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龍VS袁崇煥:移鎮風雲、「惡魔的獠牙」

移鎮風波(平遼之策):

1、「至奴犯寧遠已經三月,毛文龍竟不知覺何雲牽制?據所住須彌島,去奴寨二千餘里,去寧遠亦如之,遠不相及。毛文龍當自己審處奏報,以圖結局,勿徒以獻俘塞責。」《熹宗實錄》 天啟六年四月

2、天啟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具奏;遵旨奏報直陳熟策等事;兵部札付謂奴犯寧遠已經三月,臣竟不知,所駐須彌島去奴寨二千餘里,遠不相救。。著臣自己審處奏報,以圖結局。。又謂海外一旅,所不憚悉索以供之者,專為牽制一著,今奴西向,有如風馬牛,即欲臣移駐近島扼要。。。反覆伏讀,且驚且喜,驚則驚奴犯寧遠,謂臣不知,喜則喜皇上念及結局,謂臣當自己審處。然臣於奴非不知者,亦非但知之者,臣於上年十月內,即發塘報,言奴於燈節前後,必大舉入犯右屯等處,宜加嚴防,是臣先已知之矣。。。

  今年正月二十日,臣即率官兵至沿江一帶,督發深入,令易承惠等進攻威寧營,林茂春、王輔等進襲海州等處,皆有擒斬,奴聞掣回。慮寧遠全軍追逐,不得不為緩兵之計是臣不但知之,亦牽制之矣。特苦糧餉不足,器具不備,克複城堡,不能住守。以此指為不知,豈不拊心長嘆!

  且所駐須彌島,即名西彌島,一連有三山,周圍廣闊二百餘里,中則雲從山,前則西彌島,再後真珠島。以陸程計,雲從離鐵山有八十里;以水程計,鐵山之雲從僅三十里。雲從與西彌從大路去到義州,止一百六十里,鐵山從小路去亦如之。義州與鎮江相對,不過三四里,鎮江至遼陽三百六十里。是鐵山與西彌去奴寨,總之相距在五百里內,今謂「去奴二千餘里」,不知何臣作此誑言,以欺我皇上!去冬移駐雲從,原為鐵山樹木已盡,無所樵採,移以就便,乃指為規避,又不知何人為異議,以誣此東江!惟其去奴不遠,所以知之極真,牽之極切,臣可不辯而自明。

  惟是令臣自審處一節,臣有熟策,自信足圖結局,請為我皇上一一陳之。夫兵事首論人心,次論地勢,再次則算有一成謀期萬當,以之而始局,即以之而終局矣。奴酋吞據遼陽,昔議三方布置,今止寧遠暨東江耳。以人心論,寧遠遼兵少而西兵多;東江以海外孤懸,無所趨避,盡用命之人心。以地勢論,寧遠至山海一線可通,諸凡餉械,易輸易足;東江春俟凍開,直至清明節後方敢出海,及冬稍凍,前無糧草,後無援兵,便成絕地。然寧遠至遼、沈,俱系寬平坦道,無險要含藏,難以出奇攻襲,可守而不可戰(三)。東江山險,設疑出奇,可以制勝,水陸齊通,悉有為之地勢。人心與地勢既已兩得,其所以進剿恢復,終是東江事半而功倍也。向來廟堂議論,以東江為牽制虛局,錢糧半飢半飽,軍需若有若無奴不西去,不言牽製得力,奴一(騎)過河,便言臣不牽制。豈不念全遼不復,山海終危;奴賊不滅,終為國患,臣於天啟三年間,早已料之矣。竊恐東江移鎮,即失地勢,並惑人心,無論不能進剿,亦不能牽制,斷斷乎其不可者。

  如以臣自處之愚見,歲餉請二百萬兩,今者京庫山東之歲餉已有四十萬兩,再加六十萬兩;津運之截漕向止十萬石,今請加二十萬石;山東之價買雜糧歲定十萬石,總得四十萬石。再有不足,索之屯田,並准於淮膠等處自為設處買運。其軍火、器械、農具、防牌等項,不必官商置辦,竟以部銀歲給十萬兩,聽東江自造。沙、虎舡業蒙准造一百隻,今請加沙舡九十隻,虎舡六十隻,共得二百五十隻。欲喻西虜聯絡之情,以絕奴酋西賄之路,鎮印萬須查給。舊征虜前將軍印,向為西虜熟識。欲課東江進剿之績,並專餉械接濟之需,上年六月間,臣曾具疏請內臣一員,並請舊撫王化貞出海督臣,部臣、台省諸臣亦屢言之,今宜令其出海監督。再加東江開一標鹽引,照寧遠伯舊例官賣,以幫運腳。糧餉足用,器械精堅,舟師具備,連絡、監督有人,東鎮仍駐東江,委託膽略之將,授以方略,恢復廣寧,駐兵三岔,可剋期於二年內。夫逆奴進犯止有二路:從鎮靜堡進,守廣寧便可當鎮靜之鋒;遼、沈來,從三岔河過,駐三岔便可截狂奴之渡。必如是,而寧遠可以安堵,山海可以無虞,神京奠,靈寢寧,而天下完固。先結此小局。另議復遼平奴之大局,再為剋期,此則東江自己審處之一策也。倘當事者意見有主,門戶自分,於此數事有一不如臣請,此局終難圖結,深為可惜耳

最可悲嘆,上年十月冰結斷運,迄今已逾八月,津運顆粒未到。幸得去冬所存之貨,換買麗糧十萬餘石,分給糊口,至三月終告絕,餓死無數。又移文乞借高麗熟米七千餘包為炒。進攻遼陽、鞍山等處,以撤奴回,具見塘報。雖損兵折將,而奴已撤回,臣一腔之熱血遂畢。

  但行軍草野,卧地十六夜,致受濕氣,手足瘋麻。且以南北官兵奄奄乏食,傷痛切心,卧床不起,難以理事。伏懇皇上敕下閣樞會議,速擇賢能,代臣料理用臣之言,以終此局。。尾大心明,而臣即游於泉壤,感皇上鴻恩全始全終矣。。。《東江疏揭塘報節抄》

   【原眉批】 三、余嘗謂:河西一線七百里,土不足屯,險不足控,出屯關外,為自屈自疲之策。此亦云無險要含藏,可以出奇攻襲,而猶雲不可戰而可守者,免俗之言耳。必究竟言之,豈有榆關不可守,而守河西之事哉!乃先後當關者之言,彼曰守關必於關外,此亦曰守關必於關外,守云乎爾,何嘗有滅奴之志?而先是固有為我不守河西,河西自在之說者屈指十年來,奴始終不肯駐守河西尺寸,斯言驗矣。而吾為死守何為?孰若退扼榆關,封以丸泥,而早為練兵積粟於登、津、皮島之間,以為一舉犁庭之計。計每歲省金錢米粟不下七八百萬,而以此蘇□□疲勞,實九邊之庚癸,奚憂不足哉!《兵法》曰:「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取。」又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交地也,交地不爭。」其河西之謂與?、、

