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INTJ的自我救贖》
第一次測MBTI應該是2014年,那時測出的是ENTJ,在2016後每次測都是INTJ,性格基本定型。
「這人腦子有病」目測是身邊人對我最真實最普遍的想法。
據說INTJ是最稀少、最不像人類的人格,大約在人群佔比是1~2%,我覺得這個統計數據一定是有問題的,即使是1%,人群中絕對值也應該十分高才對,可是感覺現實中從未遇過?也許因為他們在現實中全偽裝成正常人?或者我的圈子太小太低接觸不了這些人?
【絕對與相對】
在機緣巧合下接觸了一些INTJ群體後,突然頓悟,MBTI的測試結果的四大維度應該是「相對」的,畢竟人哪有可能只有16種性格啊?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總感覺很少和我相似的人,因為從「絕對值」上看,很多所謂測出INTJ的人各項絕對值太低,導致看上去不像INTJ;也解釋了為什麼同是INTJ,我的社交能力遠強於絕大多數測出INTJ結果的人(甚至E型人格),我的情感和外向絕對值還是較正常的,只是從相對值上,我更傾向思考和內向,或曰獨立思考。
其實很多人測出INTJ的主要原因,不客氣地說是因為社交障礙或者自閉,並不是思維很牛逼知識很淵博,具備看透本質的能力(或者他們以為自己看透了本質而實際上並沒有),他們不知道社會和世界如何運作,無視客觀現實,只是活在自high中,多數INTJ由於認知能力弱導致別人看上去有人格缺陷,他們會把這些缺陷推卸給人格特徵,是典型的loser。這個人格其實很悲劇,馬太效應和兩極分化應該是(MBTI類別里)最嚴重的,運氣佔比很大(比如成長環境),牛逼的INTJ極為牛逼,傻逼的INTJ極為傻逼,實際上傻逼仍然是占絕對比例的,判斷傻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那些喜歡把INTJ的標籤貼到自己臉上的人。
如果以INTJ自居,十有八九是因為:在其他地方沒有足夠價值和資格被標籤。標籤自己是INTJ的,因測出INTJ沾沾自喜的,因為INTJ的結果而自命不凡的,如無意外,他們就是世界上內心最痛苦的一批人,因為主觀與現實落差太大,心底覺得自己很牛逼,面對現實卻又無能為力。
然而MBTI的結果往往被理解為「非此即彼」:「哇,果然你是個有理性沒人性的人!」-這是我一個關係不錯的朋友看到我的結果時的第一反應。
然而實際上並不會因為我的I(內向)傾向度高就代表我沒有社交能力及不喜歡與人交流,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內向大概60~80%間浮動,但我仍然喜歡與(少部份)人交流;比如在學習過一些決策科學後再去測MBTI,T(思考)傾向度已經100%,但這不代表我沒有任何情感只有理智啊!實際上,我情感豐富只是幾乎從不外露,感性的時候,別人看不到而已。甚至,我對極少數人會充滿熱情,不那麼嚴肅,輕鬆地與人感性交流。
MBTI有參考價值,但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高,MBTI並不反映一個人的能力、智力、成功的可能性、情感等。
比如網上什麼人格金字塔排序智商財富分布的,笑笑就好,其他人有錢有智商,碰巧在MBTI里和你測試結果相同也和你也沒有任何關係。
智商、財富、社會地位等落到個人身上就是獨立事件,群體平均值對於獨立事件來說沒有任何意義,純粹是一項統計,即使你和姚明的平均身高是1米9,你也不過是151的殘疾身高。「因為INTJ平均智商很高很理性,我是INTJ且傾向度很高,所以我智商很高很理性,我優於98%的人」這邏輯並不成立,說不好,你就是INTJ里墊底的那個。
所以我總和玩MBTI的人說,在用MBTI判斷他人前,先了解什麼是相對,什麼是絕對,還有對統計學基礎的理解。
永遠不要把看到的就以為是真實和完整的。
【虛擬人格】
骨子裡只喜歡真話,或是寧願沉默,但為了正常社交不得不練就一身令人感覺良好的能力。
