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淺議——公孫丑章句上·第七節

原文:

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為役,由弓人而恥為弓,矢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自譯:

孟子說:「造箭矢的難道不如造盔甲的『仁』嗎?造箭矢的唯恐傷不了人,造盔甲的唯恐傷了人。治疾病的和做棺材的也是這樣的關係,所以職業選擇不能不謹慎。孔子說:『居住在有仁的風氣的地方才好。選擇住處不在有仁風的地方,怎麼能說是明智的呢?』那『仁』,是上天尊貴的賜予,是人間最安穩的住宅。沒有人阻攔卻不選擇『仁』,是不明智的。不仁不知,無禮無義,這樣的人只能被人使喚。被人使喚的人以此為恥,如同做弓的人以此為恥,做箭的人以此為恥一樣。如果以此為恥,不如行『仁』。『仁』,就像射箭一樣,端正自己才能引發;如果沒有射中,不怨別人勝過了自己,反過來找自己的原因。」


見解: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孟子對於職業選擇的認識以及行「仁」的兩個方法

迫於生計的職業選擇暫不探討,我們主要討論能夠自主選擇職業的情形。職業的選擇雖然不能決定一個人是怎樣的,但卻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他是怎樣的。主動選擇去做弓、做刀、做劍這種殺人利器,能說他是「仁」者嗎?當然了,出於國家需要或者是特殊時期的職業選擇也不在這個討論範圍;這裡說的職業選擇,更多代表了個人的意願和喜好

另外,一如「孟母三遷」的內在精神,職業選擇也會對個人的性情產生影響。這來自於一個職業的勞動對象與環境以及同業者的影響。我們想,本來一個敦厚文弱的人,去做了屠夫,天天與鮮血白骨作伴,日日聞著腥臭味工作,和那些易怒的同行打交道,不出幾年就會變得粗野暴躁吧?在當代社會,這點更值得我們思量。

對於職業選擇這一問題,除了孟子在這裡說到的要注意它對個人性情的影響之外,馬克思在《青年在職業選擇時的考慮》一文中提出的觀點也值得學些;並且,筆者認為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去實踐,更有利於個人的發展。

孟子以射箭打比方,闡釋了行「仁」的兩種方法——一是正己後發,二是反求諸己。正己,正的是心意、目標和力量全神貫注於這一個方向,持守謹慎踏實之心;這樣之後,在依照先賢的主張以及實踐的經驗,去修正自己的認知與行為。反求諸己,體現在行「仁」不及人的時候,因為不如人就埋怨不止,無論如何不能說是「仁」者;而不僅是為「仁」,做一切事要想有所進取,從自己身上發掘問題想必都是必要而首要的事情。另外,除了「反求諸己」,當他人在「仁」的方面有值得學習之處時,也要想到我們在《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中說到的儒學的修行方式:「學」與「自省」;而之所以說埋怨人的人稱不上是「仁」者,就在於「仁」者一定是懂得「學」與「自省」的人。

歡迎列位共談共學。有所疏漏,煩請指正。


推薦閱讀:

TAG:孟子 | 國學 | 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