3、平遼總兵官毛文龍疏言:部議海外一旅專為牽制一著。邇者接兵部札付,言奴犯寧遠已經三月,臣竟不知。臣於上年十月內即發塘報,言奴於燈節前後必大舉入犯右屯等處,更宜加嚴防。。今年正月二十日,即從雲從山發兵進襲海州,儘力牽制,苦糧餉不足,不能與賊久持耳。部議又謂臣所駐須彌島去奴寨二千餘里,欲臣移駐近島。夫須彌從大路去義州止一百里,義州與鎮江相對,不過三、四里,鎮江至遼陽三百六十里,是須彌距奴寨在五百里內,鐵山路亦如之。今謂去奴二千餘里,不知何臣作此誑言??且兵事首論人心,次論地勢。以人心論,寧遠遼兵少、西兵多,東江則海外孤懸,無所退避,盡用命之人心。以地勢論,寧遠至遼、潘俱系寬平坦道,無險要含藏,難以出奇攻襲,東江則山險可以設疑,出奇可以制勝,接濟雖難,戰守則得進剿,恢復終是東江,事半而功倍也。。。得旨:疏說地勢人心極明,不必移駐。。。《明熹宗實錄》天啟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分析:3號史料、是天啟年「移鎮之爭」的最後結果。

事情經過;袁崇煥在天啟六年二月首先向毛文龍開炮「提出移鎮」,隨後牟志夔、薛國觀、閻鳴泰進行了第二波攻擊,王永光開始時「演白臉」裝中立、拉偏架,後來也親自下場攻擊毛文龍。古話說;「三人成虎」在這種情況下,天啟也不能不被誤導,所以天啟在不明情況下嚴厲的訓斥了毛文龍並下旨要求毛文龍給他個「完美的解釋」不然後果自己想。於是毛文龍在天啟六年五月奉旨回奏,說明了情況,天啟還派了欽差進行了實地考察,最後天啟才知道錯怪了毛文龍,下旨說不必移鎮,還表揚了毛文龍。

2號史料、

一、有人欺騙天啟說雲從島離瀋陽有倆千里遠,說毛文龍移駐是在規避。

先是誣告先讓天啟誤會毛文龍,又斷了東江的糧餉導致毛文龍無法派大軍出擊,隨後袁崇煥等人以牽制不利為由向毛文龍開炮提出移鎮,毛文龍的自辯奏章又被扣留,要說都是巧合,實在有點牽強啊,太像是一場針對毛文龍的陰謀了,一套組合拳。。這些人冒著這麼大的風險、費這麼大力氣針對遠在東江、根本沒接觸的毛文龍太不合常理了,要說有仇的話,可能是因為毛文龍之前捅了「遼響」這個馬蜂窩。。當然也可能是這些人收了後金或者朝鮮的好處,只是單純的想把毛文龍從皮島趕走。

二、京師和遼東文武官員十分無能,自己得不到情報,還不重視毛文龍的情報。天啟不知道,明顯是被登萊或內閣截留了,不知是輕視還是故意的。遼東若是早做準備,怎麼會有右屯、覺華之事。(也許真的有個「黑手」存在,如此種種都是故意為之。)。。

三、天啟六年正月東江處於斷糧狀態,明知道後金將要入犯,戶部、登萊卻拖欠剋扣東江糧餉(A),其心可誅啊,不是內應也勝似內應。

四、天啟五年時後金經濟和外交形勢都不好,遼民不斷起義,毛文龍根據形勢情報分析後上奏說可以乘機出兵重創後金,給他足夠的物資和支援他保證二年內平遼,不能平遼甘願受死。「二年平遼」看似離譜但卻是在當時特殊的形勢下、機遇下的方案,毛文龍並不是說什麼時候都可以二年平遼,他天啟六年奏章里就由於形勢的變化,方案現也變了,說現在給他足夠的物資,可以在倆年裡先穩固大明的防線,阻斷後金進攻之路,結一小局。至於復遼平奴的大局需要再根據之後的形勢的變化另行謀劃。這就說明毛文龍不是在吹牛,是當時有這樣的機會,有很大的可能成功,他願意捨命一搏。六年奏章里毛文龍的計劃很詳細,也很務實,可行性是極高的,而且毛文龍要糧餉的同時還主動要求天啟派人監督,足以說明毛文龍光明磊落、是真心為國謀劃,要不然應該像某些人一樣要求完全的獨立權。最後還以身體原因(主要應該是失望和憤怒)提出了離職的要求,還說希望繼任者能夠按照此計劃實施遏制後金的發展,也說明這計劃不是為了他自己出的。毛文龍辭職也是真的心冷了,他之後數次上書求去,但天啟一直不批准,好言安慰(B),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並保證不再讓東江挨餓,會給足夠的糧餉。。天啟聖旨(專為東江事物下的聖旨)里說:「毛帥獨奮孤忠,支撐海外,遠提師旅,閱歷多時,乃中朝實倚為輔車而去撫每視為秦越,疾聲莫應,供億不敷,枕甲荷戈,有枵腹呼庚之困,陪臣屬國,苦資糧厞履之供,乃於百凡艱危之中,尚有累次俘獲之績,似此苦心朕且嘉、且憫。」。。

五、這道奏摺發出時間和收到的時間,竟然相差了4個月(潤六月),證明有人故意扣留毛文龍的奏摺,想讓移鎮成真(東江相差四天,五月十九日的奏章 ,閏六月到達京師。)。。。

1號史料、「毛文龍當自己審處奏報,以圖結局,勿徒以獻俘塞責。」 這句話透漏出天啟強大的自信,說明毛文龍在天啟的控制內,天啟嚴厲的訓斥毛文龍還命令他給個完美的解釋,毛文龍立刻回奏極力解釋證明自己的清白,最後還避嫌求去,都說明毛文龍是忠於大明的。

這個「以圖結局」,我覺得有倆種含義,一種是平遼方案,一種是毛文龍的生死榮辱,不明真相的天啟當時是很生氣的狀態下,還說不要用獻俘來糊弄他,所以這句話應該是天啟在威脅、恐嚇毛文龍,解釋不好,就會被治罪。

A、【天啟五年十二月丁亥、平安監司尹暄馳啟曰:督府(毛文龍)差人韓福持令牌催攢輸糧曰;今年登州糧餉運到數少,許多人命將駢就餓死,至於相食,懇乞發糧,以賑垂死。且言;標下二十將官各領三千眾,宣川、郭山、定州、嘉山等處瀰漫閭里,討食於麗民,吾們所見,亦為可悶 雲,而其告急之狀,實迫燃眉。。。《李朝實錄》】

B、【○毛文龍稱病乞罷。得旨 海外孤軍糧餉不繼,稱病誠屬可原,已有旨著戶部速發接濟,還宜矢心料理,竭力擔任,以成牽制之功。。。《熹宗實錄》天啟六年九月】

4、淮營都司的周文郁;今當事上台欲議撤鐵山之師者,無非為轉運難達、監製未便、查核難施而已。 職愚不知忌諱,以為此特利害之小者耳,若形勝之要害、脈絡之通塞、官民之利贊、彼已之情形,兵機勝算,難以縷悉,職謹計駐師鐵山,其利有五,移師動眾,其不便亦有五,請得條數而陳之。

鐵山之路,渡鴨綠從鎮江北至寬奠,出小佃子,過夾山關,越牛毛嶺,不及五百里。即搗奴老寨,西由湯站、鳳凰堡、草河口、甜水站,僅三百餘里,即至遼陽。是鐵山者收遼之便道,而滅奴之捷徑也。我進攻則奴兩受敵,我保聚則奴多設備。可見關門者備人者也,鐵山者使人備我者也。鐵山不撤,控地利以扼奴後。。。其便一。