你總得照顧著人們,總小心翼翼地怕說出了心裡最想說也是最真實的那些話。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每當與舊圈子的朋友聚會後,總是有種莫名的失落感甚至感覺心累的原因吧,因為和他們交流,總得啟動著「人格虛擬機」,另一方面他們是純粹的好朋友,是不能傷害的,你的真實會傷害到普通人,為了他們脆弱的心靈你不得不偽裝。
無數經歷告訴我,除了工作以及和自己利益直接掛勾的事之外,永遠不要說真話,人前人後都不能說,只說人們喜歡聽的和想聽到的,然後就能順利獲得「情商高」 「會說話」的誇讚;在傻逼們面前偽裝得更傻逼,還能讓傻逼們獲得優越感呢。
即使對方要求實話實說,但也只能說一部份不會傷害到他們的,世上可能只有不到0.01%的人,會真心欣賞你的「敢於真誠」,這些人一定不在一般人的圈子裡的,在你實現階層飛躍之前(用的是飛躍),都不存在。
畢竟什麼是真話:特別難聽的,特別赤裸的,特別本質的,一般的認知水平難以接受的。
雖然能理解人們為什麼普遍不喜歡聽真話,但做人做的如此不真誠,還是偶爾會噁心到自己的。
【極端所帶來的困擾】
相對情感而言我的思考是100%,即每當理智和情感對抗時理智必勝(可以這麼理解吧?),當感性告訴我我可能愛上某個人的時候,頭腦一旦不再鬆懈,理智很快就會跑出來把感性按倒在地上邊打邊問:要不要愛上這個人?愛上她會怎樣...萬一已經真的愛上了,該不該追?追到會怎樣?可預見的各種未來的概率分別是怎樣?所以最優決策應該是怎樣...
沒有那麼愛恨分明,可以刻意運用認知失調去調整情感,比如感性上愛上一個人,理性說不行這個不能追,那就植入「她愛的是別人」「一起了也很快會分手的」之類的認知促使感性上放棄。
畢竟,「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
阻礙實現目標的情感一律揍死,揍死情感肯定也會感到難過,感到難過是允許的,表達難過是矯情的,所以才寫了那句:「一個男人的基本素養,就是矯情的話只能對空酒瓶說。」
那被揍死的情感絕對值都去哪了呢?是不是未來會有一天情感會溢出,導致系統崩潰?所幸運動員體質,心理生理十分健康,短期內不存在這種顧慮。
其實早就意識終極的理性是該感性時放下理性,感性是人類與生具來最美麗的東西,只是時晨未到,或者緣份未到。
幾乎所有在網上認識我的人,和我溝通都會感到壓力,一些在現實中認識我但又不得不通過網上聯繫我討論嚴肅話題時,會完全顛覆對我的印像(畢竟現實中是偽裝的),以前以為我生活中很友善溫和而願意一同共事的人,基本不久後都會崩潰;
更不幸的是,某些特殊的關係你只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比如你明白一旦理性鬆懈就會喜歡上對方,但你不能喜歡對方,然而對方於你而言又特別寶貴所以要維護關係的),就會特別的壓抑,有時由於因為一直啟動「理智模式」而不小心對對方造成情感上的傷害。我也很想真誠,很想放輕鬆,然而一旦放鬆,沒把情感控制住,這段寶貴的關係很可能就會失去了,在極端的人格里,經常要找到平衡,在時刻用理性控制情感的同時又要不能過份理性地進行感性溝通。
【生而為贏】
對於這個人格,我既愛既恨,我是很後天才形成的INTJ人格,是大學畢業後開始的,此前我是個普通人,我生於普通家庭,沒有先天優良基因,沒有後天高質教育,沒有充滿智慧的長輩,在我原來的人生軌跡中推演出我命該平庸,我不是一出生就註定成為贏家的人,可突然有一天,我突然知道了-我生而為贏。
我一直告訴我的朋友們,我並不貪錢,但我必須非常非常有錢,只有非常有錢你才有可能體驗到更大的世界,有錢才有機會被公平對待,錢是能保護自己及心愛的人的東西,它不是用來滿足我個人的貪婪,追求財務自由並不是因為貪念,不是世俗的成功,而是希望在殘酷冰冷不安全的現實世界中得到更多保護,錢是一個人強大的必要條件,但從來不是充份條件。
我十分羨慕那些家庭環境優越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可以享受,可以輕鬆獲得一切,我不羨慕那些天天開豪車玩嫩模的富二代,而是他們比我們普通家庭里的孩子有更多的試錯空間,我有一個富二代朋友很有意思,他告訴我「這個xx幣20元開始建倉,哪怕它跌到1元,我也有足夠多的錢把平均成本拉到1塊5」,你們想想,要怎樣的倉位配置,才能從一個幣20塊的成本拉到1塊5,而且如果它只掉到15元就掉頭上漲,還保證賺的錢足夠令一個富二代滿意?
