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你也準備自殺,希望你能多考慮一次

如今自殺這個話題,對普通人來說是越來越不遙不可及了。

無論是那些和我年紀差不多大的那些縱身一躍的年輕人,還是像本兮和喬任梁等那些抑鬱走向窮途末路的明星,自殺再不是一個被避諱的辭彙,甚至像抑鬱症這樣的群體,反而成了廣大媒體朋友們收割流量的良好工具。

他們打著關心抑鬱症患者的名義,對抑鬱症患者們的痛苦繪聲繪色的描寫,就像已經被封殺的某國內某千萬級自媒體對滴滴女受害者進行色情故事描寫一樣,把屍油蘸在筆尖上,熱情地用慷慨激昂的長短句粉飾著他們狡詐的高尚。

然後一群表達能力極強的『抑鬱症患者』們再深表贊同抱團取暖,發誓彼此應該相互關心積極接受治療,在一片其樂融融充滿希望的氛圍下,等待那些真正的抑鬱症患者在暗中繼續自殺,周而復始進行上述的一切。

所以,其實並沒有太多人真正關心自殺群體,真正關心自殺群體的人們正坐在心理疏導室里,後半夜打著瞌睡守在救助熱線旁,對這些真正善良的人來說,他們寧願日日失業。

但對媒體來說,反而是自殺的情景越慘烈,自殺的動機越戲劇化,自殺人生前的故事越曲折,自殺後引起的社會波瀾越大,那群東西和他們身後的贊助商越開心。

這似乎是一個顛覆不滅的格局,那些真正準備悄無聲息自殺的人,永遠無法在那些看似溫暖的聲音里找到哪怕一絲安慰。

但我起碼想做一次這樣的嘗試,用一個討論自殺的喜劇故事讓你在準備赴死之前嘗試著再一次理解一些活著的意義。

當然,無論你是否已經讀過今天的故事,我們都可以繼續我們的交談,拋開道德壓力誠實的講—你認為自殺的人很蠢么?

如果你此時還在讀這些文字,起碼證明你還不是這個群體中成功的例子,但回想你曾經有過的關於自殺的想法,或是你身邊經歷或聽說的自殺人群,你覺得這種想法和行為很蠢么?

絕大部分人乃至我們的社會給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最鮮明的例子莫過於當最近那些華山、峨眉山、浙大博士自殺以後,我們的媒體們正不遺餘力的以此為反例教育年輕人:要懂得接受現實。

在他們看來,那些因為導師潛規則的、不堪的生活壓力與扭曲的社會三觀而自殺的年輕人是脆弱的,那種行為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而凸顯的幼稚。

而我恰恰與他們相反,我認為沒有一種自殺的人不可以別理解,自殺的那些人並不比我們活著的幼稚,恰恰相反,他們的世界很可能比我們還強大,只不過強大到了扭曲,已經與另一個現實世界不可調和。

今年春天在南京寫大綱時,傳聞本科母校里有個孩子因為畢業論文沒寫完跳湖自盡了,大學裡這種自殺的新聞已經見怪不怪了,所以也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但我身邊的某些同學聽到這件事情的第一反應就是

這孩子不是sb么?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對這句話深表認同,畢業論文沒寫完值得自殺么?不值得,所以什麼值得?

屈原值得么?老舍值得么?三毛值得么?張國榮值得么?為愛值得么?為錢值得么?這麼一推理似乎也沒什麼稱得上值得二字。

也就是說,認同這種觀念的人,很可能認為所有自殺的人都是sb,只不過他們敢嘲諷一個無名無姓的大學生,而不敢堂而皇之的說張國榮罷了。

為論文自殺很荒唐么?看似很荒唐,可比起哲學家因為『想不通人到底為啥活』而自殺、比起物理學家發現『天啊物理學的盡頭是神學』而自殺,哪個更無聊和荒唐?

所以,在我眼裡,這些自殺的人沒有一個人是sb,他們很多人都極其正常,恰恰是因為比活著的人還正常才選擇去死。

他們關於本我與自我的發掘遠遠超過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確有些是偏激,也的確有些是脆弱,更有些是純粹的信仰,但誰處在懸崖的邊緣,誰才能理解那縱身一躍並不容易。

三年前,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也對自殺這種事極其抗拒與接受不了,坦白的說就是我的一位親人也死於自殺,那陣子我自己一個人坐在圖書館翻看網路上所有關於自殺的視頻。

其實讓我最難接受的就是列車碾過人的一瞬間、在高樓上縱身一躍的一瞬間、在刀片划過的一瞬間,每當那個時刻我都下意識的低頭或是皺眉閉眼,這樣下來看過幾個視頻就會滿手心冒汗。

我在想,那邁出了一個從生到死的瞬間之後,他們的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呢?兜兜轉轉幾年以後,我自己找到了答案。

半年前曾經提到過一次這個故事,但因為那時還沒有這麼多粉絲,所以我想它應該發揮更大的意義,也許如今真的能拯救那麼一兩個想不開的小孩子或大孩子。

故事就是一個人準備去自殺,他很聰明,用各種方式找到了一個約死組織,然後還通過秘密的方式買到了一片好心人的葯,這裡的好心人並沒有用引號,他決定去死之前很平靜,和幾個朋友簡單的聊了聊天,然後和家人有說有笑的打了打電話,然後平靜的準備去死。