朝鮮雖弱,亦我一藩籬也,協我未足以制奴,叛我遂足以資敵,鮮之不可棄也,明甚邇年遼道阻絕而不失包茅之貢者,以鐵山有兵既慱其外叛之心,又開其內附之便耳。倘移師,大海隔,弱息奄奄之鮮,雖素號忠順,而逆奴逼擊,力窮勢屈,安能死守以抗,不折而入奴,必轉而臣奴矣。 中國此時遼尚未復,又能問罪於水濱否耶? 扼鐵山以通鮮貢。。。其便二。

遼民向因鐵山有師,趨歸如市,故毛總兵初以二百揭竿之旅,今至男婦數十萬,授甲精銳者不啻三萬有餘,吃然雄鎮。 歸一民則奴少一兵,已歸者得所,則未歸者懷來,鐵山之民愈眾,而奴酋之兵愈寡矣。屯鐵山以聚遺民。。。其便三。

鎮江等處,沃野可耕,奴力不及角者,我坐收其獲。鐵山兵民三十餘萬,每年額餉僅比關門一月之需,能給幾何,所賴自為耕種,以活生齒。 今方設策屯進,為足食計,漸屯漸充,則羊祐之襄陽,鄧義之兩淮,績或可底,他滅奴所資,正在是也。駐鐵山以廣屯益。。。其便四。

逐鹿者角其頭,必椅其尾,故晉人之御殽師也,興姜戎以襲其後,而秦三帥擒,今若赫然天怒,命將出師,率榆關、覺華之眾,由廣寧渡三岔,薄遼陽,撼奴之頭,率登萊兵由旅順,直進金、復、蓋、海,沖奴之脅,約連雲、長生、麻洋、三山、廣鹿、長山、石城、鹿島、猿子、彌串諸島舟師,沿海張疑出奇,窮奴之勢,而鐵山博勇精兵一由鳳凰堡掘其尾,一由夾山關掀其穴,前踐後口,目不及瞬,力不及施,奴已膽裂,手足無措矣,鎮鐵山以策合應。。。其便五。

此五利者,或陰受其便而不知,或有待於後而未見,故但覺奴未即擒,遼末即復,海上之師若可有可無而,一旦失其利,則必反受其害,而後知鐵山之鎮所系甚重也,不已後乎。

若鐵山之不可撤與不必能移者,又當熟計。職觀旅順彈丸地耳,形容崩戶,僅容萬人,多駐師則不受,少駐師則不足以威奴,今鐵鎮精兵三萬,民可逾二十萬,區區旅順將安駐此?且皁城以南已有登鎮矣,一望之地而用帥,孰若分而遠之,使各效其能耶。

若欲駐蓋套,是矣。然其地迫近遼陽,奴所必爭,我從原來疲勞,安插布置,非數月不辦,奴以逸制之,乘其一事未備之際,以精兵擾而薄之,必無噍類。 未受駐師之利,而先受移師之害,事之所必至也。職固一策。。。其不可移與不必移也。

移鎮必由海道,二三十萬眾,器具資用畢集,所需舟楫幾何?一蹴盡至,勢必不能,否則先至者與後留者俱為虜矣。未有紛紛震動而敵兵不乘我者。且遼民在鐵山者,流離瑣尾來歸,今幸比聞而居,賴耕而食,既安其業,奠其居也。。王者惟民是保,而忍使復有板蕩之【】乎?職又再策。。。其不可移與不必移。

人情樂於安居,而苦於播越。一聞遷徒,動搖則民心先散,即登舟入海,能一貫珠相搏否?倘未移之先,而奸民卒生禍亂,變出意外,更有不可言者。目今人戀其世業,人顧其家室,其戰自倍,久而益堅,海上必有可觀者矣,職又三策。。。其不可移與不必移也。

謂旅順、蓋州可以進取,則登萊、關門不乏可調之兵,而鐵山之可牽奴,便於兩處。今日移鐵山之師於蓋州、旅順,他日能復從蓋州、旅順往鐵山規進取乎?棄可以乘敵之鐵山,而退居不可囤聚之旅順、蓋州恐非萬全之算也。且以以鐵山之師窺敵,而以旅順、蓋州副之,可以並進,可以迭肄,兩便之策也。 奴之所以備我者 分應我者勞,則我之制勝益易。職又四策。。。其不可移與不必移也。

鐵山之險我棄之,奴必據之,則朝鮮絕,遼民棄,奴得鮮與民而益強,鎮江、寬奠等處沿海沃饒,奴無東師之擾,可任意屯種,鑄山煮海而益富,奴益富強,則益輕中國而席捲西來之勢成,榆關必歲受其擾。若鐵鎮不移,即謂不足以害奴,亦不至捐而利奴也。且鐵山未嘗移,內地之師駐之也,直自鐵山收集之耳。以鐵鎮民守鐵鎮地,何嘗不便,如謂在彼不能滅奴,則移之蓋州、旅順亦猶故也。又謂在彼徒靡糧飽,則移之旅順、蓋州能令梧腹戰乎?是在控駁有法,激勸有方,使島帥慨然,以東事自任,不在多此一番動搖也。此職又五策。。。其不可移與不必移。

《邊事小紀》《毛大將軍紀略》附《條陳移鎮揭帖》

分析:從這奏章看周文郁水平是有的,他書中那些荒謬的內容應該因為他也是既得利益者。

他對形勢的判斷;「關門者備人者也,鐵山者使人備我者也」和對朝鮮的判斷;「不折而入奴,必轉而臣奴矣」以及移鎮的判斷;「一蹴盡至,勢必不能,否則先至者與後留者俱為虜矣。未有紛紛震動而敵兵不乘我者。」都很有見地。

5、庚午 督師、尚書袁崇煥疏言東江一鎮乃牽制之必資也,無柰文龍將不將、兵不兵、餉不餉久矣。。。《崇禎長編》崇禎二年八月

分析:殺了毛文龍後袁崇煥上奏說東江很重要,不能移鎮反而還要加強,把軍餉加到四十三萬兩,草折料豆二十八萬兩還在四十三萬兩之外,袁崇煥這奏章把自己之前的謊言全打破了。看來移鎮不是戰爭需要而只是因為東江多了一個毛文龍。


6、○先是御史夏之令有疏言;毛文龍孤軍客寄海外,難於急濟,議當撤回,並言賀世賢死戰之功宜敘。。。上謂;文龍宣力海外,豈可輕詆。且以夏之令、吳甡、沈應時三人泄事辱國,傳旨革職為民,著九卿科道會勘具奏。原本不許抄傳。。。天啟二年十二月

上(天啟) 以進止機宜已有旨聽毛文龍自酌多官議論俱令牽制奴酋,夏之令如何逞臆妄言姑不究這所奏還著該部並議歸一來說原本不許抄傳。。。

7、廣東道御史劉廷宣:一曰 勵廉恥 情面太重,法紀太輕,釀成頑鈍之習,自非大奮乾綱,擇一二貪婪無恥之尤,盜餉賣糧有誤軍國大計者,肆諸市,朝局套安能倒翻,塵緣那肯斬斷。。一曰 主持疆場大計 言毛文龍之在鮮,以制奴之死命 雖不足,以禁鮮之不合奴 則有餘,今日議接濟,明日議撤回,未免灰任事之心,夏之令寧罰俸示懲,原疏不可不為票發,亦所以安海外孤臣之心也,章下所司。。。

