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 · 願有人能一直陪你看海
昨晚去看了最近刷屏的電影,《後來的我們》。被男主父親的信戳中淚點,也很喜歡北漂的背景設定。「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並不是多麼特別的故事,但也有所感悟。
散場後我問同伴,為什麼他們會分開?同伴說,因為男主已經自暴自棄了。如果女主沒有離開,也許男主不會成功。是分手成就了他。
我深以為然,點頭稱是。
即便男主上了那趟地鐵,他們之間的隱形炸彈也早晚會被引爆,因為問題是客觀存在的。那是什麼問題呢?電影中參加同學會後返京路上車裡那場爭吵,以及男主買房後回家過年在馬路上的不歡而散,男主的邏輯都震驚了我。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是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歌里這樣唱著,但男主到最後也沒有學會如何去愛,哪怕他們並沒有走失在人海。
三觀是縹緲之物,一切問題都可以歸結於此,但若非要拘住一點談,其表現為話不投機。莫說要相伴終老的人,縱是日常相處的同伴,也存在這個問題。
人們常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逢一知己乃人生大幸,可遇不可求,並不奢求;而話不投機是一種消耗,每跟話不投機者聊一次天,都是對生命的嚴重浪費,即便反思後亦有所得。
?
有時聊著聊著就不想說話了,好像時刻都在想著如何反駁對方,心累。並不是說哪一方都是為了反駁而反駁的「杠精」,而是雙方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包容性也不足以支撐長久的遷就。
我說大海很美,你說淹死過很多人,
於是我們都沉默了。
後來,我們再也不去看海了。
海明威在《喪鐘為誰而鳴》里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足以自全」。誠然,我們要傾聽別人的聲音,要加強與外界的交流,但若是話不投機呢?求同存異嗎?知易行難。
和而不同,淡交如水;
同而不和,必難長久。
既同又和,千百人不遇;
不同而不和,話不投機。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小時候覺得這句詩極美,以為必定要如「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那般一見鍾情才稱得上「似是故人來」,昨日忽然意識到,這也許並不是所謂的緣分,而是一種能力。
有些人,看待事物角度也許不同於大眾,與人交談總是話不投機;而有些人,誰遇到他都會有種踏實感,彷彿認識了很久的老朋友。這是一種特別的氣質和高級的情商。很有趣。
相悅相依可以是乍見之歡,而相守相伴定要久處不厭,無問愛情或友情,皆如此。
換言之,「聊得來」很重要。
有些事,沒有對錯,只是不同。
如果話不投機,那我們不要說話。
那我們不如待在各自的小世界裡,
那我們不如沉默。
生命就這麼長,時間如此有限,
要花在有趣或有用的事上。
每個靈魂都很有趣,
但不是每個靈魂都值得深入挖掘。
願你們都早日碰到有趣的靈魂。
相遇不恨早,相見不恨晚。
願有人能一直陪你看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