的刀,哦不傅科刀的移動,你看到的光斑應該是逆向躲開的對吧。
同理,如果傅科刀劈在光線越過了焦點之後,此時光線已經發散,那麼你看到的光斑應該是順著傅科刀一起走的。當然平行光也是。
如果傅科刀正好劈在焦點上,那麼你就會看到一片漆黑,這時候只要傅科刀稍微動一動,你就會看到畫面中 chua 突然出現了一個光斑。
Emmm,也就是說,我只要搞一把傅科刀來移動一下,不就可以判斷你的眼睛射出來的光究竟是平行的,發散的,會聚的,以及是不是會聚在焦點上了嗎?
換句話說,我不是可以判斷你是近視還是遠視了嗎?
那麼屈光度咋算呢?
這好辦,我再給你搞一塊鏡片,調整你的四眼整體屈光度,讓你的眼睛反射出來的光線正好會聚到傅科刀這裡,那麼我就可以得到下面這樣一個光路。
有了這個光路,那麼我不就可以根據最基本的光學成像原理算出你的晶狀體+鏡片的屈光度數了嗎?
加個正確屈光度的鏡片,就能得到像這樣子的光路,接著就可以用基本的光學成像原理(1/(f) = 1/(dO) + (1/dI))計算晶狀體的屈光度了。f是焦距,dO是物體和鏡頭的距離,dI是像和鏡頭的距離。
再根據鏡片的屈光度,不就能算出你的晶狀體的度數了嗎?簡直天才。
那麼,要到哪裡去找這麼好用的傅科刀呢?
這不視網膜檢影儀本身就是嗎。視網膜檢影儀既可以觀察光線,上面的觀測孔也可以移來移去切割光線,變成傅科刀。
所以利用傅科刀口檢驗法,驗光醫生想要看到的完美結果是一個圓不溜丟的光斑,而且儀器一旦移動,這個光斑就會消失。效果差不多就是這樣的——
只要能看到這個光斑,就說明視網膜檢影儀正好位於你眼睛射出來的光會聚而成的焦點上。這樣就可以計算出你的眼睛屈光度了。
但是在這之前,驗光醫生要先判斷你到底是近視還是遠視。這很簡單。
比如你是遠視眼。
我們剛才說過,遠視眼的晶狀體焦點在視網膜後面,入射光無法匯聚在視網膜上,所以在被視網膜反射,再經過晶狀體折射以後,它們是發散的,會跟著視網膜檢影儀一起運動,也就是說跟著圖片里眼睛邊上的光條運動——
然後醫生給你加一塊鏡片,繼續觀察。如果加的度數對,那麼你眼睛裡的光斑就會越來越亮,因為接近焦點的光線更為集中。反之會越來越暗。
同理,對於近視眼來說,晶狀體焦點在視網膜前面,眼睛裡反射出來的光是會聚的,而且它的移動方向恰好和入射光相反(against movement)。所以憑這一點驗光醫生可以判斷這個人有近視眼。
近視眼的話,在晶狀體前面加一塊凹透鏡,就可以讓反射出來的光線會聚到視網膜檢影儀這裡,大功告成。
還有些小朋友是散光,散光其實是晶狀體橫軸和縱軸的焦距不一致造成的。驗光醫生比對2個方向的屈光度,也可以幫你製作特殊的鏡片。
散光的人,晶狀體(黑色)的橫軸(紅色)上的焦點,和縱軸(綠色)上的焦點不在一起。
最後,驗光醫生看一眼那個適用於你的晶狀體的玻璃片的度數後,還要再根據光學原理減去一個工作距離(working distance),就可以得到你的真實的屈光度了。
視網膜檢影技術是在1872年由一個叫 Ferdinand Cuignet 的法國軍醫發明的。這147年來,多少小朋友再也沒有借口因為看不清字而不用做作業了。
軍醫叔叔的發明簡直大(sang)快(xin)人(bing)心(kuang)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