而我們呢?我們只能等到跌到差不多的時候才能買進,如果20元開始買,可能跌到10元已經沒錢補倉了,更別說跌到1元了,人家虧個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學點教訓沒事。你,虧得起嗎?虧完你再爬起來你要多久?你命有這麼長嗎?我們普通人每一次去探索世界,幾乎都是重倉或者all in,沒什麼犯錯的空間。
使自己足夠有遠見、視野足夠高、容易看透事物本質、盡量避免犯錯,這裡就不展開來講了,認知科學、戰略管理、市場營銷、投資、個體群體心理學、決策學、行為學、經濟學等我都有研究,豆瓣的數據表示我讀的書里98.x%是非虛構類,一切都圍繞著:贏。誰讓我爸不是王健林呢?別人有飛機坦克,我只有一把小刀,唯有把刀磨得極為鋒利,才有可能在殘酷的炮火中脫穎而出。
聊到這我就想起成本1.6E的《海王》和3E的《正聯》,溫子仁簡直是典範,刀刀暴擊要害。
成為極聰明、極努力、極稀缺、非我不可、極難替代的人,一直是我這幾年來的「個人戰略」,這必然後天形成極端的INTJ。
(當然這也讓我錯過了前些年的各種風口和紅利,後來才明白的,這沒辦法,外部的環境和時代都有關係。)
【理解與常態】
我不care是不是遠超了同齡人,同齡人是什麼?商戰,或者說世界,根本就沒有「同齡人」這個詞,這個詞是loser們用來合理化自己競爭不過別人而用的。
這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沒有外部的「面」賦能,只能靠人格這個「點」一路走到黑,走常人不走之路,想常人不想之想,樂常人不樂之樂,畢竟我們這種人呀,思維和正常人不一樣,我能理解別人對我的不理解,你和大部份人一樣的思維,怎麼可能做到大部份人做不到的事?
據我所知,不少認識我的人在背後在瞧不起我甚至黑我,不理解我放棄澳門的高薪苦逼地一個人呆在國內,畢竟在傻逼的眼中,除了自己都是傻逼(沒錯大部份INTJ你們也是這樣的傻逼),自己不會錯,錯的是世界,別人賺到大錢也只是運氣好。
我從未見過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強者有渴望得到傻逼們瞧得起的需求,loser才想被所有人瞧得起,我無視一切平庸之輩的嘲諷,畢竟他們正因如此才會平庸,生活會替我懲罰他們,不用我出面。
理解別人是需要能力匹配或者能力在對方之上的,想理解你的人不是說想理解你就能理解你,也不是說溝通了就能理解你,而是需要能力的,所以理解你的人,只會在前面,庸人因為落後你太多而理解不了你,這才是正常的事。
不要因為別人不理解自己而傷心,你要平庸的人的理解幹嘛啊?他們理解你的話,你就真的平庸了,你被人們理解才應該傷心呢。
比如我跟我字都不太會寫的母上說不能現在接盤在住的房子,她是理解不了的,她只會覺得我不孝順不站在她角度想,而實際上我正正因為經過審慎考慮,現在接盤是一個最傻逼最高風險的決策,我看到一個可能把把母子都坑死的超級大坑,而她的智力水平看不到,她想理解我的話起碼得回去學校用比我還優質的師資教個兩三年,才有可能弄明白什麼是借貸、現金流、負債、資產、信用違約等,之後才可能理解為什麼我做出一個看起來違背了她意願的想法。
理解是需要能力的。
所以,對沒有能力理解自己的人,最好的辦法是不溝通,如果溝通所需要的成本太高就沒必要溝通了,直接立場強硬給結論(前提是概率上你做出正確決策的概率遠高於對方),除非我想賺他們錢想知道他們想法。
不是我沒耐性,而是讓每一個庸俗的人真正理解自己,得費多少機會成本啊?這個投資回報率得多低啊?我干點正事不好嗎?(如果給我非常多的錢,暫時還是願意的,但以後說不定。)
除非對方很聰明,溝通效率夠高且障礙少,這種溝通就可有耐心了。
接受了這個現實後,幸福感高得很,因為別人的理解、為自己帶來的一切,都是幸運,都成了驚喜。
被理解是一種幸運,不被理解才是常態。
接下來,就是要做到絕大多數INTJ做不到的事同時保持高傾向的INTJ。
推薦閱讀:
TAG:INTJ | 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 |