那一夜是漫長的,他躺在床上不斷的摸著自己的心跳,就像故事裡的裴德光一樣,甚至感覺自己越發的喘不過氣,可實際那一切都是他的心理暗示,整整一夜的心靈折磨,直到凌晨四點多天色漸明,樓下閃爍的車燈紅黃交錯,他站在窗前感慨萬千熱淚盈眶,同時也覺得悔恨萬分,對不起自己的朋友和親人。

今天再講起這個故事,猶如做了一個噩夢一樣,雖然恐懼,但也不再那麼驚心動魄,甚至有點像別人的故事一般回味無窮,但讓他唯一終身難忘的就是,一個人在邁出自殺過程最艱難的那一步後,唯一的情緒就是後悔。

你可以想像成,一個人在跳樓到地面的那幾秒鐘,相信我,那幾秒里,世間喜怒哀樂萬般情緒皆消散,只剩下後悔二字。

也許你猜到了,葯是假的,約死組織里大半的人都是假的,都是潛伏著救助那些自殺者的好心人,再後來這些好心人的行為還被新聞曝光了,事發百天多以後因為一些熱點社會事件,某些互聯網廠商開始大規模封殺解散約死群貼吧等等。

他也很慶幸在那之前能遇到這些人,後來想想他的決心並沒有那麼強,這世界還有很多值得留戀的人和夢想。

這個故事被改變成了這齣戲劇《商賈自殺記》,事實上《武林外傳》前八十回也探討過自殺的話題,就是老吳穿越尋死那集,可那集的劇情亮點完全被赤焰狂魔莫小貝和穿越的噱頭蓋過了,而我對那集關於自殺的討論不太滿意。

一個準備的自殺的人如果最終活下來了,絕對不會是一醉方休與一番雞湯,那種一味強調世界多美好啊的勸說只會加速他們對於世界的抗拒與自我毀滅的進程。

但不管怎麼樣,這兩集的主題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對生的讚美與死的反思,在觀看自殺者人生的同時,能給予觀眾幽默里的反思,給予他們生存下去的力量。

所以,傻瓜,你以為說我了這麼多是在鼓勵你自殺么?

我只是想說,我理解你很想死,我也理解你有你準備自殺的理由,但理解並不意味著希望,我也知道,當你邁出那一步後一定會後悔,哪怕你握著刀片時嘴角倔強無比的認為你的死是正確的。

武林外傳的故事寫完以後,我可能會離開一段時間,屆時我會留下一些聯繫方式,每隔幾天翻看一下,如果你們遭遇什麼不幸,甚至已經到了死意已決的地步,請一定與我講一講。

雖然這句話在你們平靜的時刻讀起來就像無稽之談,但人這一生波瀾起伏,總會有那麼幾個難以逾越的危機關頭,希望你能在平時積蓄力量培養心態順利度過他們。

再用最後一個故事結束今天的閑聊

從前有一個豬圈名叫世界,豬圈裡有一群小粉豬,但還有幾隻例外的小綠豬,很快小粉豬們就發現小綠豬與他們不同了,小粉豬們並沒有排斥小綠豬,但小綠豬卻漸漸覺得小粉豬們看自己的眼神有了變化,他開始恐懼、彷徨,漸漸覺得自己無法融入小粉豬的世界。

終於,第一隻小綠豬在夜裡自殺了,第二天清晨其他的小綠豬更恐慌了,他們甚至覺得自殺是自己在世界裡唯一的出路了,但也有些小綠豬用油漆把自己也粉刷成了粉色,強迫自己融入粉豬的世界,但他們卻覺得更焦慮了,時刻都擔心自己的顏色被發覺。

突然有一天世界上下了一場綠色的油漆雨,粉色的小豬都被染成了綠色,而染成粉色的小綠豬卻因為身上是油漆而沒有被染色,於是,小粉豬變成了小綠豬,而小綠豬卻又變成了少數異類的小粉豬,於是,原本最後的幾隻染色的小綠豬也自殺了。

後來幾年內,又來了很多小粉豬和小綠豬,小粉豬與小綠豬交錯變成大多數,很多小粉豬與小綠豬迫不得已偽裝自己,又下了很多場粉色或綠色的油漆雨,又分別有很多偽裝的粉色和綠色的小豬自殺了。

這些死去的小豬都見到了上帝,上帝問他們有什麼願望,他們不約而同的願望就是:再活一次,一定想做那只是自己本身顏色的小豬。

所以,小豬,也許你在這個豬圈裡是異類,這並不意味著你就真的是異類,你在這個世界並不孤獨,還有很多與你一樣的小豬與你一樣心意相通。

也許在這個世界上,我並不是那隻與你顏色完全一樣的小豬,但如果有一天你準備結束一切之前,請再讀一次這些文字,也請你一定要與我講講你對這個世界的不滿。

我無法保證能理解你說的每一句話,更無法承諾贊成你某些偏激的意見,但起碼我願意虔誠安靜的聽你講話,而不是一味的告訴你『這個世界很好』


推薦閱讀:

TAG:自殺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