8、○南京狹西道御史劉之鳳 疏陳 邊臣去留進退事,謂輔臣孫承宗宜優禮以留,而召還可徐議,督臣王象乾宜優禮以召還,而去留可自裁,關撫閻鳴泰去留裁之樞輔,而宜早決,黔撫王三善解圍之後,舊撫按在昔宜少留,而不必式遄其歸,今督臣此時宜急進,而不可坐觀其危,毛文龍海外孤旅,進搗之舉談何容易,牽掣之說似猶未的,今所慮者撤之,而西遼人無依,然遼人二萬與神京左臂孰重,虎豹之威用之伏隅,與用之當關孰為得力,可否 在彼久住?。。。請下該部確議,至內操尤屬隱憂,所當亟罷。。。。得旨 內操事屢有諭旨,劉之鳳如何又來瀆奏,姑不究,以後再有煩聒的,定行重處。。。《熹宗實錄》三年六月

○ 上諭內閣 朕覽章疏內有南道御史劉之鳳 奏罷內操,但內操不涉六部錢糧,設自祖制,況且郊祀國學並朝夕,二壇謁陵諸大典禮在即,況東西交變之際,其內備原為拱護朕躬肅清紫禁,非有他意仍,乃連章累牘 欲去內操,意欲何為?且屢有諭旨,顯是不遵,必有主謀之人,劉之鳳姑不深究,卿等傳示各官,以後再有瀆聒的,定行重處,決不姑息 特諭。。。

分析:有人把這倆個奏章也算移鎮風波里,我覺得並不能算,首先他們是天啟二年和三年的事,而且只是單獨的倆個奇葩。而且這倆貨就不是要移鎮,是要撤銷東江鎮。像他倆這麼二的崇禎年還有一個。 東江鎮的作用我已經證明過了。

夏之令有人保、有人害他幾年後的結局是因為黨爭,劉之鳳也是黨爭,反對內操,跟皇上對壘,所以都跟毛文龍沒關係。硬扯上毛文龍一點意思都沒有。毛文龍連自己東江軍的溫飽都保證不了,他能有什麼背景後台???

天啟六年:

9、袁崇煥:、、、宜追毛文龍宜檄居近島,偵奴虛實,官減兵減餉力自饒(富足)。。。天啟六年二月二十二

分析;二月時袁崇煥就迫不及待的向毛文龍開炮了,這是什麼仇什麼怨?正常邏輯要先確定毛文龍在寧遠之戰時不作為再彈劾吧???暗指毛文龍不作為。冒功、冒餉,原來不是朝廷給的糧餉少,真是高見。按照袁崇煥的方案看看,二十萬兩去掉皮襖銀、馬銀,器械銀頂多能養一萬兵,同時沒了地利只能防守,這是要把東江鎮變成翻版的覺華島啊。

10、○平遼總兵毛文龍報;參將易承惠等,於五年九月二十七日帶領兵馬二千餘員名過江遠擊鞍山、甘泉鋪等處,於十月初三日夜走至八寨會,圍住達賊喊炮燒房砍殺,在陣活搶真夷鳴啼等二十九名、夷婦一口,陣亡官兵何應元等五十三名。章下兵部。。。天啟六年四月

11、○平遼總兵毛文龍報;奴酋近邊射獵、挑選披甲、辦作城梯、牛車糧草,要西來攻搶,已行將官林茂春、王輔等帶領官兵,相機暗襲,或攻城牽掣,乞多發糧餉接濟。。。天啟六年四月

分析:分析:五年九月底的捷報和十月的敵情通報竟然六年四月才到,真是神奇啊,有人說冬天冰封斷了消息,但俘虜五年十二月到京師(A),而且六年二月也有毛文龍的奏章到京師(B),這都說明冬天路不好走,但沒有斷絕。這就很可怕了,說明登萊或內閣有人扣留了毛文龍這道重要奏報。

A、乙未毛文龍前後擒解俘夷一百二十一名,擇日獻俘祭告。。。天啟五年十二月

B、○總兵官毛文龍復請釋舊撫王化貞極。。。天啟六年二月

12、○江西道御史牟志夔言;毛文龍於奴酋蠢動遲速未審,宜移居旅順。。。天啟六年四月

13、兵科給事中薛國觀疏言:奴酋鷙伏數載,毛文龍自信牽制之能,臣愚初意其或然。不虞今歲正月,奴傾巢入犯,雖稍挫其鋒,而攻圍搶掠、逍遙內地者二十多日,略無踉蹌返顧之意。迨班師而東,操演瀋陽,復圖再逞,一似不知有牽制者。茲據塘報,尚敘去年十月間事,其於入犯情形,概乎未聞,猶曰偵探最真、朝謀夕計、聞風撲殺者耶。乞皇上責成文龍,專於牽制上著精神。苟能制奴不敢西向,功自昭然於天下。倘不然者,徒零星擒解、漫無研審,何益於封疆大事哉?以後所獲不系渠魁,告獻未可輕舉也。。。得旨:這本說的是,獻俘前已有旨,非真正渠魁,不得輕瀆。今著登萊巡撫審實處治,不得濫殺無辜。至奴犯寧遠已經三月,毛文龍竟不知覺,何雲牽制?據所住須彌島,去奴寨二千餘里,去寧遠亦如之,遠不相及。毛文龍當自己審處奏報,以圖結局,勿徒以獻俘塞責。《明熹宗實錄》天啟六年四月

分析:由於天啟沒有立刻同意移鎮的要求,時隔一個月牟志夔、薛國觀上奏再次攻擊毛文龍、要求移鎮。

牟志夔說毛文龍偵查、牽制不利,要求移鎮到旅順,只能說他是一朵奇葩啊,難道在旅順就方便偵查和牽制後金?要說方便運輸和監管還差不多。。最重要的移鎮旅順根本不現實,別的不說,只是幾十萬遼民遷移到登萊的過程和安置就是個大問題和大花費。

薛國觀說老奴進攻寧遠就證明毛文龍沒有「幹活」並且之前有冒功的嫌疑,暗指毛文龍是「廢物」。毛文龍打贏幾次戰鬥、殺百八千個敵人、救回幾萬遼民都不能算是功勞。控制住老奴才能算功勞。。要求東江二萬八千缺衣少食的民兵完全控制住後金十萬騎兵、步兵這個已經不是「不要臉」,是根本就沒有臉啊。談待遇時說東江軍是游擊隊只給半餉,還經常拖欠剋扣,鎧甲器械只給一部分其中很多還是殘次品,還讓東江軍負責救濟遼民。談責任時又按精銳軍隊的標準,甚至是按「高達」的標準來。 如果毛文龍沒有戰績,那後金就有十萬軍隊,攻擊寧遠只出征五萬多騎,家裡留守軍隊有四萬多,毛文龍的戰績是真實的後金留守的軍隊也有倆萬左右,守城兵一個頂三個,騎兵一個頂五個,毛文龍只有二萬八鎧甲器械不全的步兵,攻擊重城、正面進攻。

14、○平遼總兵官毛文龍報稱 參將易承惠等至咸寧營殺賊,林茂春等至海州城下攻城,各有斬獲,共活擒真夷一十五名、夷級一十八顆,挐獲姦細馬承林等系李永芳兒女親家,又查在陣炮死官馬四十五匹,陣亡官兵李朴等三百一十四名,著傷官兵五十六名,並接回鄉難民汪仲舉等五千三十餘名。。。天啟六年四月

