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男孩完成萬字英文小說:讓孩子自律的秘訣究竟是什麼?
前段時間,成都的00後學霸瑞瑞,讓網友們驚呆了!
這位年僅10歲的小男孩,已經寫成了2本英文小說,共計3萬2千字,他的英語辭彙量超過7000,相當於大學六級水平。
瑞瑞8歲念到小學二年級,覺得學校的教材太過時,跟父母商量,選擇在家自學。
他說:「學校還在用30年前的教材,沒有給我足夠的時間做我愛做的事情,我每天還想練琴、看書呢!」
自學的瑞瑞,日程表比學校課程表還滿,而且不需要媽媽的監督,全是自覺完成。
語言學習至少3個小時,除了英語,他還自學了德語,並開了自己的德語頻道。
每天練習鋼琴4個半小時,舉辦了個人鋼琴獨奏會,自己創作了2首曲子,還把賺來的門票錢捐給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小小年紀,能夠做到如此的自律,當然是和家庭教育分不開的。
瑞瑞爸媽都是留德海歸。孩子出生到現在,兩人讀的育兒書籍在150本以上,瑞媽更是從懷孕就開始全職在家。
從瑞瑞出生開始,他們從來沒有睡過懶覺,每天早上7點就起床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他們的勤學和自律,孩子從小耳濡目染。
當問到瑞瑞媽媽「怎麼會同意孩子在家學習」時,媽媽回答說,孩子在學校不是很開心,身為母親,總希望孩子是快樂的,所以就要幫他想辦法。
除了父母的尊重和示範之外,其實,瑞瑞之所以自律,在於他喜歡這樣的生活,從中得到了樂趣,這才是自律的內在動力。
快樂,才是自律最大的秘訣。那麼,能夠促成自律的快樂,到底有哪些呢?
1. 父母尊重天性的走心陪伴,才能帶給孩子穩穩的快樂。
霍思燕一家因為親子類綜藝節目圈粉無數,很多觀眾都被她的育兒理念所打動。
4歲的嗯哼還沒有上幼兒園,是因為媽媽認為,晚一年去幼兒園,是給男孩最好的禮物。
在這一年裡,孩子沒有接受學校的教育,卻享受著來自父母時刻不離的陪伴。
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會一直陪著你。
在父母用心呵護下的嗯哼,因為快樂而又溫暖的性格而深受觀眾喜愛。
美國的一個教育研究機構曾經調查: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學習能力測試上得高分?
調查結果出人意料,大部分得高分的孩子經常與父母一起吃晚飯。
對父母來說,孩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對孩子而言,父母就是整個世界。
孩子對父母的需求,與財富、權力、物質都沒有關係。
只要用心的陪伴,就是孩子最大的快樂。
2.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享受求知的快樂。
2018年,來自浙江衢州高中生饒依珂獲得第18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能夠獲得這一殊榮的,全國僅3名。
饒依珂說,小時候她看見爸爸修拖把,修電燈,自己總是想動手試一試,爸爸不僅不阻止,還會手把手教她。
她還喜歡拆各種玩具,拆拆裝裝,媽媽見了也不說什麼。
在她家,最大的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
慢慢長大的饒依珂一直保持著對世界濃厚的興趣,小小年紀就在全國各大科技競賽中獲獎無數。
據說,一個孩子在4歲以前會問40萬個問題,而如何回應孩子的提問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在他面前世界就像一盒又一盒等待打開的巧克力,每一個「為什麼」背後,都意味著希望、驚喜和快樂。
因為好奇心,學習是為了回答「為什麼」的疑惑,孩子得到的是求知的快樂,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的痛苦。
《憨豆先生》的製作人約翰·勞埃德在自己療愈抑鬱症的過程中發現,好奇心是人類的第四驅動力。
他說,世界上沒有比好奇心更重要的東西了。
3. 做「心大」的父母,讓孩子享受做自己的快樂。
16歲的竇靖童要刺青,王菲說,你不要後悔就好。
王菲曾經說,「每個任性不太懂事的媽,總能生出個溫順明理的女兒。」
竇靖童很早就明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就像她說到音樂:「我不是因為它(音樂)酷才去做,是因為我喜歡所以去做。」
媽媽的「不懂事」,讓她成了世人眼裡帥氣而又獨立的女孩。
2015年,有一份針對高考狀元的調查,其中有一組數據很有意思。
86.21%的高考狀元表示,父母幾乎不會幹預自己的學習,選擇「經常干預」的為零。
因為父母的不干預,他們從小就明白,人最大的快樂,是成為自己,自己做主。
《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中提到,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
事實上,只有獨立而又自由的人,才能成長為完整的人。
從容而得體的母愛,是漸漸放手,最終抵達的終點,是媽媽的退出,孩子成為了自己的主人。
4. 父母適當示弱,讓孩子享有幫助他人的快樂。
胡可曾經談到過自己的「示弱論」:媽媽乾的越多,小朋友就乾的越少。
弟弟小魚兒出生後,媽媽經常主動「隱身」,讓哥哥幫媽媽做事情。
上超市購物,她會讓安吉給弟弟選紙尿褲,在家的時候,讓哥哥沖奶粉,幫忙照顧弟弟。
從小得到鍛煉的安吉,處處顯示出自己的責任感,除了會照顧弟弟,參加綜藝節目時,還會主動照顧其他小朋友。
俗話說,能者多勞,其實,勞者也多能。
父母的示弱,讓孩子從小在參與中學會承擔責任。
責任,不僅鍛煉孩子的能力,還讓孩子在付出中,體會到擔當的快樂。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責任心是我對另一個生命表達出來或尚未表達出來的願望的答覆,「有責任」意味著有能力並準備對這些願望給予回答。
培養自覺自律、積極主動的孩子,是父母們的共同心聲,但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心聲沒實現,反而成了心病。
其實,心理學家們已經承認,人類大腦的生物本能是趨利避害,換言之,所有的大腦只有在輕鬆愉快的狀態下,才願意持續工作。
快樂育兒,正是順應了大腦的本能,因為快樂,自律主動就成了習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