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洗腦神曲《生僻字》背後的文學故事,你知道幾個?

中華這片土地留給我們後人最大的禮物應該是這麼兩件了吧。

一件是歷史,一件是文化。

前者可鑒世,後者可潤心

—QQ音樂熱評

你對漢字真的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熟悉嗎?

最近,一首即便看了歌詞也不會讀的歌曲《生僻字》迅速走紅,這首由70過個生僻字組成的「2018年度最燒腦神曲」,不看拼音你肯定不會唱,要不要試試?

短短几天獲贊290W,轉發18W次,連它的創作者,90後都沒想到自己這首原創歌曲,時隔一年在網路上忽然躥紅,而在大量轉發的同時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爭議。

暫先不評論在鍵盤時代,我們耗費時間學習生僻字是不是「孔乙己」行為,正如歌詞所唱「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它不僅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更是文化傳播的載體。

你可知「思」的上半部分不是「田」,「祖宗」並不是一個人,它們的背後都伴隨著一個故事蘊含著豐富的內涵。

qióng jié lì煢 煢 孑 立

晉武帝司馬炎想要招李密到宮中做官,李密寫下《陳情表》用以回絕司馬炎。「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來表達他小時候自己孤身一人,非常孤單。

用在現代,孤獨、寂寞、冷,這不是妥妥單身狗的寫照嘛~

hàng xiè yī qì沆 瀣 一 氣

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唐代,崔瀣參加科舉考試,考官崔沆取中了他,考官和門生的名字能夠合在一起,實屬難得,當時的人便開玩笑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但後來崔瀣陞官迅速,因此大多人都懷疑他倆暗中勾結。

用在現代,這不就是典型狼狽為奸、臭味相投的文雅式用法嘛~

tí hú guàn dǐng醍 醐 灌 頂

出自顧況《行路難》:「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顧況,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現代,心靈雞湯的最佳代言詞~

náo náo bù xiū呶 呶 不 休

出自唐·柳宗元《答韋立論師道書》:「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用來比喻人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用來形容每年過年回家遇見的七大姑八大姨,是不是最貼切不過了o(╥﹏╥)o

qí léi huī huī其 靁 虺 虺

出自《詩·邶風·終風》:「曀曀其陰,虺虺其靁。」

「靁」,雷的異體字,「虺虺」,用來形容打雷的聲音。

chī mèi wǎng liǎng魑 魅 魍 魎

出自《左轉》:「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在古代特指傳說中害人的鬼怪。

現代沒有鬼怪一說,因此用來表示形形色色的壞人

中國是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多方言國家,漢字是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的重要工具,漢字究竟有多少,沒人敢說一個具體的數字,而我們通常接觸到的漢字不過3000個,說話用到的漢字甚至還不到3000。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網路新詞層出不窮,加速了生僻字被我們遺忘的速度。

與其說生僻字等經典國學文化是知識,不如說它是一種歷史記憶,一種價值觀,一個時代的印記,我們可以通過這扇大門,感受到中國古人們的智慧,真正領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生僻字》的走紅,讓中國漢字以流行音樂的形式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引發了一大波年輕人的關注,以及近兩年陸續火爆的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都讓曾經一度沉睡的漢語文化再次風靡,讓我們再次意識到傳統文學的魅力和精華。這無疑是傳統文化傳播道路中的一個新的助跑點。

作為新時代的寵兒,我們需要這樣的流行化傳統,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傳承國學文化。

推薦閱讀:

TAG:生僻字 | 文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