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棟偉:為什麼共享經濟在中國無法生存
時至今日,曾經被吹噓為「新四大發明」的共享經濟終於要落幕了。
早在去年,我曾經寫過《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來了?闢謠帖,憤青慎入!》中揭示:適合中國的高鐵,未必適合其他國家;「共享單車」絕對是中國特色的公共資源浪費工程;支付寶是享受了銀行體系的成熟紅利,現在隨著備付金統一收歸銀行,兔死狗烹了;網購繁榮則是特色制度下的特色產物。
轟轟烈烈的2018年,摩拜賣身、滴滴止步、ofo生死掙扎,本文簡要反思一下,為什麼最被民間資本看好的共享經濟,在中國無法生存呢?
從應用經濟學角度,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其主要特點是,包括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台,這個第三方可以是商業機構、組織或者政府。個體藉助這些平台,交換閑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或者向企業、某個創新項目籌集資金。
經濟牽扯到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台。用電子商務的角度看,其實就是「人、貨、場」。
一、人:透支未來的慾望不足
共享經濟發軔於美國,原因來自於美國成熟的「透支文化」。
沒有錢僱傭司機開專車,但也想享受專車的服務,願意為此付出更多的車費,這就有了Uber;沒有錢住四星級酒店,但也想享受舒適的居住環境,這就有了Airbnb;沒有錢租用商圈寫字樓,但也想享受落地玻璃窗邊喝咖啡的辦公環境,這就有了WeWork。
花錢買享受,活在當下,共享經濟就是這麼Hi。
國人當然也希望享受美國人的生活,但國人的儲蓄率可是全球響噹噹的!也就是說,中國人並不敢真的把未來收入提前透支,那些美好生活只是發生在朋友圈的晒圖里。
所以,在中國,你看到的共享經濟是這樣的人群:
出行:有比計程車還便宜的補貼就去坐,補貼取消就回歸地鐵,所以滴滴已經是一個自有司機的網約計程車公司;
住宿:有比酒店還便宜的民居就去住,否則還是住酒店,所以「有家民宿」這樣的共享住宿已經逐步標準化、連鎖化、酒店化;
辦公:氪空間和優客工場的主要客戶是大企業,玩小微創業者生意的共享空間都掛了。
面對一幫窮人,只能談一分錢一分貨的「分時租賃」。
二、貨:自持資產的貪慾誘惑
共享經濟的前提,是人和貨都是分散不特定的,由平台(場)用技術手段整合來利用閑置資源。但看看國內的所謂共享經濟平台,全部是做成了自有資產的互聯網租賃。
為什麼要玩成租賃呢?貪慾誘惑。
看看倒下的那些共享單車,都是放著芝麻信用不使用,而是變著法把自行車租賃搞成了押金集資。
金融詐騙里有個段子:你謀著他的高利息,他謀著你的本金。
在共享單車的世界裡,就是你謀著他的廉價補貼,他謀著你的押金。
目前還勉強活著的是充電寶。因為,充電寶的押金是即收即退,所以運營平台從來都沒有辦法成功動用這個資金玩「寅吃卯糧」的金融騙局,只能在合法合規的道路上硬著頭皮前進。
而共享民宿、共享辦公,都已經踏踏實實回歸了酒店業和辦公租賃業的規則套路。畢竟,坐著活比站著吹踏實。
三、場:平台自身的人性之惡
早在2003年,我在卓越網擔任市場總監,陪同時任總裁林水星接受CCTV採訪,問到「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存在什麼障礙」?
我建議的回答被林總採納,歸納為三點:
1、商品標準化之困:當時只有圖書、音像和數碼產品是標準化的,可以做到所見即所得;
2、支付信用之困:購買時只能刷開通了網上支付的銀行卡,或者更多場景是貨到付款,蘊含了極大的資金風險;
3、物流之困:物流服務質量低、觸達地區少、還有捲款跑路的風險。
這樣的無解困境,讓卓越網無法承受不可預知的虧損未來,乾脆賣給了亞馬遜。
感謝馬雲爸爸,用支付寶解決了支付之困,用淘寶解決了標準化之困,並用海量電商訂單支撐起了順豐、三通一達等物流企業崛起。沒有馬雲,真的沒有電商行業的今天,這就是平台締造者的責任。
看看我國的共享經濟平台在做什麼?故意模糊審查標準,讓不具備條件的司機可以非法運營;放任無序投放,以燒錢姿態爭奪江湖頭條;市場營銷法則里除了「補貼」兩個字之外一無所知......
共享經濟的肥皂泡,是彩色的,一如O2O、P2P、比特幣......
但是,困難是暫時的,條件現在不成熟,不代表永遠不成熟。共享經濟作為一種經濟模式,有其特定的生命力。看來看去,目前最符合共享經濟模式的,應該是夜店,那裡才是彼此分散、不特定、優化供需配置的人、貨、場......只缺一個互聯網平台。
難怪陌陌又創造了營收新高!
作者:張棟偉(資深互聯網人士、營銷專家、大學生就業創業導師、「酷實習」創始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