15、薊遼總督閻鳴泰疏言:、、至於毛文龍塘報一事,尤為可異。據其所稱,攻掠海州者正月二十二日也,此正奴酋攻圍寧遠之日。海州去三岔河僅六十里,既雲火炮連天、喊聲動地,何奴中寂無一聞,而按兵逍遙若無事而回,獨不畏其掣也?近誦聖旨,行令兵部酌量住紮要害之地。臣數夜躊躇,莫如令文龍統舟師、屯水寨於蓋州套。夫蓋州一區,萬山環抱,大海四旋,固全遼之心腹,而東西之樞軸也。國初,馬雲葉旺殲虜成功,即在蓋套之連雲島。今文龍所慮者餉也,至此則餉易運、所乏者器械也,至此則器械易給矣。所難安插者遼人也,至此則山東之礦利可專,而軍興且有所資矣。所難者在海面風濤,照應不及,至此則矜帶相連,呼吸互應,而音信已通矣。北以連雲一島為門戶,而南以兔兒、長生諸島為家室,種種方便,尚難枚舉。故與其虛撓背後,何如直刺脅窩?與其僻處殊方,何如儼居城內? 文龍何不計及此,而他是求也?或曰文龍倘離東江,恐朝鮮一折而入於奴。不知王京千里,非易到之地;忠貞屢代,非肯貳之人。而我水陸大兵交集於此,為極要害之地。宜速移兵住紮於此,以圖策應之便者也。伏乞敕下該部,再加酌議,即移檄毛文龍,令其相機進止,章下兵部。《明熹宗實錄》天啟六年四月壬辰

1、蓋州。 。。兔兒島在黃點下面一點點的位置

分析:14號史料、毛文龍二月初的戰報,四月中到達了京師,由於老奴在瀋陽等地留有重兵無法奇襲,毛文龍選擇了攻擊海州,希望能領老奴回援停止進攻,這次戰鬥雖然沒能令老奴回援但斬獲了十幾顆首級、俘獲了十幾名金人、救回了五千多遼民。

15號史料、閻鳴泰看到毛文龍的戰報立刻上奏說毛文龍在冒功,並要求「迅速」把東江移鎮蓋州。在閻鳴泰的世界裡好像只要毛文龍攻擊海州老奴就會返回一樣。明知道有毛文龍存在,大軍出征之前老奴一定早就安排好了,重城和關鍵節點留足了守軍和機動兵力,海州城也不十分重要,毛文龍由於缺糧出兵也不多,老奴大軍出征怎麼可能因為一點損失就半途而廢。抗戰時抗聯鬧的那麼歡,日軍不是也照樣南下。毛文龍是22日、23日攻擊海州,老奴是23日到達寧遠,24日、25日攻擊寧遠,26日屠覺華,27日到右屯,老奴一日內雪地行軍近一百六十里,這可不是正常行軍的速度啊。有史料說老奴直接燒了右屯的糧食,這原因是什麼只能猜想一下了。(有人說老奴這是怕關寧軍出動攻擊他,我很無語,真是為了粉袁什麼邏輯都不要了,老奴攻擊寧遠時、屠戮覺華時考慮過關寧軍的感受嗎?而且右屯離寧遠一百六十里,離關門三百六十里,關寧軍出征器械糧草準備要不要時間?關寧軍有多少騎兵?減去留守兵能有多少軍隊出征?步兵為主關寧軍能追上後金騎兵?老奴真的怕關寧軍,等到關寧軍真的出征在走也不遲啊,所以我判斷是老奴後方、老家出了問題,老奴才會急著帶兵回去。)

閻鳴泰奏章說了一堆移鎮蓋州的好處,還說「虛撓背後,何如直刺脅窩?」但他好像忘了明軍不能野戰的問題,十萬器械精良、訓練多年的關寧軍都只能龜縮城內,卻要求二萬八千鎧甲陳舊、器械不全、訓練不足、甚至都吃不飽的東江軍步兵「直刺脅窩「「直搗黃龍」這到底是異想天開,還是故意坑害啊? 還說「僻處殊方,何如儼居城內?」這是要求東江軍向關寧軍學習龜縮城內不要打擾後金建設嗎?

就不說遷移的困難了,蓋套是奴必爭之地,沒有堅城,東江兵移鎮蓋套後在平原怎麼防守人數是自己倍數的後金騎兵?瀋陽到蓋州城180公里路全是平原,後金騎兵表示很喜歡啊,還有水路運輸輜重,倆萬八東江軍步兵怎麼和後金五萬鐵騎(寧遠出兵數)正面抗衡??? 兔兒島是半島怎麼保證家屬安全???在那屯田???而且就是有城池,被圍城後也只有死路一條。在退一步,能守住城但也沒法再偷襲、騷擾了,不過是相當於又多一條「寧錦防線」。

東江糧餉也不只是運輸難的問題,主要是數量太少,而且蓋州路程也不近(圖1),幾十萬遼民安插絕不會容易,費用也絕不會少的。閻鳴泰關於朝鮮判定很傻很天真,現實給了他狠狠的一巴掌。

東江軍一旦移鎮蓋州後金必定來攻,後金消滅東江軍之前,寧錦就不會再被攻擊了,有點像傳說中的頂缸啊,所以閻鳴泰要求移鎮很可能是為了轉移後金的攻擊目標,邪惡點想的話也有可能是要坑死東江軍。

16、 ○巡撫遼東袁崇煥言;毛文龍宜日近遼,不宜日近鮮,但移文內駐,不若留為外犄,水可泛棹三岔,陸可揚鞭四衛,朝廷折片紙呼之跂可得也,師克在和聞不如見欲,文龍為用不足,令其自用,且遣人與文龍從長【商】確,擇便移居,寧近毋遠,寧速毋遲。皇上 第限以日期不必坐以地方候駐札定收聚完。臣且立會哨法,俾舟師往來以熟海道 。疏下兵部。。。天啟六年五月

分析:傳說袁崇煥和閻鳴泰是一對「好朋友」,奏章寫的基本差不多,「水泛三岔,陸揚四衛」也是在說移鎮蓋套,「片紙呼之」暗指毛文龍不受監督,「師克在聞不如見」暗指毛文龍戰績不真實,「文龍為用不足」暗指毛文龍不作為。最後還讓天啟不要等別人的奏章了,聽他的就好,要求東江迅速移鎮,讓天啟給毛文龍限定移鎮日期。

一個一年拿三百萬的關寧軍自己龜縮城內 卻指責一個一年拿二十萬還要養遼民的東江軍不作為,怎麼都覺得滑稽,東江軍獲得的首級袁崇煥自己親自檢驗過,東江軍獻的俘虜也是各部官員親自審問過的,說東江軍不作為相當於打自己的臉啊,而且移鎮若是為了戰爭需要,那也應該詳細計劃一下吧,大朝議聽取多方意見,移鎮需要的船隻物資、幾十萬遼民的安置、幾萬東江軍移鎮後怎麼生活、建設、防禦、突發情況處理,什麼都不考慮不準備,只要求立刻移鎮這就很有問題了。

