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無味之味」是茶的最高境界?

最近,有人在朋友圈推介一種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想問一聲「無聊不」?

正如不含糖的口香糖,不含尼古丁的所謂「普洱茶煙」,無味之味的「古董茶」……這些抽離了靈魂的東西,充其量只能算得上一種安慰劑,非但失去了應有的效用,甚至有害。

以不含咖啡因的「脫因咖啡」為例,原料製作過程中並不能100%去除咖啡因。而「脫因」 時經常用到的氯甲烷助劑,已被證實屬於三類致癌物。

飲咖啡本為提神,這正是咖啡因的功效。如果出於避免攝入咖啡因而飲用「脫因咖啡」,卻仍有可能攝入一定量的咖啡及附贈的有害化學物質,何苦來?

出於對肥胖症、糖尿病的顧慮,阿斯巴甜、安賽蜜、糖精等人工甜味劑大量在食品行業應用,無糖口香糖便是最有代表性的產物之一。但這樣的蔗糖替代品就一定對人體有益的嗎?

剛剛結束的2018EASD(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上,來自澳洲的研究者對人工甜味劑的最新研究表明,「無糖」的人工甜味劑可導致腸道菌群紊亂,造成人體對葡萄糖的調節能力惡化,其結果便是血糖上升。研究者提醒,「尤其對已經患有Ⅱ型糖尿病的患者來說,市面上的所謂「適合糖尿病患者」的甜食,也應該被視為影響血糖的存在。」

與直接攝入蔗糖相比,「無糖」口香糖所含人工甜味劑非但不能真正控制血糖,而且還附贈了「破壞健康人的腸道菌群」這一功效,何苦來?

咖啡因是咖啡的靈魂,蔗糖是糖的靈魂,滋味是茶的靈魂。靈魂之外所求之物,顯然已失其物性,偏離本心太遠。

想起有類專供素齋的餐館。麵筋、豆腐、麵粉皆做成雞鴨魚肉模樣,菜名也一律冠之以「某某雞」、「某某魚」、「某某肉」。那些慣常茹素的居士,口中所食雖是素齋,眼見耳聞心想卻儘是「大魚大肉」、「大葷大油」——如此持戒,豈不荒唐?

至於喝茶,滋味當然是第一要務。沒有滋味的茶,不如喝白開水。業界卻另有一種「大師」說辭,把「無味之味」作為茶的最高境界。

瞎扯淡。

持此論者,除了為自己手上早已喪失品飲價值的「古董茶」開脫以外,不可能再有其它站得住腳的理由。

抽離了靈魂的東西,就是死物。再光鮮的說辭,也不過是塗抹在木偶泥塑臉上的油彩,無聊,無用,無謂。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不含蔗糖的口香糖,無味之味的「古董茶」,因為喪失了各自最本真的物性,而變得無足輕重。剩下那點作為替代品可憐巴巴的屬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何況還有害!

加工成「大魚大肉」形狀的素齋,是一種偽善。欺騙味覺的人工甜味劑、「脫因咖啡」,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偽善的東西。

人類的基本需求其實並不複雜。出於商業目的的種種偽善,人為創造了太多偽需求,真實的需求反而被掩蓋,或被刻意貶低了。

遠離一切喪失物性的東西,是向善的開端。

文:老茶鬼 2018.10.17

推薦閱讀:

TAG: | 咖啡 | 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