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李誕「背後的男人」,不該銷聲匿跡
前幾天,微博上忽然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熱搜,「想念王自健」。
也許你對「王自健」這個名字陌生,但提起李誕、王建國等人,你可能會更熟悉。
因為王自健,我們認識了這些人。
幾年前,他們共同參與了一檔節目——《今晚80後脫口秀》(以下稱《80後》)。
王自健是節目主持人,而李誕等人則是背後寫脫口秀台本的「段子手」。
不像李誕等人從幕後走到台前,王自健「消失了很久」。
直到最近在一檔說書的綜藝節目中現身,王自健不再講段子,而是給人講起了《未來簡史》,這部綜藝,豆瓣評分9.3。
這才勾起了網友的回憶:
話題之後,王自健親自回復,表示自己還活著。
幾年過去,爆紅又消失的那個王自健,還在到處惹事嗎?
1
嬉笑怒罵走進觀眾內心
在《80後》的舞台上,作為王自健「唯二」的朋友:李誕等人總被他「侮辱」,成為節目的一大笑料。
即便如此,李誕調侃起王自健來,還是說他「很了不起」。
說起王自健,很多人這樣形容他:
小八字眉,有點兒大舌頭,站在那兒就自帶搞笑屬性
西裝革履,詼諧幽默,談笑風生間針砭時弊。
是個80後相聲演員,北京人,工作無聊就去干點別的。
真正讓觀眾認識他,還是那檔脫口秀節目。
2012年5月13日,《80後》第一期播放。
DJ打碟開場,王自健一身筆挺的西裝亮相。
現場觀眾都沸騰了,起立歡呼、鼓掌。
王自健說了三次「請坐」,觀眾才逐漸停下,掌聲持續了近一分鐘。
那場脫口秀說了37分鐘,調侃了「80後」在生活中的煩惱。
之後,他以風趣幽默的方式,表達對熱點事件、文化情感等問題的態度和看法,金句頻出:
「你不是焦慮,你是玩手機玩兒的。」
「為什麼晚上不睡覺,是因為你手機還有電。」
把自己「不喜歡的人」,看做是必不可少的對手。
節目播出後,反響熱烈。
即便是每周末晚深夜播出,收視率依舊很高。
是當時播放平台,「唯一一檔廣告冠名價格與黃金檔欄目一樣高的深夜檔節目。」
當時《80後》僅播出四期,收視就升到全國第二。
導演組發微博說:「收視已升至全國第二!全組人開心之餘,壓力好大!」
更有觀眾評論:「此乃中國最潮脫口秀,沒有之一!」
優秀的脫口秀重點在於劇本的出彩。
當時節目組開創性地彙集了國內外大量段子手,為節目組輸入內容。
他們有一個核心的寫作團隊,其中就包括如今爆紅的李誕、王建國等。
各種段子經大家整理後,王自健再彙集成屬於自己的語言,在節目中表現出來。
在說脫口秀之前,王自健以說相聲謀生。
2010年,他成立「北京第二班相聲大會」,並擔任小劇場的班主。
當時每周六下午「相聲第二班」的演出場場爆滿:
原定的230個座位加到300,過道都站滿觀眾。
一到演出前兩個星期,人們就會在茶樓「排長龍」買票或網上搶票。
但為了演出質量,他沒有選擇加場。
王自健需要花大量時間在家潛心創作,他說這樣才對得起觀眾買票來看。
他用犀利的語言評論熱點事件,嬉笑怒罵中帶來思考,走進了觀眾的內心。
2011年一場演出中表演了《歪唱太平歌詞》,有了自己的稱號。
有人說「要麼看郭德綱,要麼看王自健」。
至此,觀眾將他推到了「公民相聲演員」的地位。
2014年他和陳朔為北京春晚「量身定做」相聲《我是北京人》,表現北京的變化。
金句頻出,引發了不少觀眾共鳴。
在王自健看來,相聲從來就是對現實有意義的。
任何成功都非偶然,王自健的「爆紅」也一樣。
不過至少可以從《吐槽大會》的火爆看出,脫口秀演員的成功跟長相關係不大。
2
不走尋常路
錢多,報酬高。
王自健自己說,這是最初參與合作《80後》的主要原因。
而將這檔節目堅持做了五年多,就不僅僅是因為錢這麼簡單。
雖然他對媒體表示,國內的喜劇脫口秀並不好做。
節目播出這些年,遇到重重挫折:因為題材的局限性等原因,經常需要重錄。
還經過數次的停播、調檔、整頓……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找不到贊助商。
王自健盡最大努力堅持了五年,讓這檔節目成了一代人對於脫口秀的回憶。
做節目同時,他也沒把相聲放下。
「不賠也不賺。」
這是王自健對於「相聲第二班」生存狀態的評價。
即便「我在『第二班』表演一年拿到的錢,等於我『走穴』(接私活)一次的錢。」
他還是每周去北京的小劇場說相聲。
他看不慣人們總是跟風,看不慣人們總是浮躁;看不慣相聲脫口秀都守著老本,不接地氣。
他說自己是最「接地氣兒」的相聲演員。
人們很難不認可,他對於相聲的喜愛。
王自健對於自己喜愛的事情看似很堅持,但回顧王自健的人生經歷:
其實「堅持」一詞,並不是他最有力的註腳。
1984年出生的王自健是北京人,很小就在藝術團學習相聲。
本來學得好好的,稍大一點後看姜文的電影《有話好好說》,學習片中人物結巴著說話,沒想到真的變結巴了。
於是只得退出藝術團。
這下該專心學習了。
可王自健從小學開始就常常不寫作業,大概運氣好才混上了初中。
1997年上初中的王自健,跑去中關村,勤工儉學賣電腦,了解到不少科技數碼行業相關的內容。
也不知怎麼回事,上到高二的他又覺得不上高三也能考上好學校。
於是,高二的王自健以社會青年的身份考上一所大學。
至於是什麼大學,王自健多年來接受媒體採訪從不透露。進校一年後,因為打架鬥毆而被開除,直到在一所函授院校畢業。
王自健的學業生涯,客氣點說是不走尋常路,不客氣得說那算是亂七八糟。
畢業後那幾年,他當過遊戲節目的編導,也做過動漫。
這些看似「不靠譜」的經歷,卻成為以後王自健說脫口秀和相聲的基石:
「有過做白領的經歷,就可以把那些東西融入到段子里,如果沒有那些經歷,我不會知道面對的觀眾是誰。」
2009年,王自健辭掉工作,干起小時候的老本行——說相聲。
一年後,他和同行成立「相聲第二班」。
王自健曾解釋「第二班」的含義:
「我在小學時,看了一個專題報道,講的是一種精神叫『老二精神』。
『第二般』也有『不一般』的意思。我們一直講的是相聲第二,生活第一。
我不希望讓『粉絲』、觀眾把我當成崇拜對象。」
巧的是,德雲社的地位已經無人能撼動,「相聲第二班」似乎真成了第二班。
學業曲折,創業失敗。說脫口秀,給別人做了跳板。
說相聲,成為了千年老二。
但是生活是公平的,王自健的種種嘗試,最終都化為舞台之上的調侃和歡樂。
3
「回不去了」的王自健
「回不去了」的青春
2017年12月14日,王自健站在台上說完最後一句口播:
「這一夜有你們真好,願你們這一夜過得愉快」。
這一夜,《80後》完結。
最後一期節目,主題是:「做個明白人」。
告別脫口秀,王自健打算「做個明白人兒」,做點兒有趣事兒。
最近,他再次回歸舞台,說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追求著一種,不用費力的幸福和快樂。
但這樣的快樂真的有意義么?
《80後》之後,再出現在人們面前的王自健,不再是原來那個插科打諢,調侃世界的」小憤青「。
《一本好書》導演關正文說,「王自健對於這個舞台非常非常認真,不斷琢磨怎麼演繹好這本書,怎麼能把事情講清楚,不眠不休地徹夜準備這個腳本。」
現在的王自健,變睿智沉穩了許多。
人們都開始驚嘆,王自健成熟了。
也有人說他變了,不再像當年那麼有稜角。
其實,王自健還是那個王自健。
他依舊會在偶爾說個段子,抖個包袱;
依舊堅持自己的想法。
他只是懂得了自洽,不再一味地和世界「對著干」。
王自健「長大了」,看《80後》的觀眾也「長大了」。
成長不知不覺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軌跡,讓人們不經意間和熟悉的事擦肩、告別。
以前每周坐在電視前看王自健說說段子,覺著挺有道理。
後來,80後可能升了職,可能結了婚,可能工作日討好客戶、周末晚上陪陪老婆。
90後可能考了研、畢了業,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兜兜轉轉,在大城市裡摸爬滾打。
我們不再有時間每周都看看王自健,但總覺得這個節目一直都在哪兒。
就好像一個多年未見的老友,想起來了,還能一起聊聊天,追憶下過去。
直到有一天,突然得知,這個節目早就沒有了。
失落么?是的。
就好像曾經無話不談的好友,變成微信里的點贊之交,然後慢慢走散在人群中。
就好像小時候丟掉的遊戲機和布娃娃,像長大後放下的畫筆和電吉他。
想起王自健和他的《80後》,我們總能想起那個當時和自己一起邊看邊樂呵的朋友,想起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
所以讓我們失落的,不僅僅是一個節目的停播。
更是這個節目背後的,和王自健一起悄然無蹤的,我們的青春。
王自健和他的「80後」們,已經回不去了。
他們都有了各自的人生。
但回憶里,每周末的晚上,總還是有個人在深夜跟你說:
「這一夜有你們真好,願你們這一夜過得愉快」。
參考文獻:
[1]時代周報《王自健:郭德綱不知道的,我知道》
[2]羊城晚報《王自健玩轉80後脫口秀:相聲圈太陳舊》
[3]京華時報《王自健談師父侯耀華:教我為人處世,幫我平事兒》
[4]視頻《可凡傾聽:自說自話,王自健專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