17、○兵部尚書王永光覆總督閻鳴泰疏言;海外之師為牽制也,有湏彌島之退,又有攻掠海州之報,以牽奴者而牽於奴,文龍伎倆已窮,台臣 牟志夔 請旨速撤酌定近島移駐旅順,實實為聯絡策應之計,不意督臣(閻鳴泰)早見,亦已及此也。據疏蓋州套一區,阻山距海,控帶東西,聲息既連,接濟亦易,大約呼吸進止,其便與旅順等,而險要過之,於以外援寧前,內鞏山海,與滿趙二帥鼎足窺外,水陸並進,千載一時也。臣部即為飛檄督催,刻期勒報,如有觀望逗遛,即聽督臣奏處。。。上 是之。。。天啟六年五月

【兵部尚書王永光以朝天宮災上疏言;、、皇上亦既耳聞目擊悚惕不寧矣,亦既傳示諸臣共圖消弭實政矣,自諸臣條上封事自停刑罷稅之外,卒未能恩免何項,寬恤何人,概已 知道了 三字應之。夫委之不知,猶俟有悔悟之日,知而不改,何時是蘇息之期,皇上當思天變之可憂,或兆於人情之未暢,今能使人情帖服,便可望天意挽回,若聖意未回,天威愈赫,為臣子者即欲耕食鑿飲以農夫沒世 亦不易得而,況能保有崇階長與皋夔稷契,共事堯舜之主哉。。。天啟六年五月】

分析:17號史料、王永光之前「唱白臉」,這時也撕掉了面具下場攻擊毛文龍了,說毛文龍移駐雲從島是「退卻」說海州戰報「假的」,說毛文龍不牽制後金。。雲從島的事還可以說是不了解地理,但海州戰報不經驗證就斷定是假的,還完全無視毛文龍的作用,明顯是有私心、故意的,「臣部即為飛檄督催,刻期勒報,如有觀望逗遛,即聽督臣奏處」更是明顯的暴露了他針對毛文龍的態度,不給毛文龍自辯的機會,要移鎮弄成既定事實。實施移鎮讓他說的很簡單一樣,後金也會配合不攻擊東江一樣。由於閻鳴泰和王永光這倆位重量級人物下場,天啟竟然不等毛文龍回奏、不等欽差回報就根據攻擊者的一面之詞同意了移鎮計劃,說明天啟雖然有智慧,但還是太年輕了。如果不是獻俘這事沒法隱瞞,他們的陰謀就可以得逞了。

我認為王永光是披著「閹黨」皮的「東林黨」,他以天人感應恐嚇天啟,強烈要求天啟停刑罷稅、釋放東林黨、聽文臣、大儒們的話,乖乖的在宮裡當「堯舜之主」。上奏公然指責、威脅皇帝,文臣的霸道可見一斑啊。

18、○平遼總兵毛文龍報島將王輔、毛永嘉等奮勇深入,趁奴斂民北上欲逞志於西寇,直搗會安堡 陣擒活夷改補等三十六名,接回順民一千三百餘人。。。天啟六年五月

19、○平遼總兵毛文龍疏言;原差哨探內丁金尚智等稱,奴酋竟要越義州寧遠奔攻關上,已將戰車、弓箭事事齊備,准於二十日過河,臣即飛調各該將領刻期水陸官兵奮勇速進,一挫奴之前鋒、一搗奴之中堅、一襲奴之後寨、一邀奴之歸路,聯絡聲援、張疑設伏,前至鳳凰城、寬奠、靉陽等處分投接應,將領林茂春、曲承恩等攻擊蠻子鞍山等堡,在陣活擒渠魁二名、活夷八十三名、陣斬首級六十三顆,備造清冊另文俘解,其陣亡官兵四千餘人。章下兵部。。。天啟六年閏六月

分析:18號史料、老奴北上是四月底,也就是說這封戰報不到一個月就到了京師,第二封戰報東江五月十九發出,閏六月到京師,是倆個月時間,但東江五月二十四發出的毛文龍的自辯疏,卻八月底才到京師,用時四個月,這一對比就能發現這其中明顯有問題,夏天時搪報傳遞一個月算不太慢,但要說搪報在海上漂了四個月這就過分了吧。

19號史料、陣亡的四千人應該是此次出征陣亡的全部人數,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中次埋伏也正常,但死了四千人可以說毛文龍這仗打的不漂亮。若是按照袁粉的邏輯,毛文龍冒功應該說自己沒死人才對,才能顯示自己的強大和功勞。。後金記載陣斬東江軍一千餘人自己沒傷亡明顯這是假的,怎麼也會有傷亡幾個人。這次戰爭時天啟的欽差正好到了皮島(A),戰鬥、俘虜和首級根本沒法作假。

A、【○翰林院編修姜曰廣、兵科給事中王夢尹 頒詔朝鮮 便道 詳閱海外情形 歸陳八款;、、、一曰俘解自旅順至鐵山沿海與奴鄰 耕牧、偵探處處可以相遇以多擒少、以壯擒弱,或彼或此,此嘗情也。獨五月之戰,文龍身親督陣,雖被奴殺傷多將多兵,我兵亦略有擒獲,先是奉有明旨不系渠魁免行俘解,臣以為堂堂大將率所部卒親有斬獲功亦可紀,今後除零星小丑聽彼處行法外,其真千、百夫長似亦不妨俘解,以鬯國威。。。天啟六年九月】

20、 豊城候李承祚五月十二日上疏說:「近閱邸報,見有毛帥移鎮之議。但鐵山一移駐則朝鮮孤弱,為奴所逼,勢必兼并,奴愈無顧忌矣!況鐵山民兵共集七八十萬,安居既久,一旦議移,恐奸民召亂,禍生不測,安可不長慮也?既謂在鐵徒費糧餉,則移之蓋旅亦豈能空腹戰乎?是則在控馭有法,不在多一番移鎮,反多一番搖動也。惟祈皇上敕命 一(得)力重臣往助文龍,監其軍餉,督其進兵,報仇復地,相機而行可耳。」明熹宗閱後,也將其奏疏下發兵部看議。《熹宗實錄》

分析:實在是不容易啊,終於有個人算是幫毛文龍說話了,毛文龍「眾多」的「同黨」是不是都太低調了???李承祚沒什麼實權,這輩子做的最多的就是代表皇上去掃墓,毛文龍的眼光太差了,竟然選這樣的人做同黨。而且李承祚這奏章好像也只是不贊同移鎮,並不是為了毛文龍說話,他竟然讓天啟派人監督毛文龍,還要求毛文龍出征復地,這同夥當的不地道啊。。

李承祚說的話也有理有據,移不移鎮不重要,重點是要控馭有法,關寧軍離京師不遠吧?崇禎表示他同樣指揮不了。他對移鎮的難點和朝鮮問題判斷也很准。

21、 ○薊遼總督閻鳴泰疏言;臣接邸報見豊城候李承祚一疏,謂 毛文龍不當移鎮,然此非勛臣意也,近有一種走利如鶩之徒,視朝鮮為奇貨,借文龍為赤幟,乘波濤為捷徑,而徵貴徵賤虗往虗來,恐文龍一移則壟斷俱絕,故為文龍遊說,而實以營其自便之私,勛臣熱心聽其娓娓,遂不勝私憂過計落其術中而不知耳噫。臣因是而重有感焉,自我朝立國,至今師旅之興,何時蔑有,然未有用兵之久,靡餉之多,而成功之難如東事者,病根在事有兩樣人,而人有兩樣心,有一樣欲殺奴之人,即有一樣不欲殺奴之人,欲殺奴者惟恐其不滅以為國害,不欲殺奴者惟恐其不生以為己利。自江東路開,真假莫辨,奴酋槍炮之利與我共之,而硝黃之需產自何處,姦細泛海而輸,與奴為市夫誰知之又誰禁之者,今一旦欲更所,以稱不便者猶呶呶未已,此成敗安危一大窾系,臣願皇上毅然英斷,無為若輩所惑,此昔人所以成破蔡之功,而針今日之膏盲者也。。。得旨 毛師駐札地方還從長酌議,具覆火器系中國長技,近來海禁既弛,奸人假東鎮為名,夾帶硝黃鐵器違禁等物,私賣外夷希圖重利,無從譏察甚非法紀,以後 著查照舊制嚴加申飭。。六年五月

