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者一生只該追隨一個師父嗎(作者:東方陽熹)—道德真源
來源:道德真源網《東方陽熹言道錄》欄目160篇
作者:東方陽熹
一位同學問我:「學佛者是否一生只該追隨一個師父?」
我回答說:「這要看你追隨的是個什麼樣的師父。如果你一生追隨的是個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老師,你中途不另投明師的話,你至多也只能達到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水平。如果你一生追隨一個邪師,你最終只有失敗和毀滅;而且你對他的信仰力越大,就越難以自拔;走得越遠,就越難以回頭。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具有世界頂尖級水平的師父,那麼你只有一生的信仰他、追隨他、學習他,你才有可能達到他的水平,甚至超越他。」
「如果我遇到的是明師,我一生追隨他,是否能夠獲得成功?」
「不一定。這要看你的先天條件是否具備,你是否能夠忘我的投入。」
「我知道,作為一個學佛者,先天條件是指人的根基,那麼對於『忘我的投入』這句話該怎樣理解呢?」
「一個人對於某件事情只有極端的熱愛、追求、執著,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夠達到忘我;只有達到忘我,才能真正的融會貫通。佛學是一門至高無上的人生學問,學佛是為了通過學習,最終達到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可是當今的許多學佛者既不思刻苦的學習,又不想對自己有任何的超越,而是抱著一種迷信和投機取巧的心態學佛,妄圖通過某種功法、某句咒語、某個法師的加持獲得解脫,所以這些人不斷的找師,不斷的請師,不斷的拜師,不斷的嘗試各種法門,也正因為如此,這些愚蠢和貪婪的人才會不斷的上當受騙!他們哪裡知道,學佛全在內心用功,學佛者唯有放下一分,精神才能夠解脫一分;唯有超越自我一層,精神才能夠上升一層。真正的明師不是替你解脫和超越,而是用他的智慧鼓勵和幫助你放下和完成人生的超越。古往今來,有哪位佛、菩薩不是大割大舍,放下一切,超越一切得以成就?佛、菩薩是人類中最偉大的強者,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自我,能夠放下一切,超越一切!這對那些不願割捨世間的恩愛情仇,放不下名利財色,不願對自我有任何超越,唯唯諾諾,朝三暮四,卑鄙下作的懦夫來說,又怎能成佛呢?當今的許多人學佛不是為了超越自我,而是為了逃避自我,他們不願意正視和承擔世間的苦難,而是想法兒逃避。他們從世俗躲避到宗教里,用經書、咒語、來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麻痹自己的心靈。人們可以考察已往的成就者,看有哪位是逃避世間苦難得以成就的?這些佛、菩薩無一不是承擔世間苦難、解救世間苦難,最終得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獲得最終的成就。一個人唯有敢於付出自己的生命,才會獲得新生。可當今的許多學佛者都是些貪生怕死,患得患失,三心二意,陽奉陰違,口是心非,唯唯諾諾的人!他們不願意付出,卻渴望獲得;不願意放下,卻嚮往解脫;沒有耕耘,卻渴望收穫;真是痴心妄想!」
「我們凡夫無法辨別自己的師父是不是菩薩化身,是不是明師,這該怎麼辦呢?」
「學佛者遇到的師父也許是菩薩化身,也許是魔鬼化身,也許只是凡夫一個。末法時期,魔鬼化身的菩薩比較多,對此學佛者要學會「依法不依人」,以理性的態度對待自己所遇到的理論和師父。在這裡特別要提的是,一個學佛者在沒有對自己遇到的理論和師父完全理解之前,不可以隨意的否定和毀謗,這樣也許會錯失正法和真正的明師,並造下極大的罪業。孔子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一個學佛者以這樣的態度學習,才能夠避免誤入歧途。」
「如何從外在形式上了解自己的師父是不是菩薩呢?」
「佛、菩薩常常以不同的形式化現世間,濟公活佛就是個例子,因此人們不要隨意以世俗的標準和觀念來評判。但有一點是十分肯定的:菩薩一定具有菩薩的慈悲,菩薩一定具有菩薩的心量,菩薩一定具有菩薩的智慧。如果一個人說他是菩薩化身,他已經證得了菩薩的果位,可他既不具有菩薩的慈悲,又不具有菩薩的心量和智慧,那麼這個人肯定是個凡夫、騙子、或邪靈附體,他怎麼會是菩薩呢?」
寫於:2010年元月08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