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的發明者並非蔡倫, 蔡倫只是造紙術的改良者

造紙術的出現使得人類的文明歷史出現了更多的發展可能性,尤其是對於只能通過文字的形式進行記錄的信息,雖然說口耳相傳也能夠流傳,但是可靠性依然比不過文字,而紙張作為文字的載體,自然備受推崇,歷史記錄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其實造紙術並非蔡倫發明的,關於造紙術有哪些事情是我們不知道的呢?

造紙術是什麼

造紙術出現於漢代,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係。

蔡倫並非造紙術的發明者

發明造紙術的是西漢勞動人民,而並非蔡倫個人。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後,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為什麼這麼說呢?

根據歷史記錄,如《三輔舊事》上曾說:衛太子劉據鼻子很大,漢武帝不喜歡他。江充給他出了個主意,教他再去見武帝時「當持紙蔽其鼻」。太子聽從了江充的話,用紙將鼻子掩蓋住,進宮去見壏帝。漢武帝大怒。並且在《漢書·趙皇后傳》中也出現了關於紙張的記錄,而這些時間都早於蔡倫所在的時代,因此紙張是在蔡倫之前出現的。

蔡倫對造紙術的貢獻

歷史上對於蔡倫的造紙術記錄只有短短的二十字,只說他「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但是其中的工藝卻非常的繁雜,蔡倫對於造紙術的貢獻就是通過對工藝進行改進、統一,從而使得造紙的過程變的簡便,蔡倫以其發明,成為改變世界面貌,特別是改變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國第一位偉大發明家。

古代造紙術的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晒乾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中國古代的很多事物並非由一個人提出來的,不僅僅是造紙術,對於火藥的發明也是如此,都是古人長期探索積累而成的。

創作不易,歡迎小夥伴們點贊、評論、關注!

推薦閱讀:

TAG:造紙術 | 古代生活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