分析:21號史料、閻鳴泰一見有人反對移鎮,立刻上奏說李承祚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是被別人利用了。 說毛文龍壟斷貿易、謀取私利,後面還指責毛文龍縱容姦細交通後金,還暗指誰反對移鎮就是「不欲滅奴者」,再次要求迅速移鎮。

由於移鎮的虛假好處被戳破了,閻鳴泰開始用不移鎮的壞處來恐嚇天啟。這移鎮理由實在荒謬啊,有人走私就嚴查啊,毛文龍「有問題」就派人監督啊,調離、撤職都正常的,根本沒必要移鎮啊。而且移鎮蓋套後難道不需要海運???難道就能禁止走私?要是毛文龍有問題,在蓋套不是更方便和後金交易了???而且歷史證明如果沒有毛文龍看守,朝鮮早就和後金做貿易了。 天啟這時可能感覺出有問題了,沒有被忽悠,說好好商議在做決定,至於走私問題,要求登萊「海關」嚴查出海貨船。說明天啟的智商是在線的,走私的源頭是在登萊,控制好源頭才是正理。

之後毛文龍的捷報獻俘、自辯奏章也終於被放行了,加上欽差的回報,天啟知道了真相,下旨說不必移鎮,結束了天啟年的移鎮之爭

22、袁崇煥:「誤天下而苦邊臣者則東江甚。毛帥每冬冰交則避之遠島,天下所知也,鐵山所留老弱及麗人耳。今一攻以合,毛不能一矢加遺,而朝夕報功,人遂易視此夷,謂撲之即滅,十年血戰幾能當其鋒。造言生事者欲借毛帥行已私,今局已露矣。」天啟七年

分析:22號史料、這句「誤天下而苦邊臣者則東江甚。」可能才是袁崇煥六年時向毛文龍開炮,要求移鎮的原因。缺衣少食的東江軍屢傳捷報,屢有獻俘,對比之下,關寧軍則坐糜巨餉,不能收復寸土,十分無能,雖然是事實但也太尷尬了。

為了避免尷尬只有移鎮或者詆毀毛文龍的戰績才行,「避之遠島」袁崇煥地理不好,雲從島離海岸線只有三里多,東江鎮主要的島嶼離海岸線全在30里內,冬天海面冰封百里,人馬通行,後金就是踩著海冰屠戮的覺華島。「毛不能一矢加遺」這就完全是污衊,首先袁崇煥沒去過東江不可能看見戰況,第二朝鮮之戰時東江戰果有登萊巡撫做證明,而且後金出征是為了滅毛文龍,怎麼會不攻擊雲從島?東江有八千南兵還有南官,還有登萊、天津援軍,毛文龍不可能買通所有人,最重要的天啟二月時派內臣監軍長駐東江毛文龍根本沒法謊報。

【○大學士黃立極等題 ;今早文書官郝隱儒等 恭捧聖諭到閣,臣等仰服宸慮,淵深神謨,周至不啻,置海外於幾席,而悉心計之也,竊念毛帥提一旅於煙波蜃嶠間,而遼人趨之如歸,關門倚之犄角,當飢窘交迫之際,多執訊獲丑之功,斯亦錚錚,獨著者然接濟不時,既苦於兵供億頻繁,又苦於餉問之,該部已給其全問之,該鎮尚缺其半,皇上渙發德音,重以特遣其於鼓暢,軍情清綜,夙斃協和,將士震懾逆酋,知必能辦此以副簡命,乃臣猶有慮者,海內有皮盡之憂,司庾無點金之術,則海外之軍貴精、而餉貴實,皮島以部臣為心核實,請給念持籌之困窮,部臣以皮島為心及時運輸,念荷戈之勞瘁,此尤交相體恤,以釋宵旰之懷者也,,,,謹擬聖諭一道呈覽諭曰;朕惟謀國之誼中外比之同舟,用兵之形犄角,方於捕鹿蠢,茲逆奴犯順十載,恥歷三朝,東顧之憂,實勞宵旰,毛帥獨奮孤忠,支撐海外,遠提師旅,閱歷多時,乃中朝實倚為輔車,而去撫每視為秦越,疾聲莫應,供億不敷,枕甲荷戈,有枵腹呼庚之困,陪臣屬國,苦資糧厞履之供,乃於百凡艱危之中,尚有累次俘獲之績,似此苦心,朕且嘉、且憫,即今逆奴雖伏天誅,而叛孽尚懷叵測,朕志復祖宗封疆,遠念將士勤苦,其所處皮島一帶地方,實牽掣剿除要著去冬該鎮曾有請討內臣駐札之奏,朕慎思詳審久未施行,今特命總督登津鎮守海外等處便宜行事 太監一員御馬監太監胡良輔,提督登津副鎮守海外等處太監一員御馬監太監苖成,中軍太監二員御馬監太監金捷、郭尚禮,都著於皮島等處地方駐札,督催餉運、查核錢糧、清汰老弱、選練精強,一應戰守機宜、軍務事體著與毛帥和衷協力,計議妥確而行,不得輕易紛更,亦不許膠執故套更要不時牽掣相機剿除,期奏犁庭掃穴之勛,朕何靳錫盟帶礪之典,凡有戰獲捷功,照前一一解報,如遇偵探機密事情,及島中戰守聲息緩急,即便據實直寫,星馳密奏,以慰朕懷念,島中合用軍需皆屬吃緊,茲特發御前節省銀五萬,各色紵絲通袖膝襴二百疋,五色布四百疋,以備營伍作正供用。又查發得頭號發熕炮三位、二號發熕炮六位、鐵里安邊神炮六十位、鐵里虎蹲神炮六十位、頭號佛郎機二十位、二號佛郎機二十位、三眼鐵銃五百桿,隨用提炮什物、全盔五百頂、齊腰甲五百副,長靶苖刀二百把、刀一千把、弓一千張、箭三萬枝、單鉤槍一百桿、大小鉛子三萬個、火藥五千斤就著胡良輔等都隨赴皮島等處地方軍前應用,朕既特命親近內臣與毛帥同居海外,風波阻隔,潮汛艱危,掌握既專事權宜重,所有合用敕諭、關防等項該部上緊頒給施行,務使東江一著,不徒疑敵之虛聲,而兩河三岔確資固圉之實效,擬入。。。得旨 覽卿等奏海外之兵貴精,海外之餉貴實,必交相體恤,慰朕宵旰之懷,具見卿等為國殫忠,朕心嘉悅,擬來諭槁剴切詳明,已批發了。。。《熹宗實錄》天啟七年二月】


23、辛巳兵部尚書閻鳴泰言;、、、今必得以大將由覺華島合登萊之師進取南衛,據蓋套而居東聯毛帥、西應關寧,則首尾一心,合為一體,敵欲東則寧遠陳兵河上以牽其後,蓋套因出銳師以襲之。敵欲西則毛帥耀兵江上卷甲疾趨以跋其尾,蓋套亦出銳師以襲之。敵欲南則蓋套扼塞以守相機以戰,而寧兵、毛帥各出銳師以襲之,敵左顧右盼腹背受敵,方且自救不暇,尚敢離巢以窺我哉。、、、有督臣在關以為之轂,有撫臣在寧以為之軏,而臣居後以為之軫,視其轍之險夷而左右干旋之中粘之著不斷,恢復大計其可望乎。。。 旨(崇禎)曰 ;屢年禦敵,師老財匱,結局無期,每軫朕懷,這說蓋套形勢信屬制勝長策。但敵所必爭,須宿重兵,統以重將卿前疏欲移毛文龍於蓋套,著以內外大小諸臣商酌,行移督師於關門,以畢自肅撫寧遠,並與(一起)議覆 。。。《長編》崇禎元年正月

24、工科右給事潘士聞疏紏 毛文龍 島兵不過二萬虛稱十五,賄通核餉內監、謟事忠賢、冒功糜餉、貪淫殺降、僭稱欽旨,請令移鎮,要害近地,核其兵數,汰其冗員。下所司議。。。《長編》崇禎二月

25、尚寶司卿管司丞事董茂忠 請撤文龍歸俾,仍掛平遼將軍印,治兵關寧。。。《長編》元年二月

26、河南道御史范復粹上言;諸臣每懷東顧之憂,因有移鎮之請,臣謂兵響宜核,移鎮宜酌,成熟計之,毛文龍何難移哉,但數萬生靈,誰非赤子,無處放安插,必各據一島,散而為寇,豈直登萊受禍,即劫朝鮮,而生日本之心,東憂方大也。《小腆紀傳》《崇禎長編》崇禎元年三月

27、江西道御史袁弘勛言 、、、至東江移鎮之說,則有不容不詳酌者皮島駐師鞭長豈及馬腹而文龍去年亦原有移駐廣鹿、長生之議,廣鹿、長生去蓋稍近,而於高麗不失犄角,最為便計以至,東江兵號五萬雖未必盡實而但令就中挑選若干,統以以部下偏帥進據蓋套此亦何說之辭,再檄登萊撫臣挑兵若干,由旅順直趨金復。而關寧亦挑精兵若干,由覺華島右屯,三路合營以圖南衛。此真萬全之勝算而必効之畫也。大抵全遼失後獨幸沿海一帶膏腴不能收拾而留以與我,我之兵河西守至右屯,河東守至蓋州,則海濱盡為我有,脈絡貫通,首尾呼應,而毛文龍亦得實見其功効是用,東江牽制之說亦非守蓋套不可,而樞臣之宜一力委任尚煩再計乎。。。《長編》崇禎元年三月

分析:23號史料、天啟年移鎮陰謀失敗後他們並沒有放棄,在崇禎年元年閻鳴泰再次開啟了對毛文龍的攻勢,大力的渲染蓋套的重要性,以及幻想的戰略(因為關寧就能不敢出戰),要求東江移鎮蓋套。崇禎不懂政治,但不傻,說蓋套「敵所必爭,須宿重兵,統以重將」讓好好所有大臣好好商議下可行性。毛文龍倒是算「重將」,但東江軍可不能算是「重兵」,東江軍是鎧甲、器械不全,糧餉、訓練不足的二萬八千步兵而已,正面硬鋼後金太科幻了。

24號史料、潘士聞上奏說了一堆毛文龍的罪過,已經足夠槍斃毛文龍了,但他卻不是要求法辦毛文龍,而是要求移鎮,這就很好玩了,說明他目的只是移鎮。

25號史料、第三個傻子,讓毛文龍到關門,袁崇煥表示不歡迎啊。當然也可能是種計謀,移鎮和撤鎮對比襯托,讓移鎮更容易實現。

26號史料、范復粹是個穩重之人,不反對移鎮,但要好好籌劃,不能莽撞。

27號史料、袁弘勛是個「吃瓜群眾」贊成移鎮但是不贊成移到蓋套。

之後由於閻鳴泰等幾位主攻手陷入閹黨案,自身難保,擱置了移鎮一事。。袁崇煥可能是因為自己也是閹黨,還要忙著掌握關寧軍,元年時比較低調,沒有向毛文龍開炮,但卻在施暗手,圖謀東江,袁崇煥七月要到了人事、經濟、軍事「獨立權」。九月裁登萊撫鎮。二年三月禁海。二年六月斬將。而且元年十月到二年潤四月東江被斷糧八個月,餓死了無數遼民,登萊、天津同時斷了東江糧餉,要說沒預謀、袁崇煥這個督師不知道就有點扯了,斬帥後袁崇煥自己承認了,元年十二月就開始準備斬帥了,禁海也是為了圖謀毛文龍,那麼斷東江糧餉也應該也是他計劃的一部分,應該是看斷糧餉半年後毛文龍還能穩定東江才用出禁海這一狠招。要是大明其他軍隊這種情況下早就該兵變了,若東江兵變,毛文龍被亂兵殺掉,那麼這計劃就真完美了,袁崇煥也不用承擔斬將的罪名了,運去糧餉還能博得平定兵變的功勞。。如果毛文龍不得軍心,東江兵變,他死在兵變中對他來說反而是個好結果,那樣只是落下一個無能的名聲,不會被誣陷十二大罪,不會禍及家人。

一個移鎮之爭就隱藏了太多不可告人的內幕,仔細分析就能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

而且最重要的是,通過這個事件,足以證明毛文龍沒有黨派和同夥,是個標準的孤臣。

毛文龍被各種攻擊污衊,也沒人幫他說話,向毛文龍開炮的也基本都是閹黨,袁崇煥和閻鳴泰對老魏各種阿諛奉承,立生祠,如果他倆不算閹黨,那就沒誰能算閹黨了,迫於無奈和主動勾搭是有區別的。

毛文龍東江軍被半響,還要養遼民,這是鐵杆待遇嗎?毛文龍要是老魏的嫡系,閻鳴泰、袁崇煥敢攻擊他?毛文龍一年軍餉全給老魏了,老魏還會訓斥他牽制不利? 所以我認為那些說毛文龍勾結閹黨的袁粉和所謂的「歷史學家」全是豬腦子或者是壞心腸。

起碼的邏輯,投靠閹黨的目的是獲得好處,但毛文龍每年糧餉總數只有四十萬,還經常被拖欠剋扣。如果毛文龍會來事、有靠山東江起碼能得到正常份額的糧餉吧?鎧甲器械要給補全吧?買馬銀,草料銀、皮襖銀要給吧?每年正常的損耗要給報銷吧? 交了那麼多保護費被攻擊時老魏要管吧?而且那個貪官會把自己貪污的銀子全拿去賄賂上級?毛文龍已經是一品還能謀求什麼官職嗎?毛文龍不求名利,犯罪所得全分給別人,捨己為人,國際主義精神?


推薦閱讀:

TAG:明朝 | 明末 | 毛文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